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仇珊先生书法长卷创作</h3> <h3>杨殿启先生</h3> <p class="ql-block"> 京华缘</p><p class="ql-block"> 文:仇聪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年前的隆冬,贵州仁怀有一家人,带着家乡父老的重托,带上精心创作的三百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轰动首都文艺界的中国首个家庭文化展。这个家庭就是被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的高占祥题名“书画之家”、被全国妇联评为“美好家庭”的仇珊家庭。</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家之主的仇珊先生生长在大山深处的仁怀市,他有着大山一样的情怀与挚热的创作情怀,不论是在长江边、黄河入海口、卢沟桥、韶山、井冈山等地,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的创作身影。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几十年的历练,仇珊的书法艺术达到大道自然、炉火纯青的境界,被誉为中国长卷创作和榜书创作第一人。由仇珊组织发起历时二年的“弘扬德治·万里寻根”、“和谐中国·万里同根”活动,更是足迹走遍大半个中国,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探寻中华道德之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家,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在自己60岁时带着老伴蔡回琼闯北京,成为了当时年龄最大的北漂族。北京生活了五年的仇珊,在艺术上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韩国、新加坡、上海、北京举办了多个个人书画展,获得了“东方之子”、“人民艺术家”殊荣。63岁的妻子蔡回琼也在他的感染下画梅花,并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了展览,得到首都美术界好评。在此期间,有一个人走进了他们,那就是后来成为仇珊先生学生的企业家杨殿启先生。</p><p class="ql-block"> 杨殿启祖籍是山东郓城,身材高大,面如佛像。他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在北京做收藏和房地产生意,在卢沟桥一带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企业家。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名人字画,从仇英到张大千,从齐白石到范增,他的家里收集了无数古今名家名作。2004年夏的一天,天高云谈,他决定登长城。来到八达岭长城时,正逢仇珊先生现场创作100米书法长卷《长城魂》,来现场观看创作的人流拥挤,当他看到正在挥毫泼墨的仇珊先生时,被他现场创作所散发出来的艺术大家气质所深沉吸引。更让他折服的是仇珊先生的书法创作。在现场,仇珊先生充分调动各种方式,右书、左书、左右手双笔合书,一笔榜书等,近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一气呵成,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此幅长卷当时就由中央文明委收藏。</p><p class="ql-block"> 长卷创作完,杨殿启走到仇珊先生身边,他感慨地说:仇老师的创作行云流水,笔飞墨舞,感染力极强,达到了“忘我超我”、“天人合一”的境界,我很佩服,我要拜您为师。仇珊当场表示有幸结识这样一个朋友。当晚的夜宴,他们相见恨晚,喝着从酒乡仁怀带去的酱香酒,畅谈着各自的人生际遇。在北京期间,仇珊得到了杨殿启的帮助,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出版了书法专辑《华夏缘》、《万里寻根记》。</p><p class="ql-block"> 随后,杨殿启在仇珊先生的指导下,也开始了练习书法。他的悟性极高,经过不断的专研,他的行书、一笔榜书也达到了一定造诣,并成立了“北京中兴和书画院”,从一个企业家转型为一个艺术家。他感慨道,我要感谢仇珊老师让我走上了艺术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发展五年后,仇珊先生于2009年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故乡仁怀,以经60多岁的他依然坚持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坚持创新、执着奉献。2012年5月,仇珊先生不幸得病,在生病期间,他撰写了回忆录《诗漫风云》,创作了100米《百龙迎佛》长卷。他还有很多未了的心愿,但最终没有战胜病魔,于2012年11月2日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p><p class="ql-block"> 得知这一消息,杨殿启马上从北京赶到仁怀。