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花生最早是在小学课本中许地山先生所撰写的散文《落花生》,知道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和小孩子们劳动的场景及做人要向花生一样不在表面;但对花生还是不太了解,虽然在我们的餐桌上常吃到花生做的各种菜,可是对花生还是知知甚少。</h3><h3> 2018年,春意盎然的时节 ,连仲同学在栖霞农村的朋友,给了一块土地让我们来种植一些农作物;种点什么呢?种花生、地瓜这些我们以前从未种植过的农作物,尤其是花生我们从未种过,也不知道种花生的过程是什么样,已为很简单,感到很容易。</h3> <h3> 首先用拖拉机把土地翻耕、做垄台,然后播种。望着这黄黄土地我们充满了希望和期盼。</h3> <h3>播种花生。</h3> <h3> 播种是一种希望,总能想起唐·李绅《悯农》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情景。我想是否改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石粮。这样可能是更夸张,更有希望。
</h3> <h3> 虽说有拖拉机耕地做地垄,但还是少不了人工劳作。</h3> <h3> 現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地膜,这种現代农业技术说是来自以色列,对农作物保墒、保水有利农作物生长。</h3> <h3> 做农民尤其是做种植花生的农民,这是第一次,也体验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滋味。</h3> <h3> 种地瓜也是头一回,浇水是不可少的一道工序。</h3> <h3>给我们做指导的老栾先生。</h3> <h3> 望着这播种完了的土地心里充滿着希望。</h3> <h3> 小苗破土而出。连仲同学把孙子也带到这块土地上来和他分享出苗的喜悦。</h3> <h3>当花生破土而出的时,还有一项工作是不可少的,那就是将地膜捅破一眼好让苗长出来。每一棵苗都要做一次工作量是很大的,就是这项工作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有一次,天下着雨,又不得不做,只好冒雨劳作,浑身被雨浸湿好不辛苦。</h3> <h3>花生长势良好。</h3> <h3>地瓜长的也好。</h3> <h3> 夏季的田间管理没有跟上,野草长的太多了,只好赤膊上阵与杂草一博高低。</h3> <h3>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h3> <h3> 刨花生实在是一种十分累人的活,这二亩多地的花生可把我们俩人累的不轻,原以为是个轻松的活,但实际上是个累活。刨花生只是收花生的第一步,下一步打花生。</h3> <h3> 用一种工具把花生打下来,就这活我们干了三天。</h3> <h3> 刨花生、打花生、拾花生、装袋、晾花生这些工作一个都不能少,这些活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劳作起来不得其方,一边干一边学习总结经验,辛苦那一定是必然的。</h3> <h3> 由春到秋,由播种到收获,随着时间的流逝,花生由播种到收获我们体验过了,这期间辛苦只有体验过才知道这一过程的不易,尤其是收获时节最累人,腿酸腰疼,烈日爆晒,只有亲自体验才知道农民劳作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浸润着农民劳作的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想一想劳作的辛苦,对农民心怀一种敬畏之心。农民劳作不易,以后对农民出售的农作物不能在讨价还价了,每种食物都来之不易。</h3><h3> 通过种植花生、地瓜我们体验到了过去我们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望着手上血泡,吃着自己收获的花生,手上血泡是痛的,吃到嘴里的花生是香的。 自己用辛苦劳动换来的果食倍感香甜,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果食。</h3><h3> 悯农二首 <br></h3><h3>唐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h3><h3><br></h3><h3><br></h3><h3>撰稿:培俊</h3><h3>摄影:连仲、培俊</h3><h3>摄像:连仲、培俊</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