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乘专列来 走读大西北(上)

祥富

<h3><b>  五十年前,我曾坐过专列。那是在入伍时,从家乡去部队的途中。一列闷罐车,一千余公里的路程,晃晃悠悠走了两天多。</b></h3><h3><b> 今年,又有机会乘坐专列。那是江西旅游部门组织的“夕阳红”旅游团,赴西北六省(区)巡游。本该陪老伴一起去,可心脏做过手术的我,对青藏高原可望而不可即。还好,内弟也想去,于是,姐弟相约同行。</b></h3><h3><b> 2018年9月6日,老伴和内弟在向塘登上了旅游专列,与800余老友一起,开始了西北之行。往返半个月,行程逾万里,走读西部文化,饱览壮美风光。途中不时发来照片视频,使我端坐家中,心随他们的手机随拍,一起感受着那美丽独特的西域风情。</b></h3><h3><b> 本文(上)是旅程前半段的部分“走读作业”。</b></h3><h1><br></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和弟弟(姐姐)去旅行”</b></h3> <h3><b>  “从前慢”,由江西到西北,火车紧赶慢赶差不多要一周。如今列车时速上去了,可架不住车多。虽然避开了开学季和国庆长假,但专列仍需不时停下数小时让车。大家久仰西域美景,盼着尽早相见。有老友不无幽默地笑谈: 现在才知道什么是“专列”,原来就是专门让别的车先走的列车。</b><br></h3> <h3><b>  时令正值“白露”,专列经停“白秋”。这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小站。站名出处一时难以考证,但不免令人遐想: 你是否看见,那位衣袂飘飘的女子,即使望穿秋水,也要伫立站台,翘首企盼归来的郎君?</b><br></h3> <h3><b>  专列且行且停,经过50个小时,终于到达青海西宁。一路上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和冷风瑟瑟的秋季;也尽情地欣赏了沿途那</b><b style="line-height: 1.8;">万花筒般的季节交替美景。</b></h3><h3><b> 从江西出发,沿途经过了湖南、河南、陕西、甘肃和青海。江西、湖南为丘陵地区,山青水秀,大片的稻谷青黄相间,像铺上了一层毛茸茸的地毯;进入河南,中原一马平川,满目望不到边的苞米和高粱,令人心旷神怡;出了河南,山川多了起来,列车不时在山洞里穿行,气温也凉爽了很多,来时着短衣短裤都汗流浃背,此时不得不穿上了厚厚的秋装。</b><br></h3> <h3><b>  9月8日下午,专列到达青海省会西宁。</b></h3><h3><b> 青海以青藏高原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而独树一帜;多民族聚居区的民俗风情亦别具一格。我们不顾长途劳累,下车伊始,即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塔尔寺。</b></h3> <h3><b>  西行记第一站:塔尔寺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尔寺。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b></h3><h3><b> 塔尔寺为中国西北部黄教中心和佛教圣地,它与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等并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b><br></h3> <h3><b>  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没错,是菩提树,生长在青海塔尔寺内。凡每位到过塔尔寺的游客都会听到导游讲述树的传奇。</b></h3><h3><b></b><b>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的诞生地,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即菩提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用石片围绕着菩提树修了一座佛塔,以释迦摩尼出生之时步步生莲的典故取名莲聚塔。当初那座莲聚塔历经扩建,后又以纯银包裹,施以金粉,镶以宝石,遂称大银塔。为荫蔽此塔,又建造了一座恢弘的殿堂,用黄金覆顶,就是大金瓦殿了。</b></h3><h3><b> 传奇的事发生了,被金、银、石层层包裹不见天日的菩提树历经数十载不但没死,而且还在塔外长出了几颗子树,母子树在地下根根相连,子树反哺,母树靠吸收子树的养分得以存活。</b><br></h3> <h3><b>  西行记第二站:青海湖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 青海湖距西宁市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绿宝石。我们赶大早就从西宁出发,可惜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大家的心情一时变得像天空一样灰暗,感叹运气不佳;可是,当我们赶到青海湖畔,早已雨过天晴,厚厚的云层把湖水映衬得格外美丽——啊!好一个大美青海!</b></h3><h3><b> 世界上把“海拔”作为衡量高程的依据,古往今来,人们对蓝色的星球、蓝色的海洋不吝美言。但中国有句老话,叫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高出“海拔”三千多米的世界屋脊上,面对这茫茫无边的青色大海,请原谅我的词汇贫乏,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她的容貌;也遗憾手机拍摄功能所限,难以到位地拍出那撼人心魄的美颜。