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秦之旅】2018年9月17号到19号西安(东线)三日游

葫芦里

<h3><font color="#010101">西安【华清池】: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宫别苑,更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而驰名中外。历史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具有6000年温泉利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1982年华清池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2015年1月与骊山两大景区合并升级为“华清宫”。</font></h3> <h3>【华清池】</h3> <h3>著名景点:芙蓉园、九龙湖、唐御汤遗址等。</h3> <h3>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东面,是一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的雅致小院——环园。据了解,环园原为清朝驿馆,在同治年间毀于战火。光绪年间(1878),临潼知县沈家桢釆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新修建了温泉驿馆,并改名“环园”。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巡西安,往返都就寝于此。1936年,蒋介石亲临西安,将“环园”辟为临时行辕,部署剿共计划,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走进环园,是一潭荷花池,池南是荷花阁,池东是白莲榭,沿着荷花池西岸走到荷花阁背后就是著名的五间厅。</h3> <h3>毛泽东书白居易《长恨歌》手迹:“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城,…</h3> <h3>“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h3> <h3>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摘自于网络</h3> <h3><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手书白居易《长恨歌》的墨宝,连同诗人臧克家的题跋已在华清池——仙游寺刻石为纪。这不仅增强人们对仙游寺历史文化的认识,也为后世人留下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原件珍藏在中央档案馆,草书、竖式,每页四行,每行多则七字,少则四字(共十张),系书写在一种特殊白宣纸笺上,遗憾的是毛主席忙于工作没有写完。——稿件来源:文汇读书周报。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尽快删除相关内容。</font></h3> <h3>【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字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待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桟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钤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门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魂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臂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月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h3> <h3>【海棠汤】又称芙蓉汤,俗呼贵妃池。建于唐宝六载(公元747年),乃杨贵妃沐浴汤殿。汤池形似海棠,两层台式,青石砌就,小巧玲珑,极为精致。蒋介石沐浴室,该池建于清代,室内汤池仿唐代贵妃池形制,1703年,康熙西巡驻跸于此。1900年慈禧、光绪西逃两次驻跸环园,于此沐浴。1936年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两次下榻五间厅,将此池作为行辕沐浴室。1957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来此游览沐浴,题写“杨妃池”三字。</h3> <h3>【海棠汤】</h3> <h3>【莲华汤】则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博物馆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莲花汤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h3> <h3>唐代御汤遗址,共有五个汤池遗址,它们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其中,海棠汤是专为杨贵妃沐浴修建的。池分上下两层台面,用八块大青石砌成,池面像一朵盛开的海棠。最长处3.6米,最宽处2.9米。下层深0.54米,上层0.72米,两端分别有一条四级台阶的通道以供人上下。池中有莲花喷头和莲花汤相比,显得娇小秀丽,有女性柔媚风姿。</h3> <h3>【太子汤】</h3> <h3>【尚食汤】</h3> <h3>【星辰汤】</h3> <h3>【星辰汤】</h3> <h3>【五间厅】:西安事变旧址,位于西安华清池,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属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在此策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率东北军、十七路军进攻红军,张、杨两位将军为蒋抗日救国,在此谏阻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联合红军抗日,蒋介石断然拒绝。张、杨遂联合行动,12月12日发动兵谏,在院内进行了一场激战,蒋介石在寝室听见枪声,从后窗仓皇出走,越后墙而过,跃入深沟,碰伤脊背,由侍卫搀扶上山,匿身于西绣岭虎斑石处的草丛中,被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五间厅各房间办公室的桌、椅、床、沙发、茶具、火炉、地毯、电话等均按原貌复制摆放。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为:秘书室、蒋介石卧室、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办公室。五间厅的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着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h3> <h3>西安事变【兵谏亭】:兵谏亭屹立在骊山西绣岭虎斑石处。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来陕西布置大规模的剿共活动。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许,张、杨带兵对华清池形成包抄之势,酣睡中的蒋介石闻枪响,仓皇在两侍卫搀扶下从华清池五间厅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虎斑石东侧石峡洞内,后来被捜山部队发现,扶掖下山,送往西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出资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h3> <h3><font color="#ed2308">今年“九.—八”事变纪念日当天,我们有幸正在参观“西安事变”发生地华清池——骊山“五间厅”、“兵谏亭”。</font></h3> <h3>西安事变旧址</h3> <h3>砥柱中流\青史永垂</h3> <h3>和</h3> <h3>中外共仰\铁壁金瓯</h3> <h3>西安事变旧址“兵谏亭”</h3> <h3>虎谷灵岩</h3> <h3>丹心照汗青</h3> <h3>民族复兴纪念石\正气浩然</h3> <h3>铁壁金瓯\艰苦卓绝</h3> <h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之外。</h3> <h3>蒋介石藏身之处</h3> <h3>虎斑石</h3> <h3>【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遗址:一号坑为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周各有五个门道。