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福看世界:巴斯1大师的手笔

跟着大福看世界

<h3>【田惠萍巴斯1大师的手笔】到英国旅行的冲动起自于BBC一部纪录片(全世界80个地方入选“最值得看”,英国只有巴斯!妈哟,吓了我一跳。唤起强烈好奇心,决定到此一游。去巴斯的火车我选了上午11:40的,不用赶早,早饭后还在“家”附近溜达了一阵。<br></h3> <h3>到达索城那天就把去巴斯的火车票打出来了。这里的机器没有伦敦的先进,需要插入购票时使用的信用卡,我的卡因不是芯片的还不能用。到窗口出示预定码就可以取票。这次自动订座(B车厢23、24)。<br></h3> <h3>火车晚点20分钟,上车后发现有人坐在我们的座位上,惊着我了,难道坐错了车嘛?“这是去巴斯的火车吗?”答曰:“yes”,悬起的心落了地。英国乘客对我说,座位重号时有发生。好罢,我和弢儿找个位子坐下,比起上错车,这个结果已经没啥了。<br></h3> <h3>窗外景色宜人,昨天真的下雨了,雨后白云朵朵的,装点着英格兰的田野。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描写的就是索尔兹伯里的姑娘在巴斯的故事......<br></h3> <h3>巴斯的城市规划始于17世纪,当时在伦敦大火(1666年)后英国颁布了城市规划法案。正直英国城镇扩张年代(如同今天的中国)该法案影响了英国大多数城市的建设。一批天才的规划建筑设计师也应运而生。与之前的宗教建筑豪宅不同,能容纳更多居民的“排屋”(Town House)街区街道就此产生。在世界建筑史上,排屋数量最大质量最高,大师作品呈规模化保存下来最多的就是这座城市,巴斯(Bath)。<br></h3> <h3>天气预报巴斯今天多云,明天下雨!因此又是分秒必争的☀️。巴斯是英国唯一全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旅游热点,住宿当然很贵。我只敢停留2晚,而且是不带厨房的(比索尔兹伯里三晚的套房还贵)。放下行李先到(幸而)旁边的大超市购买这两天的食物。没有厨房只能是成品,花费12镑。<br></h3> <h3>巴斯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主要是伍德父子,他俩也因此名垂青史啦!那时开始进入十八世纪,英国的建筑界流行“帕拉迪奥式”(意大利建筑师,在威尼斯及附近有精彩作品存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一连串名家之后,他当初不算出类拔萃,但因为在英国的巨大影响并波及北美,意大利也将他作为如雷贯耳者列入史册),伍德父子在巴斯留下的建筑成为英国帕拉迪奥式的杰作。当时的英国国王连着几个都是“乔治”,所以在世界建筑史上称其为“乔治亚建筑”,全城都“乔治亚”非巴斯莫属。<br></h3> <h3>王后广场(1729-1736),开启了巴斯帕拉迪奥式建筑风潮。伍德父子不仅是设计一幢建筑,而是整条街道!王后广场向北就是著名的“Gay Street ”(刚看到这个名字吓我一跳)。整条街都是老伍德的设计!建于1735-1755年。<br></h3> <h3>Gay街结束在圆形广场(按照当时的成规法,主要大街结束的地方是绿地,所以与我们想象的“广场”天壤之别。广场中央那几棵巨大的树,不会是伍德时代生长至今吧!太大了,我无法拍下来。比巨树还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围绕着一圈的“排屋”,一共三个,就把广场包了一圈!!如此乔治亚风情,世界唯一没说的!<br></h3> <h3>三个这样的建筑围绕广场,内凹式结构。排列十分壮观。<br></h3> <h3>柱形依次向上:多立克柱、爱奥尼亚柱、柯林斯柱,将古希腊罗马的元素一股脑都用上,依然有惊人的和谐,惊掉下巴!<br></h3> <h3>每家都有地下室,单独铁艺出口,如同镶嵌在正装群下摆的花边。<br></h3> <h3>当时老伍德的规划是圆形广场代表太阳,还要建一个月牙型广场,即今天被称作“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 从圆形广场沿着布洛克街(Brock St)继续前行,街道的另一端就结束在“皇家新月”。<br></h3> <h3>虽然都是“约翰伍德”,但建造这个广场时,老伍德已经去世,子承父业,小伍德完成了这个广场,让自己跻身于大师之列。实际上圆形广场已经是老伍德设计,小伍德完成的。<br></h3> <h3>要想拍摄出“一弯新月🌙”,就要舍得跑腿,大草坪的东南角最合适,低位(蹲下来)拍!<br></h3> <h3>2018.9.21. 我和弢儿尽情享受,满眼精美精致,带着“皇家新月”钢琴曲线的优美,从这里漫步到埃文河畔,品味这个被誉为有着最高贵建筑群和最优美街区线条,英伦最优雅的城市!<br></h3> <h3>这一天在晚霞中结束了,我们溜达了三个小时,期间坐了咖啡馆;杨弢终于完成大解(自从到英国,这是第一次,我这担心呀),在一家泰国餐厅,老板热情地打开厕所......这是一家火锅店,动心在此吃晚餐(作为感谢),但中午超市采买又多了......<br></h3> <h3>【背景】电影《海洋天堂》中“大福”的主要生活原型。如同《海洋天堂》里的大福,没有福利性成人服务设施可去,从2017年四月起在家跟妈妈生活。热爱旅行的田惠萍开始带着儿子走天涯,描绘另一道别样的生命色彩,因而有了“跟着大福看世界”的专题分享。<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