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同班、同学、同室、同桌</h1><h1> Good good study , Day day up !这是《炊事班的故事》里,炊事班洪班长学英语时的直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电视剧搞笑版的。</h1><h1> 但是,从小我们就是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口号的指引下,好好学习进步成长的。掰着指头算来,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算四年吧,凭着我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成绩,我也应该在一九七五年大学毕业了。可惜文化大革命那动乱的岁月,把我们青春年华都给耽误大多数人都无缘上大学。 </h1><h1> 上大学,是每一个知识青年追求的梦想,在我心目中那是个神圣的殿堂。一九七五年八月,我有幸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园了我的大学之梦。能上大学,心情不知有多么激动,毕竟文革把我们耽误的太多了,能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 </h1><h1> 西安,千年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就向往着什么时候能到西安看看,终于如愿了。刚到古都西安就感到了学校的温暖,学校早已派出了专车接我们新到的学员。 </h1> <h1>西北古都有二十多所高等院校,我们西北工业大学是当年航空系统的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大学三所高校之一,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现在系985高校之一,培养出来国家航空航天系统的高级人才无数。</h1> <h3></h3><h1> 那时,我们国家的计算机还没有现在发展的这么迅速,我很庆幸我学了一个前卫、新兴的热门专业。 </h1><h1> 同班: 在西工大,我们计算机专业属于六系,现在的西工大我们六系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是计算机学院。那时我们六系有两个专业,一个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简称62专业,一个是雷达专业,简称63专业。我们75届有两个小班,一班简称6251班,二班称6252班。 </h1><h1> 文革的产物,我们被冠以“工农兵学员”的称谓,毛主席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一班来自全国九省一市,有34名学员,同学们大部分都是当年的航空工业部的工厂里的工人,有几个是从农村来上学的,班里有一男一女俩当兵的而女兵则是我们那一届全校唯一的女兵,还是我熟悉的武空空司来的,可谓“工、农、兵”俱全了。 </h1><h1> 同室:我们两个班的男生们住在17舍,女生居住的宿舍是16舍,我们班的十四个女生分别住在了两间宿舍,我们这一宿舍除我之外,还有来自陕西户县的乔乔、来自武空的女兵吕M、来自陕西三原县的大于、还有来自陕西阎良的西飞公司的二于和俊俊共六个人,俊俊住我上铺;搞笑的是,二于(普生)的名字听起来像个男生,开始学校搞错,竟把她分到了男生宿舍。另一宿舍有贵州来的陶陶和全全、全是女生里最小和最瘦的,而且老是病怏怏的,有兰州来的蓉蓉,川妹子娅娅和琼琼(可惜几年前离开了人世)、河南妹子梅梅,还有一个陕西富平来的秋娥,川妹子娅娅长得很漂亮,后来大家都叫她我们班的班花。秋娥写得一手好字,但是性格有点怪,很不合群,临毕业时突然闪电宣布跟江西的卢为恋爱关系,为的是分配工作的关系,结果还不错,俩人都分在了西安的好单位,可惜过了那么多年,两人还是分道扬镳了。最后剩下一个樊凡竟然住不下,只好跟我们系63专业的同学住在了另一间宿舍里。 </h1><h1> 同学:男生有来自江西九江的班长朱xw和吉安的卢sy。有四个来自贵州011基地的陆 、席、新强和年龄最小的鲍xp,(那时管贵州叫三线,据说是为了防止前苏联打核战,把我们很多主要的航空工业工厂都建到了四川贵州的大山里)河南的有跟我一个厂的黄bai和老拜、老拜是回族,大学三年都在回民食堂吃饭,人又怪癖。洛阳的王lr和屈jl,来自陕西的有郭支书、李jd、牛、张点五。还三个来自湖南的伢子,外号“队长”的陈gx、周x和株洲的老汤,有上海的朱wr、有当兵的大个汪yh ,还有甘肃的老李,年龄最大的是陕西的老郭,年龄最小的是来自贵州的小鲍。我是女生的老大,(*^__^*) </h1><h1> 说起点5外号的起因,据说是刚进校时体检,他的肝大1.5,男生里不知是谁开始的,叫他点5,就这样,三年下来我几乎就没叫过他的名字张hw,而是点5点5的一直叫他。点5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 ,出去学军,学工,但凡跟生活有关的,管财务、买车票,都是他跑前跑后的。而且他人脾气好,我每每跟他开玩笑,总没见他恼过,我到哪里都喜欢学几句当地的方言,自从看了反映延安大生产时期的小歌剧《兄妹开荒》后,我就老是学着用陕北话改了《兄妹开荒》里的一句唱词:“你小子,本姓张,家住西安红旗机械厂······”逗得他笑着说我,真该去语言学院学中国的方言。 </h1><h1> 男生里面就数上海的朱最干净,那床单,差不多一周就洗一次。贵州的陆y跟席zl俩人,席写得一手好字,而陆的字简直就跟虫子爬,歪歪扭扭的不能看,比小学生写的还赖。跟我一个厂的黄,上学前我并不认识他,成为同学后才看出来他人很厚道,女生都说他很会体贴人,真的,他的太太多年有病,就靠他一人支撑那个家,非常的不容易。 </h1> <br> <h1>在校期间我们同寝室的六女约着在当年留下一张合影作为永久的纪念。前排左起依次是女兵吕,大于,小范,后排为二于,乔和我,那时樊凡没有加入我们室。</h1> <h1>我和我们这一届唯一的女兵,来自武空的吕同学</h1> <h1><font color="#010101">我和同学乔</font></h1> <h1> 同桌:樊凡和我同桌,平时我俩很说得来,她的老父亲曾在延安抗大读过书,她说父亲给她们几个孩子起的名字都很硬,每个人的后面一个字都有个金字旁:钢、铁、钻、钰、锦。 </h1><h1> </h1> <br> <h1>我和我的同桌樊凡。</h1> <h1>2008年我们毕业30年在河南洛阳聚会,我们同室的在一起合影,因为樊凡是单,我们早就把她算在了我们一个寝室的同室里了,虽然我们都老了30岁,但仍不失当年的风范。</h1> <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