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些中秋月饼的事儿

奎先达坂西

<h3>又到中秋节。现今国家强盛,社会安定,百姓富足,过个中秋节家家准备的月饼、水果、美味佳肴吃不完,用小孙女的话说“我都吃腻了。”我小的时候可不是这样,那时过节,大多吃不上月饼。</h3><h3><br></h3><h3>老家过中秋节的风俗是吃包子。记得小时候每年中秋节那天一早,母亲便会发上一盆二罗面。吃过早饭母亲就下地干活去了。中秋节前后也正是秋收农忙季节。下午队上会早点收工,母亲回家后把在门旁自家种的爬到墙上或门楼上的藤蔓上结的大方瓜摘下一个,拿回家洗净切成丁,加点花生油、酱油、食盐调成素馅,包成包子,蒸上一大锅。晚上一家人在院子里吃着素包子赏月。</h3> <h3>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只吃过一次月饼,大概是我十岁多点。那时家家刚能温饱,生活还不富裕,都舍不得买月饼吃。那年过中秋节,父亲买回一斤老月饼,共四个,给爷爷奶奶两个,剩下两个。母亲把一个月饼切开四块,我们兄妹四人每人分一块,分到手里的那一小块都舍不得一口吃了,晚上赏月时一点一点慢慢地吃,听到街巷里有小伙伴玩耍,便会跑出去有意让小伙伴们知道,我有月饼吃。能吃上月饼是件非常高兴的事儿,感到比别的小朋友幸运幸福的多了。<br></h3> <h3>到我上初中和高中时,生活稍好一些了,但到中秋节多数家庭也不买月饼。母亲会自己打月饼。记得母亲用点花生油和砂糖和面,把炒熟的一点花生米捣碎,加上煮熟捣烂的豇豆泥,和上点荤油和砂糖,调成月饼馅。母亲会打上两大锅月饼,我们兄妹每人能分到三四个,吃个饱。</h3> <h3>自从我参军后,家里的生活也好了,到中秋节母亲嫌麻烦也不打月饼了,想吃就到商店买斤。转业回来后,年年中秋节前几天,我都会把月饼买好送回家,让父母提前尝尝。父母想吃什么口味的,中秋节回家时再给带上几斤。刚回来那几年,一到中秋节,母亲会包锅头罗面肉包子,等我们回家尝一口。这几年母亲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包不了了。爱人就包些,叫我送回家。</h3> <h3>昨天晚上,爱人发了面,把小妹捎来的一盆自家种的小白菜洗干净,用开水焯了。说明早去割点肉,包几个包子,赶中午蒸熟,叫我送回老家给父母吃。今早送孙女上幼儿园回来,爱人叫我先给父母打电话说一声。她把包子蒸熟,出锅后拾掇好交给我说:“趁热快送回家,把这两斤月饼也捎上,先给爹妈尝尝。”</h3> <h3>中午,父母亲高兴地每人吃了一个包子。和父母说几句话要走时,父亲又嘱咐一遍:“再别买月饼了,不是什么稀罕物,都不爱吃。”我答应说:“不买了,就把你大孙子买的那斤什么蓉的拿来给您和我妈尝尝就行了。”</h3><h3><br></h3><h3>现在老家父老乡亲这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美美的,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稀罕,这月饼也早就都吃够了!不过年年快到中秋节时,我总会想起些记忆中的月饼的事儿。</h3> <h3>2018年9月19日</h3> <h3>作者李勋修(奎先达坂西),山东莱西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在原铁道兵5师和新疆军区某陆军师服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