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是老三届,68年第一批到农场插队的曾经的知青。</p><p><br></p><p>今年是我们插队五十周年。曾经的知青朋友们都在抓着进入老年的“尾巴”,趁着不老之精气神好好庆祝庆祝。</p><p><br></p><p>我想冷静,我想回顾,我想敞开心扉吐真言。</p> <p>这张证件很珍贵。它是有故事的。</p><p><br></p><p>68年春季,文革遗风甚浓,学校把所有学生请到学校复课即进行“肃清资产阶级反革命流毒,简称(肃流毒)“我从南方亲戚家返回学校。我仍然是被请上台做检查发言的一个。那时候我很拧,我发言后,就立刻有同学发言,其内容是说我如何如何不老实等等。我愤怒了,站起来辩解“为什么他们没有听我发言就提前写好了说我不老实的发言稿!不符合逻辑!”……</p><p><br></p><p>接下来不了了之。我现在想说:我,还有我的同学无非都是在文革运动中的牺牲品而已。</p><p><br></p><p>约九月初做毕业动员:我们老三届初中生是5%读高中,5%到工厂当工人,约10%到农场当农业工人,其他人就是有农村亲戚的可以投亲没有的统一安排农村做农民。</p><p><br></p><p>我愿望是读高中,却不可能。</p><p><br></p><p>当工人就是留城,我的家庭及亲属历史问题严重,留城也不可能。</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到农场去是我的志愿,我报名了。红榜公布到农场插队人名单里没有我!</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时候我所有的智慧在高度冲突中诞生了。——我勇敢地找到居委会主任,请大妈帮忙找找在一条街住的我校工宣队队长,批准我下乡到农场。</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就这样,我离开了那“让我抬不起头”的学校,(只是文革时期,读书时我是好学生啊😊)来到农场插队了。因为给我的准备时间仓促,注销户口,拎着家里一个很旧的“柳条箱”就去农场了。</span></p><p><br></p><p>时隔两月,学校派代表到农场看望我们,我被单独叫去,第一句话仍然问我“还坚持自己观点吗?我说,坚持。”其实这时候已经很温和了。同时还给我们送来了这张代表我们从学校毕业的证书。我拿到这张纸的时候,思想很复杂也很情绪化,回到宿舍把它揉做一团。随后一想,还得留着,哪怕是一个“仇恨”的证明呢。就这样保存至今,现在成为见证历史的最好证明。</p> <h3>来到农场,全新的环境全新的人。这里没有城市里的“窝里斗”,就是下地劳动干活。这里条件艰苦:住的是十几人的大宿舍,一盏发黄光的灯,夏天是蚊子跳蚤追着咬,长虫(蛇)蛤蟆遍地跑,雨天泥沾脚,遍地芦苇草!天亮下地干活,天不黑不回来。接受再教育的时光磨去我们的向往,满身的激情也已蕩然无存。夜晚,微弱的灯光下,也是许多女知青躲在暗处落泪的时候。</h3><h3><br></h3><h3>插队劳动,强健了身体,磨练了意志。同时也在消耗我们的青春之歌!</h3> <p>照片时的我,在生产队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这是“家有二斗糠不当小孩王”的时候。复式班教学,教材木讷。凭的是我上学时候的一点知识积蓄。</p><p><br></p><p>但是,孩子们以及孩子的家长们非常朴实,渴望知识的愿望使我成功成为教师并且成了我的终身职业。</p><p><br></p><p>感谢农场贫下中农的信任。</p> <p>我把自己觉得羞涩的囊中智慧掏出来奉献给学生们时,自愧不称职。可是,贫乏的教育环境,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尊重我的眼神和行动,让我下决心做一名好老师。</p><p><br></p><p>我取得了好的成绩,并从教三年后,在百人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由民办教师转为国办教师。那时候,我的事业处在上升期。</p><p><br></p><p>74年,我的妈妈办理退休,为了让我顶工回城。不想,农场没有批准。妈妈的退休没有换回她的女儿。</p><p><br></p><p>我在与农场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中,爱他们的质朴纯洁,也怜惜他们生在荒僻之地的“先天不足”。于是,我暗下决心,学好本领,让我教过的学生改变他们的家乡。</p> <p>照片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中,百炼成钢的。</p> <p>我在《北京晚报》征文中被刊登的文章,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p> <h3>农场水稻封垄,丰收在望。</h3> <p>我的第二故乡,堪称鱼米之乡。</p><p><br></p><p>农场的人员是由小部分驻民及大部分复员转退军人和知识青年,还有来自北京和其他地方的右派等“劳动改造的人”构成。</p><p>脱离城市的城市精英们,给这里输送了血液。让农村的单调沉默生活变得多样和多彩。</p> <p>我因为没有被招工或者被推荐上学的机会,在农场生产队老老实实的呆了近十年。</p><p><br></p><p>后来选择了志同道合的知青做伴侣。</p><p><br></p><p>一位学生家长听说我要结婚了,把她珍藏的一对刺绣枕套送给我。我保存至今。价值连城。</p> <p>我的爱人也是农场知青。我们共同的理想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中一步一步得到实现。我们都取得了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历,都在各自岗位上做了无愧父母,无愧自己的劳动,无愧于我们工作对象的成果,更无愧农场贫下中农对我们的培养。</p> <p>我们的青春在那个年代度过。我们的青春在我们与之努力奋斗中得到升华。我们的青春锻炼了自己教育了女儿,女儿在我们勤奋读书的耳濡目染中长大,我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在培养女儿的一路艰辛中得到实现。女儿以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证书回报了她的知青父母。</p><p><br></p><p>感谢我生命中父母赋予我生存的强劲基因,感谢我当了知青,感谢农场贫下中农培养和知青战友并肩作战的快乐和苦难。……</p><p><br></p><p>插队五十周年——纪念我的青春,纪念我的爱情,纪念我的第二故乡。</p> <h3>品人生:照片 文字 制作</h3><h3>2018.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