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进课程,聆听母语之声——记九江市“千人百校”阅读交流活动

谈华梅

<h3>  迎着微风,伴随着校门口汽车、行人的喧闹声,带着虚心学习的虔诚心,来自瑞昌二小的我和同事一起走进了九江市濂溪一小。一进校园,便听到了琅琅书声,欣赏着由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的照片组成的楼梯墙,我们来到了最终的目的地——“亲近”母语实验结项会议厅。</h3> <h3>  王安石在《劝学文》中曾说:“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由此可知,读书的重要性。这次活动的主题是让阅读走进课程,亲近母语,聆听母语之声,他们强调去发现语文,发现母语教育,不断去发现儿童,做孩子的阅读的点灯人。在听他们讲述他们的点灯之路时,我明白了,身为瑞昌二小的一名语文老师,从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做长流水,我,还有太多的东西要做要学……</h3> “亲近母语”教育基础理论建构的核心是“发现儿童”,主张大力倡导和推进儿童阅读,将童谣,童诗,图画书等儿童文学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儿童吟诵古典诗词,进行传统文化体验,让儿童在文学的滋养下,在母语的浸润中成长。<h3><br></h3> <h3>  上午期间,活动主题以“诵读课程”为主。在聆听吕莉老师的《诵读教学课》时,我注意到了两个令人感动的小细节:一是喊上课口令时,由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再接受学生的问好;二是吕莉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都是站到学生旁边,侧身倾听。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值得我学习。在吕莉老师的教学课上,她分别以童谣和儿童诗歌为授课内容,以拍手诵读为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行加上动作,并根据声音的大小,动作的不同标上不同的符号,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悟,从而悟出情。</h3> <h3> 而在孔晓艳老师的诵读教学课上,我不仅看到了她的温柔耐心,还听到了她美妙的歌声。她认为读好书的基本是音读准。在课堂开始,她以童诗《插秧》为例,用声调长短,高低的不同来演示诗歌的意思,最绝妙之处是最后会用歌谣的方式唱出来!孔老师认为,诵读课,以一遍一遍诵读为准,通过每日诵读,不仅让孩子积累了诗歌,也提升了孩子的心性和品行。她主张,在古诗词诵读时,用对比的方式,从读的声音里去寻找感情基调,更可以用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做例子去帮助孩子理解诗文。孔老师提醒我们:在诵读课提问题时,问题不要太碎,要问既能统领全文,又能发散思维的问题……</h3> <h3>  我们很幸运,在看完孔老师让阅读走进课程的方式后,在明白了《日有所诵》的方法及基本的教学模式后,有幸当了一回“学生”,在孔老师的引领下,集体起立,感受了古文学习的仪式感和韵味,也对如何指导孩子读好一首诗有了更深的感悟。</h3> <h3>  下午的活动主题,主要是围绕“整本书阅读课程”展开。我们先是倾听了王业旺老师的四年级整本书交流课,他以罗尔德 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这本书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学生阅读的引导方式,他是如何让文学点亮孩子的母语课堂的。而在后面吉忠兰老师的五年级整本书导学课上,她又向我们展现了如何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她由四张图片,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来猜测图片中主人公会发生的故事,然后出示简单的资料,由资料中的信息来证实开头的猜想,从而激发孩子对故事本身的兴趣,进而自主去阅读整本书。</h3> <h3>  吉忠兰老师在活动的总结中,告诉了我们怎么读,怎么选书以及导读课的误区。她认为,阅读的方法,从行动中来,读了,实践了,疑惑了,探究了,问题就解决了。</h3> <h3>  如果说,孩子是颗刚发芽的种子,那我们老师,就应该是一名浇灌者,我们应该用文学,用阅读去滋养孩子。而想让孩子在母语的浸润中成长,我们自己就应该成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让我们一起,回到儿童,回到母语,回到教育本身吧!</h3>

母语

诵读

老师

阅读

整本书

学生

孩子

儿童

课程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