</b><br></h3> <h3><b>  从青海湖出来,我们马不停蹄直奔敦煌,当车进入酒泉境内,沿途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直到靠近敦煌,我们终于看到了绿洲——这是劳动人民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治理风沙的成果,一排排白杨树抵挡着风沙。 望着窗外一晃而过的笔直的白杨树,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课文里读过的,茅盾老先生的《白杨礼赞》: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b><br></h3> <h3><b>  西行记第三站:莫高窟 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莫高窟名气太大,很早就想一睹尊容。可能是希望过大失望也大,更可能是我们准备不足,时间安排过紧,我想找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敦煌飞天,却遍寻不着,最后经工作人员指点,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得见一幅不大的画面。看来,要欣赏莫高窟这样久负盛名的经典,事先得多做功课才行。</b></h3><h3><b> 来到莫高窟,除了那些精美壁画,同时吸引我眼球的,还有它旁边那些威武的白桦树。看着这些与国宝朝夕相伴的“侍卫”们,耳畔似乎迴响起远方战斗民族《白桦林》那优美的歌声……</b><br></h3> <h3><b>  西行记第四站:鸣沙山月牙泉</b></h3><h3><b>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敦煌城南五公里,沙泉共处,妙造天成,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鸣沙山以沙动成响而得名。峰恋危峭,山脊如刃,经宿复初;人乘沙流,有鼓角之声,轻若丝竹,重若雷鸣,此即“沙岭晴鸣”。</b></h3><h3><b>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沙不进泉,水不浊涸。铁鱼鼓浪,星草含芒,水静印月,荟萃一方,故称“月泉晓澈”。</b></h3><h3><b>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沙岭晴鸣、月泉晓澈均为敦煌八景之一。 到了鸣沙山,建议去骑次骆驼,骆驼🐫 很温驯,不危险。五驼一组,浩浩荡荡,很壮观,让你体验一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关风光。</b><br></h3><h3><b><br></b></h3><h3><b>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老友们意气风发,组成的驼队,是否如满弦的雕弓?</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骑头驼,率队出发</b></h3> <h3><b>  西行记第五站:吐鲁番 一直以为吐鲁番是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塞北江南,其实到处都是茫茫戈壁滩;一直以为新疆到处都是能歌善舞的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看到的是西域风情,其实随着交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我们所到之处,见到的大部分是汉化的人(也许是发展旅游的需要),路上较少看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纯粹的新疆人。</b></h3><h3><b> 在新疆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交河故城、坎儿井和葡萄沟。故城很像魔鬼城,神秘、沧桑,到处是残壁断垣,据说是蒙古人攻打交河屠城后,经过千年风化留下的。</b></h3><h3><b></b><b style="line-height: 1.8;">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b><b style="line-height: 1.8;">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b><b style="line-height: 1.8;">结构大体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b></h3><h3><b> 坎儿井</b><b style="line-height: 1.8;">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据说,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总长约5000公里。</b></h3> <h3><b>  西行记第六站:火焰山 都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火焰山有其独特的地貌与自然条件。而《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给这座奇山增添了浓郁的神话色彩。看到那棵树了吗?据说是当年唐僧取经途中拴马的拴马桩。</b><br></h3> <h3>延伸阅读:</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m1dmqe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我乘专列来 走读大西北(下)</a><br></h3> <h3><b>图 敬民 庆华</b></h3><h3><b>文 敬民 祥富</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