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丹麦来到瑞典,游览了哥德堡。</h3> <h3>哥德堡是瑞典第二大城市,拥有北欧第一大不冻港,有四百多条航线通往世界各地。借助于发达的航运,以哥德堡为中心方圆3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瑞典、丹麦和挪威的50%工业。</h3> <h3>本次游览了两个景点:哥德堡大教堂和哥德堡旧码头。<br></h3> <h3>约塔河将哥德堡市分成南北两部分,哥德堡大教堂位于河的南面一座小山上。</h3><h3>教堂建于1633年,后被大火破坏,最后重建于1816年。石基,红砖墙,高耸的钟楼有60多米高。</h3> <h3>今天挂彩虹旗,不知是否表示与哥本哈根的骄傲节遥相呼应呢,</h3> <h3>还是要为同性恋办婚礼呢?</h3> <h3>教堂不太大,也很朴实,钟楼显得十分突出,其顶部的形状有点像船。</h3> <h3>教堂里面也不大,木制屋顶,漆成深色,给人以庄重感。</h3> <h3>侧面的席位。</h3> <h3>吊挂一艘帆船模型,说明这个教堂与航海有关,可能是祈求保佑航船平安的。</h3> <h3>更清晰地看到原木做成的屋顶。</h3> <h3>楼上有教堂模型,让你轻而易举地俯瞰教堂。</h3> <h3>教堂的位置是在哥德堡城市的制高点上,可以俯瞰城市。可惜今天下一天雨,能见度不高。</h3> <h3>向西看,远处的Alvsborg大桥横跨约塔河,桥建于1966年,长933米,6车道,是哥德堡的地标式建筑。我们来哥德堡大教堂时曾经从桥上经过。</h3> <h3>向北看,望夫女铜像,她伫立河边,遥望港口方向,期望夫君早日平安返航。</h3> <h3>向东看,繁忙的约塔河港口。</h3> <h3>俯瞰哥德堡视频。<br></h3> <h3>第二个景点,小博门码头,是哥德堡旧码头。</h3> <h3>这里有一艘大帆船。</h3><h3>我们的行程表上说它是大名鼎鼎的哥德堡号大帆船,我们的导游也这么讲的故事,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哥德堡号。</h3><h3>回来后经过查资料,才发现这是维京号。它建于1906年,长108米,最早是作为水手训练船,现在是Barken Viking旅馆。不过无论从年代还是从规模,维京号大帆船仍然是值得一看的。</h3> <h3>不管怎么说,这里曾是哥德堡号的母港,当年它从这里出发多次往返中国贸易,为促进中瑞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h3> <h3>维京号的后面有一座大厦,是哥德堡市的最高建筑,80多米高,也是哥德堡的地标式建筑。因为顶部有块红色,所以市民们戏称它为口红大厦。</h3><h3>它们的后面是约塔河大桥,南侧的桥面可以折起,让大船通过。</h3> <h3>附近有一座雕像,这是瑞典很有名的吟游诗人艾菲特•陶布的像。</h3> <h3>哥德堡歌剧院位于港的南端。</h3> <h3>船型建筑。</h3> <h3>离开哥德堡,前往哥德堡西北75公里处的特罗尔海坦镇去住宿。</h3><h3>这就是我们住宿的酒店,就在约塔河边。</h3> <h3>由于下雨,取消了当天去菲耶巴卡的计划,改为第二天去,所以我们有时间可以逛逛特罗尔海坦镇。</h3> <h3>沿着约塔河边走走。</h3><h3>这里不能不说说约塔运河。约塔运河是将哥德堡和南雪平连接起来的一条瑞典内航运河,建于18世纪,它是利用约塔河、维纳恩湖、韦特恩湖等自然河流和湖泊,再开凿一部分人工水道而形成的,全长580公里,其中人工水道87公里,可供吃水2.8米的船只通行。运河联通了北海和波罗的海,促进了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h3> <h3>特罗尔海坦镇就有一段人工水道,就在酒店附近。这是这段水道的一座可折桥折起的视频,我们刚好赶上折起。<br></h3> <h3>折起桥面让帆船通过。</h3> <h3>公路上的汽车在等待船通过。</h3> <h3>船通过后,桥面合拢恢复通车。</h3> <h3>河边的小镇风光。<br></h3> <h3>就在昨晚(8月13日晚上,我们当时住在丹麦),瑞典多个城市发生了骚乱,其中包括了哥德堡和这里,有很多汽车被焚。</h3><h3>然而,不管在哥德堡还是在这里,没有感受到任何骚乱的迹象,我们也是后来才听说骚乱的事。</h3> <h3>约塔河上,一位美女在练习划艇。</h3><h3>从这里向东,约塔河的上游方向是维纳恩湖,等我们从挪威回来后再看那个湖。</h3> <h3>河对岸是一个小公园。</h3> <h3>继续东行,有一座铁路桥,这个桥也是可以升降的。</h3> <h3>是通过四个巨大立柱顶部的钢丝绳牵引桥实现升降的,控制四组钢丝绳同步运动有相当的技术含量。