<h3><font color="#39b54a"> 两天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我感觉受益匪浅。</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谢扶峰老师的《图形的运动--轴对称》
导入环节简单明了,直入主题,将学生愉快地带入到图形的世界,探究环节学生自主观察图形发现轴对称,动手操作感受对称轴,画一画引出对称轴,小组交流想象、感悟对称点到对称轴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静中思考,在动中领悟,练习环节有梯度,有层次。整节课将数学有序思想、对应思想一一渗透!数学真的可以这么好玩又好学!</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王凯利老师的《路程时间速度》
激趣导入:松鼠、小兔、小猴比赛看谁跑得快?用表格呈现,通过路程相同比时间,确定跑得快慢;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不同突出速度。 既体现数学趣味性,又突出数学思维性。
探究新知:由图片抽象到图形再到线段再到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学生在此环节中深刻体验到速度的定义。
王老师的课特别有数学感觉,将我们教师带入到数学世界中,感知、体验直观到抽象,数学课不再只需要氛围,更需要有数学思考!在活动中积累数学经验!从而提升数学素养!</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邵明艳老师的《蚂蚁做操》
整节课情境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生观察图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在探究过程中,邵老师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评价语言多样,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将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适当帮扶引导,但还有一个小困惑:是否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教师检查掌握情况?
</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李月娜老师的《认识线段》:
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老师教得有条不紊,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三维目标上来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认线段——辨线段——数线段——量线段——画线段,整个环节层次清晰,循序渐进。课上,李老师充分创造机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邱伯玲老师的《轴对称图形》:
1.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动手撕图形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2.观察图形找特点,师用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图形上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看、说、折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多次提到在数学上我们叫做……用数学语言表述,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思想去理解,原来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郁宏老师的《角的度量》
导入不同年代的滑梯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不同,简单直接,语言精准,干净利落地切入主题:怎么知道一个角到底有多大呢?
观察对比量长度,量面积的方法,提出问题,要想测量角的大小,用什么做标准呢?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小组讨论交流发生思维碰撞,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规律。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测量方法并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亮点:信息化手段-pad
分组使用 ,每个人参与其中,体验是学习的最佳方式! </font><br></h3> <h3><font color="#39b54a"> 关注本质;关注过程;关注学生。</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一场视听盛宴;一段充实之旅;一次思想提升!</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我们追求的课堂:少一些肤浅,多一份深刻;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思考!</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