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h3> <h3>9月17日,经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备案,汉昌学区管理办公室批准,由岳阳玫红旅游研学中心主办,三阳明德学校和家庭参与的“魅力平江,百里丹霞” 平江地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如期举行。<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ls9vcn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魅力平江,百里丹霞——平江三阳明德学校地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a><br></h3> <h3>当三阳明德学校郑海燕老师、廖曙光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过家乡地形地貌、感受过丹霞地貌之美,达到“格物”之后,为实现“致其知”的目标,在三阳明德学校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内的优秀的教师们经过反复研讨、磨合,设计了一堂结合平江地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的课程——风光无限的地貌。</h3> <h3>9月20日,由平江县教体局精心举办的2018年平江县国培模式“送教下乡—小学科学”教师培训在平江新城学校隆重开班,来自衡阳、衡南、攸县三县共215名乡村教师、培训导师及该县各学区选派的科学专兼职教师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此次教学观摩培训活动。<br></h3> <h3>廖曙光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科学课堂——风光无限的地貌,深化大家对地貌种类和家乡地形地貌的了解。此次课程作为教师培训的优质示范教学课,获得广大教师学员们的高度好评。</h3> <h3>此次课程结合平江地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设计此次地貌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h3> <h3>课前小活动,吸引学生们注意力,大家瞬间进入课堂气氛。人扭捏起伏,就好似人有各种不同的身段,我们把这种优美身段称之为“婀娜”;地球表面起伏不断,就好似地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我们就把这种形态称之为“地貌”。</h3> <h3>了解过“地貌”的定义后,同学们都纷纷发表自己所知道的地貌形态。</h3><h3>“看图猜地貌”游戏来喽,看着老师ppt上的图片,同学们似乎都是博学广智,一答一个准。</h3> <h3>地貌科普知识强势来袭喽~</h3> <h3>沙漠:地面多干沟和细沙,随处可见绵延的沙丘。</h3> <h3>海洋: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h3> <h3>平原:地表平坦或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平均海拔200米以下。</h3> <h3>盆地:四周高,中部低。</h3> <h3>湿地:是指其地表为浅水覆盖或者其水位在地表附近变化的区域。</h3> <h3>丘陵:平均海拔200~500米间,地表起伏较大。</h3> <h3>山地:指的是海拔较高(高于500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海拔500~1000米者为低山;1000~3500米者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世界上绝大多数山地呈线状延伸,称为山脉。</h3> <h3>高原:平均海拔较高,地表起伏较小。</h3> <h3>了解地貌形态之后,同学们在视频里见识到了中国的完整地貌状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似乎对中国的地表状态有了更深的认识。</h3> <h3>深入学习后,同学们结合家乡石牛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都介绍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课堂气氛真是不亦乐乎。很好的体现了“知行合一”的道理。</h3> <h3>“你会我也会”之抢答小课堂开始喽,认真跟着老师们学习地形地貌之后,同学们对老师的问题真是对答如流呢!<br></h3> <h3>重头戏来啦!!!</h3><h3>有了家乡地质地貌研学实践活动和前面的课堂教学内容做铺垫,同学们心中对家乡地形地貌的了解更深,接下来就到了动手实操的环节~</h3> <h3>同学们充分利用老师准备的精美道具,分组交流合作,制作出了十分精美的家乡地貌模型。这一动手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家乡这一方美土,又再一次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h3> <h3>学生优秀成品展示——小组组长们介绍本组的制作理念和制作心得。</h3> <h3>风光无限的地貌使我们的家园景色美丽,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争做一名博雅少年!</h3> <h3>此次三阳明德学校平江地形地貌研学实践活动与地貌课堂的结合,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从结合学校实际课程内容设计研学方案,在研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转化,到最后回归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提升了课堂质量,让学生深刻把握地形地貌知识并学以致用,我们真正做到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