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庙宇的由来

白雲

<p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167efb"><i>原创作者/徐妃并 </i></font></b></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新村关帝庙</font></b></h1><h3> 关帝庙,始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重建于2005年,庙内供奉着关爷公,庙宇以传统亭式建筑,红墙绿瓦、翘角飞檐、里外三晋,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墙壁贴置多幅三国关云长的英雄事迹瓷画,大门两边嵌装着一副石楹联,联意:“关圣千秋忠义气,帝乡万古翰林功”。此庙的由来流传着一段曲折传奇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尖山村(新村)仅住有十多户人家,村中荆棘丛生、灌木遍地、蛇鼠为患、白天狼嚎、夜间虎啸,环境非常恶劣恐怖,令人毛骨悚然,平时都要十人成队五人为伍才敢登足出户,还有瘟疫不断,旱灾连连、田园颗粒无收、致民不聊生,村民靠吃树皮野菜充饥度日,生活过得凄楚悲凉。 当时,雷州人非常信仰石狗,大部分村落都用石狗镇村守门以避邪魔瘟神,庇佑平安。于是,经众人商定,在东南村口大榕村下(今下井公)供奉起一尊石狗神。说也玄乎,从那以后恶狼消声、猛虎若迹、瘟疫平息,虽说人得安康出门无忧,但旱情却更加严重,田园荒芜无从耕种。 有一天,村中来了一位神秘古怪老人,这位老人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具有高人之相,倚坐在大榕树下喃喃自语道:“朝野无君奸为乱,居境没神魅猖狂……。此话被一村民路过所闻,觉得蹊跷,立即请出村中老大,恳求老人指点迷津,在村老大们的诚恳请求下,老人掐指一算道:“村中须请真神镇境,否之,邪类入侵,民难安居。天广地阔旱魃为虐,司者务重,需诸神通天走报,按序颁发雨牌,领之即降,无神通天焉得甘霖之润,岂不旱乎!”村民们听着老人句句是道,字字具理的解说,无不点头称赞,村民接着索问老人,奉请天神镇村当主之事,如何请法?请何等神圣为佳?老人说道:“请“关公”为好,关公,忠、义、仁、勇、扶正压邪、英灵显赫,救民济世名扬三界乃为正神,奉为境主必能庇佑造福一方,村民听完同声为是,然后,老人指点村民请神具体仪式,嘱咐村民,于六月廿四日午时,要设案摆果,全体村民面朝北斗文曲,焚香跪拜,齐呼奉请关帝临凡到位当主救世佑民。村民依时照办,(至今每年六月廿四日村民都烧猪祭拜纪念)说来神奇,奉请仪式办完当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六月吹起刺骨寒风,然后大雨倾盆,这雨可是关帝带给村民们的见面礼物 ,更为神奇的是在滂沱大雨之中,忽然一团火球滚滚从北斗飞来,直降在当日村民办理请神仪式的地方,村民们知道是关帝驾临,不约而同焚香跪地虔诚参拜,当晚,雨大雷鸣村民们不敢前往探究火球,次日清晨,众人迫不及待,匆忙跑到火球降落的地方观看,竟然发现,原来火球是一个几十斤重的石香炉,后来人们用四块青石板筑成箱形石房,把石香炉放在里面供奉,每逢初一十五村民们都给予沏茶奉香,从此,旱灾消除,年年风调雨顺,村民欢享安居乐业。人们遇事不顺时,前来祈祷,总是有求必应,逢凶化吉,至今,石香炉仍完好地保存在关帝庙中做为烧香之用。若干年后,于清代光绪十五年(1835年),村民在原址用砖、瓦,建起庙宇,命名:“武帝庙”,于2005年拆除旧庙重建另命名为:“关帝庙”。 </h3><h3><br></h3> <h3><b style=""><font color="#ff8a00">关帝庙内的石香炉</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ff8a00"> 新村巡天庙</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巡天庙,建筑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传统古庙式建筑风格,大门两边嵌着一副石雕楹联,联意是:“巡察严明奸除魍服,天恩普博物阜民安”。 此庙,始建年代不详,想了解该庙的历史由来,须从新村柯氏先祖“柯啟”说起。柯啟,生于康熙丙申年,卒于乾隆丙子年(公元1715一1756年),享年四十一岁。他自幼读书聪明勤学,文采横溢,阅书,一目十行,当时是誉满三雷的杰出人才,二十四岁涉步京考,中了明通进士,其,壮志未酬满怀抱负,三年逢科他再次踏上京考之路。 据传,柯啟第二次上京赴考,跋山涉水,途经豫、冀一带,此地山深林密地势险要,终年霾雾笼罩,日如黑夜,难辨东南西北,致迷了路,经过几番周折已是精疲力尽仍然白费功夫,到了傍晚,近处夜鹰咕叫,远处传来虎啸狼嚎之声,此时,恐惧与饥饿交迫,柯啟全身发抖连冒冷汗,正在感到无助与绝望之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火团忽明忽暗跚跚而来,他对着火团高声呼喊:“火啊!你是鬼火、或神火呢?要是鬼火,人鬼殊途互不妨碍各走其道;如果是神灵之火,请给我明暗三次示意,我乃上京赴考书生在这深山密林迷了方向,求您带我上路,等我京考完卷归乡,把您奉请回家当为恩主供奉,报答神恩。”话音刚落,火团忽然明暗闪烁三次,此时,他隐约发现火团原来竟是一个灯笼,而灯笼上显现“巡天”二字,才知道是“巡天公”显灵救世,当即下跪叩拜,然后跟着灯笼果然走出了深山密林,继续进京赴考。 京考完后回家,柯啟为实现诺言,感激神恩,把“巡天公”请在家中奉为恩主,然后把此事告诉了村中乡亲,得到众人对“巡天公”的称赞和敬仰,后来新村西境建起庙宇,把“巡天公”奉为境主,命名为“巡天庙”,这就是巡天庙的由来。</font> </h3><h3><br></h3> <h3><b style=""><font color="#ff8a00"> 贞道堂</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新村村民具有尊孔崇儒的传统信仰,出自信仰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观念,于民国九年(1920年)在新村北部的山脚下建造了一座儒教庙堂,此庙堂为儒教贞洁道场圣地,故而命名为“贞道堂”,里面供奉着孔圣先师、文昌帝君、关圣帝君等神圣,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当时受破除封建迷信的政策热潮影响,堂众解散,此堂曾经做为临时办学使用,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原堂不幸被拆除,直至2008年在村民及信众的鼎力支持下在原址奠基重建。 总建筑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合院式,庭院中设有供亭,墙壁上贴着有特大教育意义的古训故事之“二十四孝”瓷画,一共有二十多间房,布局、得体合理,顶部、翘角飞檐,风格、古朴典雅,环境、清幽秀美,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大门牌匾用石刻着“贞道堂”三个大字“乃民国九年本村先贤徐九龄所题。 该堂,堂风醇朴、堂规戒严、宗旨明确,儒学书籍多不胜数,特有镇堂一书“圣学指归”,其内容丰富渊博、教育意义颇深,以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劝恶扬善、教化世人。</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