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科学、迅速、有效地处置学校突发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物中毒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下邽镇中心小学于2018年9月20日进行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活动。
演练中,假定学校六年级有一名学生身体突然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现象,学校领导组织相关教师到场进行查看,判断为疑似食物中毒。
发现异情后,学生立即向后勤处张老师报告本班学生食物中毒情况。</h3> <h3> 张老师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向徐副校长汇报此次疑似中毒事件。</h3> <h3> 救护车到达后,带班老师迅速将学生抬上救护车,医生立即进行相关救治,随后学校安排老师护送学生去附近医院救治。</h3> <h3> 在将学生送往医院之后,学校相关人员和医生一并去食堂检查学生饭菜的留样以及消毒柜,并封存食物留样,保护现场。等待相关部门的检验。</h3> <h3> 此次的整个演练过程运行规范,有条不紊,对突发事件进行了快捷有效的处理。这次演练对全体师生是一次培训、教育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次学习应急处置、提高危机意识、责任意识的机会。同时,通过演练提高了全体师生在应对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徐宏利副校长对这次的演练作以总结!并警示大家预防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br></h3> <h3> 最后给大家普及一下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养成良好卫生的生活方式。</h3><h3> 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再就是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一、认识食物中毒特征。
潜伏期短:一般食后几分钟到几个小时发病。
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有的伴随呕吐、发热。</h3><h3>二、提高自我救护意识
出现上述症状,应怀疑是否食物中毒,并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报告老师。
三、预防发生食物中毒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不吃生、冷、不清洁食物。
·不吃变质剩饭菜。
·少吃、不吃冷饮。
·少吃、不吃零食。
·不要长期吃辛辣食品。
·不要随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饮料特别是水。
·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或喝水。
·不到无证摊点购买油炸、烟熏食品,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千万不要去无照经营摊点饭店购买食品或者就餐。
·不喝生水,建议喝标准的纯净水。<br></h3><h3><br></h3> <h3> 编辑:孙凯玉</h3><h3> 摄影:孙凯玉</h3><h3> 审核:徐宏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