他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仇老师最后一眼,没有帮他减轻病痛。仇珊老师的书法,在当今书坛都是无法超越的,他无私奉献、执着追求艺术最高峰的精神更是永远值得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仁怀的前一夜,杨殿启来到仇珊艺术馆,他安慰着仇珊先生的家人,在看着仇珊先生专题片“情满于山”时,感慨地说:他的许多未尽心愿我会帮助完成,让他的精神和书艺在京城传承下去。</p><p class="ql-block"> 回到北京后,杨殿启实现了他的承诺,在北京为仇珊先生举办了遗作展,并发起了仇珊先生艺术研讨交流活动。得到了首都文艺界的广泛赞誉,同时更让他们了解了来自云贵高原的艺术家和他所宣传的酒都仁怀。杨殿启说,我欣赏仇珊先生的为人和人品,我为他做的这些是一份缘分一种感情,值得!</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离开仁怀又是六年了。今年9月的一天,杨殿启接到了一个电话,杨叔,我是仇珊的女儿,我在北京,可以见见你吗。听到这,准备回山东老家的杨殿启退了机票,亲自开车来到北京小汤山。还是六年前见过杨殿启的仇珊三女儿仇聪激动地说:杨叔,能见到你,仿佛父亲还在身边,谢谢你对父亲的关心支持,说完忍不住留下了眼泪。杨殿启也十分激动,他说仇老师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我带你到卢沟桥去看看当时他在这里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在杨殿启的热情招呼下,与仇聪同行的仁怀音协八名同志一起来到了卢沟桥。当年仇珊书创作长卷的场景历历在目,还在2005年8月12日,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仇珊先生慷慨激昂,写下60米书法长卷《民族魂》。其中“六十年前悲壮日,民族抗战奏强音。桥上卢沟顶日月,群狮静卧历风云。黄河弦律响云天,笔墨千秋颂古今。”的诗句表现了仇珊先生一腔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杨殿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十分感慨,在卢沟桥,我亲自看到仇老师的创作激情,我更钦佩仇珊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行的仁怀政协副主席杨应道说:仇珊先生在首都为宣传酒都宣传仁怀做了积极的贡献,繁荣发展了仁怀文艺事业,他人格魅力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的。</p><p class="ql-block"> 在仇聪一行离开卢沟桥之际,杨殿启拿出了珍藏了六年的茅台酒,说到,这瓶酒来之不易啊。原来当年杨殿启离开仁怀时,仇珊家人为感谢远道而来的朋友,赠送了三瓶茅台酒。当他辗转到重庆去参观渣滓洞时,这几瓶酒差点掉落在洞里,于是他找来绳子系上这几瓶酒背在身上才参观完走出渣滓洞。这几瓶酒来得极为珍贵,杨殿启说。当年在卢沟桥,仇珊老师为我写下了“扬帆万里路人夸,殿堂普插善德花。启后倍添承前志,虎出梁山忠义家。和者千金难求贵,君乃良才溢京华。”是对我的勉励,今天我们有缘相聚京城,喝一杯情深意重的酒,敬重心中的艺术家。兴致很浓的杨殿启当场还书写了“艺之魂,攀高峰。京华缘,不了情”送给了仇聪。</p><p class="ql-block"> 怀着依依不舍之情,杨殿启语重心长:继承,发扬,创新,是你接过父辈从艺之路的责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再来办一个画展,我在北京等你。</p><p class="ql-block"> “京华缘,不了情”,一个北京人对一位艺术家不了的缘分,不了的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仇珊先生书法作品</h3> <h3>仇珊先生书法作品</h3> <h3>杨殿启先生书法作品</h3> <h3>杨殿启先生书法作品</h3> <h3>杨殿启先生(左三)热情接待仇珊女儿一行</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仇聪,又名仇紫霓,女,中国国画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仁怀市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仁怀市委机关刊物《中国酒都》杂志主编,喜好文学书画艺术,在《山花》、《茅台文艺》《中国酒都》杂志、《遵义日报》、《中国酒都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散文作品。代表作有《印象中国美术馆》、《深秋的等待》、《延安、延安》等。其美术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深圳博物馆,广州艺术博览会等地展出并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