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相信出生于"50年代"的同辈人,心里都会装着一个向往,就是憧憬有朝一日要去莫斯科看看红场看看阅兵,因为红场就是俄罗斯的象征,红场就是XXXX眼中的红色圣地。</b></h1> <h1><b> 记得上学那会儿读过的课本,还有小说、电影、歌曲里处处都是中苏友好,那里有我们崇敬的英雄和伟人。后来交恶了,苏修、珍宝岛,老大哥变成了北极熊。直到1991年,那年苏联解体了,邻居闹分家换了马夹,俄罗斯也敞开了旅游大门,带进来了很多好奇的新名词,套娃、洋葱头、战斗民族……</b></h1> <h1><b> 二战胜利纪念碑</b></h1> <h1><b> 二战胜利广场由纪念馆和纪念柱组成,广场对面就是凯旋门。</b></h1> <h1><b> 说到俄罗斯,多数人都会知道米丘林、加加林、高尔基、普希金、朱可夫、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青年近卫军》、《母亲》、《海燕》等,看过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二战影片等,唱过《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喀秋莎》等歌曲,仔细想想一定还能说出很多很多……</b></h1> <h1><b> 去红场的那天,不巧遇上封路,供阅兵式的主干道上搭建起硕大的舞台,大栅栏围着士兵站岗,排练的场面不让进入,里面的人们正在忙着筹备纪念俄罗斯解放(1918十月革命)百年庆典活动,只能站在围栏外望楼兴叹了。</b></h1> <h1><b> 红场东墙下无名烈士墓前的卫兵换岗仪式依旧,燃烧不息的火炬象征着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薪火相传,精神不死。</b></h1> <h1><b> 从墙外的红场进入墙内的总统办公地—克里姆林宫参观,映入眼帘的是沉淀着历史的办公楼和教堂。</b></h1> <h1><b> 大院里不仅有政府办公楼,还保留有教堂(当年沙皇搞加冕用的),小克宫(现在举办重大国事活动的主场),还有广场路边陈列着旧时代的大炮和铸钟。</b></h1> <h1><b> 这里曾经是军械弹药库,是课本里列宁与卫兵故事的发生地。</b></h1> <h1><b> 圣彼得堡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从红场到冬宫,站在冬宫广场中央,照片中左边是冬宫,右边是100年前列宁指挥占领冬宫的陆军司令部。</b></h1> <h1><b> 穿过广场,走进冬宫(瓦希里:"让列宁同志先走")。气势磅礴的皇家宫殿是当今世界与大英、罗浮宫、纽约大都会齐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b></h1> <h1><b> 宫内藏品琳琅满目,装潢金碧辉煌,珍宝目不暇接。</b></h1> <h1><b> 站在冬宫大铁门前,仿佛重新听到19181107占领冬宫的呐喊,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吓得"小姐们都昏过去了"。</b></h1> <h1><b> 出了冬宫,西面就是连接地中海的涅瓦河,那里停靠着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b></h1> <h1><b> 帅锅的风采依旧</b></h1> <h1><b> 斯莫尔尼宫是当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时的行宫。</b></h1> <h1><b> 此行,带着儿时梦想从莫斯科红场到圣彼得堡冬宫,了却了一个甲子的情结。站在矗立在莫斯科河畔的玻璃观景台上……</b></h1> <h1><b> </b><b>漫步俄罗斯城市乡村,你会发现,有趣的俄罗斯人民很"勤劳","喜欢"在屋顶上种五颜六色的"洋葱头",是一个宗教信仰十分特色的民族。</b></h1> <h1><b> 俄罗斯人民很自信,大街小巷街头公园里到处给自己的民族英雄塑像,崇尚英雄激励后人。联想到国内一些人对自己的民族英雄说三道四冷嘲热讽,真是无知至极。殊不知,这样的蔑视民族英雄是会让人家看不起哒!</b></h1> <h1><b>俄罗斯人民很热情,到处都有吆喝卖套娃的小商贩,这就是风土人情。</b></h1> <h1><b>俄罗斯人民很好客,性格开朗热情奔放,但他们都不喜欢用英语、中文交流,所以逛街购物前都要留一手,避免一旦内急了找不到北的尴尬。当然,遇到语言不通的时候,你可以哼起那首脍炙人口的神曲:每当梨花开遍了山野………</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