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武汉

冰壶玉衡

<h3>武汉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东湖秀色,珞珈青峦,琴台遗韵,红楼倩影,既有历史遗产,又有革命传统。登黄鹤楼远眺,江城景色一览无遗。晴川阁下,新枝历历;鹦鹉洲上,芳草萋萋。一桥飞架南北,三镇通达东西。大江东不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紫气南来,云集了四海英雄豪杰。登此楼,观此景,你会感叹:江流浩荡,大地葱宠,湖山俊秀,人文斐然,天下之美,尽在于此矣!<br></h3><h3>此次途径武汉,顺便就在附近的黄鹤楼、红楼、武汉长江大桥、东湖磨山景区、江汉关博物馆、江汉路步行街等景点走走,再次回味一下武汉的繁华和秀美。</h3><h3><br></h3> <h3>黄鹤楼</h3><h3>黄鹤楼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故址在湖北武昌县,历代屡建屡毁,1884年被火焚毁,1985年在今址重建。 相传故址始建于三国,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雄伟壮观。 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今重游黄鹤楼依然为其壮丽感叹。<br></h3> <h3>黄鹤楼西门</h3> <h3>黄鹤楼上远眺红楼</h3> <h3>黄鹤楼上远眺武汉长江大桥<br></h3> <h3>黄鹤楼上看长江两岸</h3> <h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楼)</h3><h3>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是原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即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鹤楼,北倚蛇山,南面首义广场。旧址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因旧址红墙红瓦,武汉人称之为红楼。<br></h3><h3>红楼原为清朝政府设立的湖北咨议局局址,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建成。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蓄势既久,为天下先,勇敢地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并一举光复武昌。次日在此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举湖北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随即,辛亥革命领袖之一黄兴赶赴武昌,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领导了英勇悲壮的抗击南下清军的阳夏保卫战。武昌起义赢得全国响应,260余年的清朝统治顿时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随之终结。武昌因此被誉为“首义之区”,红楼则被尊崇为“民国之门”。<br></h3> <h3>孙中山先生像</h3> <h3>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h3> <h3>辛亥革命军政府办公楼</h3> <h3>武汉长江大桥</h3><h3>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br></h3><h3>如今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已经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全国各地各种形式比武汉长江大桥科技含量高的长江大桥,海湾大桥,接二连三的建成通车,桥梁工程行业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h3> <h3>从大桥上看黄鹤楼</h3> <h3>从大桥上看电视塔</h3> <h3>从轮渡上看武汉长江大桥</h3> <h3>大桥内的塑像</h3> <h3>东湖磨山景区</h3><h3>武汉东湖最著名的风景是位于珞珈山武汉大学校园内的樱花🌸。遗憾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只好到东湖磨山景区看看。时至秋季银杏树叶已经开始泛黄,荷塘也已进入留叶听雨之季,只剩林荫道旁高大的乔木入眼三分。湖上形单影只的小船,衬出东湖的浩大,远处湖岸上连片的高大建筑物,时时显示着武汉特大城市的繁华。<br></h3> <h3>汉江路步行街</h3><h3>江汉关博物馆记录了武汉开埠的点滴历史。<br></h3><h3>江汉路的老建筑🏠,记录了武汉开埠以来的发展史。<br></h3> <h3>户部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