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饥饿时 嚼一点</h3><h3>渴时 嚼一点</h3><h3>师:你们猜这是什么?</h3><h3>生:众生猜测</h3><h3>师:出示小诗。</h3><h3>生:没想到嘱咐是可以嚼的。</h3><h3>师: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很不可思议的词还有哪些?</h3><h3>生:没想到嘱咐可以在阳光下晒干</h3><h3>生:水灵灵应该用在具体某个东西上,而不可以用在话语上/嘱咐可以装进旅行袋里/没想到可以掐一段/可以嚼一生的时间</h3><h3>师:诗歌里有这样的语言就会让我们感觉很美,吸引我们。也蕴含着别样的情感。请自由读课文,体会情感。</h3><h3>生:生自由读</h3><h3>师:找一生读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h3><h3>生:想到过马路的时候妈妈告诉我要小心。</h3><h3>师:再找一生读。你想到了妈妈对你的哪一件往事?</h3><h3>生:我想到妈妈对我絮絮叨叨你怎么还不写作业?</h3><h3>师:这絮絮叨叨背后藏着母亲的爱,这份爱一定会伴随你到永远的。</h3><h3>师再找一生读我看到你的眼睛里闪着泪花你想到了什么?</h3><h3>生:我想到了孩子走时,母亲的牵挂。</h3><h3>你们发现没有这首诗其实是一个故事,用三句话临走时(……)干啥用呢?(饥时 嚼一点 渴时 嚼一点)能用多少时间?(一小段晒干的话儿 嚼它 需要我一生的时间)</h3><h3> <br /></h3> <h3>师:这是谁的声音?</h3><h3>生:妈妈的。</h3><h3>师:你想到了什么?</h3><h3>生:自己到远方了,妈妈打来电话,刚听到</h3><h3>师:你觉得还有可能是谁的声音?刚开始听到妈妈的声音有点酸,听着听着感觉有点甜。</h3><h3>生:发小。</h3><h3>师:把你的体会放到诗中读一读。</h3><h3>我们这种声音的魔术变得还不够大,我们有几种感官?(五种)这里只用了一种感官。如果我们把魔术变得更大一点,把所有感官都运用到里面。</h3><h3>生:酸甜苦咸四种味道人生的体验。</h3> <h3>师:声音的味道有没有发生变化?嚼甜是谁的功劳?(嘴巴)嚼香了是谁的功劳(鼻子)看到了彩虹是谁的功劳?(眼睛)</h3><h3><br /></h3> <h3>师: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h3><h3>生:把看不到的当作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来写。</h3><h3>师:从没有到有我们用哪个词来写比较合适?</h3><h3>生:无中生有。</h3><h3>师:无中生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h3><h3>我们来娱乐一下,唱一首歌,唱《菊花台》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h3><h3>师:这个歌词里也有无中生有,谁来说一说</h3><h3>生:心事淌/笑容没有颜色怎么能泛黄/影子是不能剪的</h3><h3>师:我们也来玩一个无中生有的小游戏。</h3><h3> <br /></h3> <h3>师:梦是风铃,叮铃叮铃谁能接下去?</h3><h3>生:梦如雨滴,滴答滴答/梦是瀑布,哗啦哗啦/梦是闪电,咔嚓咔嚓。</h3><h3>师:好诗是</h3><h3>师:大家好,我们是6年2班的师生,我们为大家读诗,我们为大家读诗《梦》(一人读一句)</h3><h3>师:我们来玩一个时间的游戏。通过你的笔让时间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h3> <h3>师:5分钟到了,</h3><h3>贾岛写两句写了三年,五分钟写完一首诗</h3><h3>写诗的语言要简练</h3><h3>师:我们用写诗的方式做下课仪式。上课的时间是个乌龟爬得很慢很慢。</h3><h3>生:下课的时间是个猎豹跑得很快很快。</h3><h3>师:上课的时间就像喝中药很酷很酷</h3><h3>生:下课的时间就像吃蜜饯很甜很甜</h3> <h3>随文练写的技巧——童诗就会这么好</h3><h3>什么是儿童诗?</h3><h3> <br /></h3> <h3>广义上看,儿歌是儿童诗的一部分,狭义上看,不同。</h3> <h3>儿歌与儿童诗</h3><h3> 儿歌有节奏,押韵,字数几乎相等。形象/白描。<br /></h3><h3>儿童诗相对自由舒展,有意境,意象。表面上说柠檬,实际不是柠檬。也许是身边渴望远方的某个人。</h3><h3>儿童诗:语言非常显浅。忌讳形容词和数量词,天真童趣,品味亲情,质朴纯真。</h3> <h3>儿童诗写作的核心</h3><h3> <br /></h3> <h3>写诗一定有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此及彼。例如:对比联想、纵向式的联想、横向式的联想。</h3><h3>最高境界是想象。两者之间不产生新的形象。想象是虚实结合。例如:母亲的嘱咐。</h3><h3>教学:</h3><h3>1.形式分析法。教师要带孩子分析儿童诗的形式。(例如:顶针形式)</h3><h3>2.保持天真的东西。不要和生活的逻辑混为一谈。 <br /></h3><h3>3.学会频道转换(天真阅读,怀着敬畏的心态去相信孩子。与真实世界分别开)</h3><h3>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