</h3> <h3>这是团友拍的这个桥升起的视频。</h3> <h3>铁路桥的北端还有一座不能升降的桥。</h3> <h3>两桥中间这条河心绿化带通往小公园。路上还遇到一位瑞典人主动向我们展示他钓上来的一条小鱼。</h3> <h3>通往小公园的小桥,</h3> <h3>桥上写着,桥是1908年制造的。</h3> <h3>河边的艺术作品。</h3> <h3>非常有意思的雕像。</h3> <h3>第二天游览了菲耶巴卡小镇后,离开瑞典,来到挪威首都奥斯陆。</h3><h3>奥斯陆是背山向海的海滨城市。具史料记载,城市建于公元1000年前后,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为古老的都城。它名字来源于古老的挪威语,一个是“神”一个是“草地”。这里确实是环境优雅,风景宜人。</h3> <h3>奥斯陆市政厅,凹型大楼建于1950年。市政厅北对广场,南朝大海。</h3> <h3>北门前有一喷泉,一对铜质天鹅在无忧无虑的嬉戏;正上方有一裸体女神雕塑。</h3> <h3>周围的墙上镶嵌一些木雕,表示挪威的人文景观和神话传说。</h3> <h3>走进大楼,最先进入眼帘的是和平大厅。每年12月在这里颁发诺贝尔和平奖。</h3><h3>下图是大厅正面的大型绘画,北欧的富饶女神弗雷亚带领着整座城市走向文明。</h3> <h3>大厅入口处上方的绘画。</h3> <h3>二楼南面的休息厅。</h3> <h3>二楼东侧的和平晚宴厅。厅里的一幅画:人们自由自在、无约束的玩乐。据说由于画面的完整性被两扇门破坏了,让作者十分愤怒,于是他临时又加了两个人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右侧指着门嗤之以鼻的小孩和撒尿的小孩。<br></h3> <h3>皇室成员的画像。</h3> <h3>议会大厅。开会时百姓也可以旁听。</h3> <h3>市政厅大楼南面的照片。</h3> <h3>一对裸体夫妇牵着两个小孩的铜雕。</h3><h3>总之,不管奥斯陆市政厅内或外,裸体像较多,这是否代表挪威人因天寒地冻周期长很难看到裸体而心生所爱呢?还是说明这里的亚当夏娃转变成文明史比较短呢?</h3> <h3>市政厅南面是皮珀湾,停泊几艘漂亮的帆船。</h3> <h3>港湾附近的铜像。</h3> <h3>诺贝尔和平中心,坐落在市政厅西面,是一个展示与诺贝尔和平奖有关的资料和物品的博物馆。<br></h3> <h3>诺贝尔和平中心内大厅里展示着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推出的素质教育计划。</h3> <h3>挪威的雕塑大师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塑像,立在维格兰雕塑公园入口处。</h3><h3>公园里面有他1906-1943年间创作的192座雕像和650个人物浮雕作品,反映了人生百态,绝大多数是裸体的。</h3> <h3>作品分成生命之桥、生命之源、生命之柱、生命之环四部分。</h3><h3>生命之桥,是在桥的两侧矗立着58座人体青铜雕塑,塑造了青年男女和儿童的行为和情感。</h3><h3>下图,手忙脚乱(由于没找到雕塑的名称,以下都是自己命的名)</h3> <h3>盼望</h3> <h3>疯女人</h3> <h3>母女情</h3> <h3>奔向</h3> <h3>愤怒的小男孩</h3> <h3>同舟共济</h3> <h3>突如其来的爱</h3> <h3>生命之源,在一座喷水池的正中,6名壮汉托起一个硕大的铜盘,让清澈的水流沿周边撒下,表示男人是生命之源。<br></h3> <h3>水池四周,二十多棵树下是造型各异的男女塑像,表现嬉戏的童年、热恋的青年、沉思的中年、孤独的老年四篇人生乐章构成的生命交响曲。<br></h3> <h3> 生命之柱,石柱高17米,直径3.5米,重270吨。这根石柱的浮雕是维格兰花费14年的心血雕成的。<br></h3> <h3>上面雕刻了121个体态各异的男女裸体浮雕,有夭折的婴儿,不幸的青年,披头散发的妇女,骨瘦如柴的老人,他们情态各异、首尾相接,向上盘旋,奋力抗争,在讲述着艰难曲折的人生。<br></h3> <h3>在石柱的周围,18组情态不同的男女雕像,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br></h3> <h3>四周还有用铁艺制作人物形象。</h3> <h3>生命之环,由4个成人和3个孩子手脚相连组成一个空心环。<br></h3> <h3>反面。</h3> <h3>维格兰雕塑公园的远景。<br></h3> <h3>手机摄于2018年8月14-15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