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这个坑以车兵为主,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西三排武士为先锋。九个过洞内排列着战车与步兵的庞大主体军阵,每个过洞内有四列武,有的穿战袍,有的着铠甲,中间配有战车,每辆战车后有御手一名,车士两名。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东30公里处。1974年2月当地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军阵被挖掘出来,并建成博物馆。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和兵马俑坑组成。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h3> <h3>有关工作人员正在现场认真仔细的工作着。</h3> <h3>【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遗址: 秦兵马俑二号坑是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在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东端北侧的钻探工作中,又发现的一个有兵马俑的坑,并命名为兵马俑二号坑。 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号坑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它是由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二号坑建有1.7 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二号坑有陶俑、陶马1300多件,战车80余辆,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将军俑、鞍马俑、跪姿射俑为首次发现。二号坑东、西两端各有4个斜坡门道,北边有2个斜坡门道,俑坑坐西面东,正门在东边。 </h3><h3><br></h3> <h3>【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遗址:三号坑的发现,同二号坑一样,是考古队经过钻探的结果。继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1976年5月11日,又在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钻探发现了一个陪葬坑,根据发现的先后,编号为三号坑。 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与二号坑东西相对,南距一号坑25米,东距二号坑120米,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车马房中有一辆驷马战车及四件兵马俑,三号坑共可出土兵马俑68个。从三号坑的内部布局看,应为一、二号坑的指挥部。三号坑是三个坑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所以出土时陶俑身上彩绘残存较多,颜色比较鲜艳。春秋战国之前的战争,指挥将领往往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以他们常常要位于卒伍之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增大,作战方式的变化,指挥者的位置开始移至中军。秦代战争将指挥部队从中军中独立出来,这是军事战术发展的一大进步。指挥部独立出来研究制订严密的作战方案,更重要的是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这是古代军事战术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三号秦坑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时代最早的军事指挥部的形象资料。建筑结构、陶俑排列、兵器配备,出土文物都有一定的特色。它提供了研究古代指挥部形制、卜占及出战仪式,命将制度及依仗服的服饰、装备等问题的珍贵资料。</h3> <h3>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h3> <h3>【华阴老腔】:华阴老腔是陕西省地区的传统戏剧。华阴老腔系明末清初,以当地民间说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皮影戏曲剧种。久为华阴县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2006年,华阴老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西安钟鼓楼。</h3> <h3>【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城墙的原有城门。</h3> <h3>八百里秦川,十三朝古都,五千年风雨,三千年丝路,源自于东方的神韵,乾坤的智慧,传奇在尘封历史的古长安城,还有这紫气东来浩气千秋的秦砖汉瓦——长乐门。</h3> <h3><font color="#010101">【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更变,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塔底边长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塔卡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弃名录》,也是AAAAA级旅游景区。 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像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font></h3> <h3>西安北院门位于西安市钟楼的西北面,虽是一斜三角,但与鼓楼遥遥相望。鼓楼所在处就是北院门古文化一条街的最南端。它的北端是西安市人民政府大门,而市政府所在地就是“北院”,这段南北走向全长560米、宽16米的街道就是北院门。北院门得名于清代,以前叫“宣平坊”,北院指陕西巡抚衙门,因位于陕甘总督衙门南院以北,故称北院,直通巡抚衙门的街道叫北院门街。清代的北院门街颇为显赫,它不仅因有鼓楼这座雄伟古代建筑而驰名,更主要的是北院在清代不同时期是省一级地方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地。</h3> <h3>仿明清建筑的楼阁门面配衬着高大雄伟的鼓楼,使这条街给人们精神上一种古朴典雅的感受。更为显著的是市政府广场前的石牌坊南北两面镌刻着的中国传统书法:南面正额是“人文荟萃”,东西两边外侧对联“辽阔九州拱三辅,浩荡八水朝百王”,是当代书法家陈少默手迹,【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八水】:指关中八水,泾、渭、浐、灞、涝、潏、沣、镐等河流。内侧对联“秦皇汉祖文武盛地,南鼓东钟声闻于天。”此联为著名书法家宫葆诚所书。此联集鼓楼南北两匾额句“文武盛地”、“声闻于天”而成。文武盛地:盖是明万历年间巡抚都御使重庆赵可怀题词。声闻于天:语出自《诗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其匾盖是乾隆五年之御题。又一说,为清乾隆年间咸宁大儒李允宽所书。</h3> <h3>“皇基亿载宏规大起,金城万雉周池成渊”。此联为著名书法家刘自椟所书。此联语出自汉代班固《西都赋》:“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观而大起…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皇基亿载:帝王基业亿年。唐代赵彦昭诗句:“万善累皇基”。颜真卿诗句:“庶几亿载垂后昆”。宏观:宏伟的规模。唐代宋之问诗句:“游豫览宏观”。金城万雉:喻坚固宏大的城墙。古时一雉之墙,长三丈;《左传》云:“都城过百雉。”周池成渊:谓城墙下的城池,周绕之大,并似深渊。 北面外侧对联“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个年历史人杰地灵。”为当代书法家卫俊秀所书。此联语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诗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华天宝:谓万物之精华,天之珍宝石。人杰地灵:谓钟灵之地,人物杰出。 摘自[刘自椟书法艺术研究工作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尽快删除相关内容。</h3> <h3>色香味美。</h3> <h3>肥而不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