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说到甘肃青海,你的脑海里一定会涌现无数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我最钟情的,当属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那悠深、清寂、旷远、苍茫,可以令人无限向往这浩瀚边塞的千嶂大漠、落日孤城……</h3><h3> 这次甘肃、青海大环游,算是了心底一个久久的夙愿。<br></h3> <h3>甘肃青海大环游路线图<br></h3> <h3></h3><h3> 自兰州出发,我们一路向西,经塔尔寺、黑马河、青海湖、茶卡盐湖、大柴旦,到敦煌雅丹、汉长城、玉门关、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然后转头往东,过明长城、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祁连卓尔山、祁连大草原、门源万亩油菜田,最后回到兰州。整个行程8天7晚,近3000公里。<br> 我们用四轮和两脚丈量荒漠戈壁,用镜头和双眼观赏塞北风情,不啻为 “六千里路尘与土,八百边关云和月”。</h3> <h3>藏传佛教天下第二寺</h3> <h3> 一离开兰州,我们直奔青海湖畔黑马河,开启了甘肃青海大环线之旅。</h3><h3> 塔尔寺号称(藏传佛教)天下第二寺,坐落在西宁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是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h3><h3> 要说藏传佛教圣地,我也就到过布达拉宫,见识实在有限,很难验证这个“第二”的概念。<br> 塔尔寺占地面积不小。独立围有园门园墙的殿堂不少。一溜八个白塔似乎是塔尔寺的标志。高耸的山门也很有气势。只是,整个寺院建筑的布局比较分散。<br> 冤的是,围起来的殿堂很少开放,而开放的部分又几乎不让拍照(室内就更不用提了)。我偷偷拍了几张,还被同一个管理人员喝住过两次:“怎么又是你?”弄得我哭笑不得……<br></h3> <h3>塔尔寺内的山门广场</h3> <h3>塔尔寺山门广场标志性的八个白塔</h3> <h3>殿堂外景</h3> <h3>拜佛长廊——偷拍滴</h3> <h3> 海拔3400余米的拉脊山是我们翻越的第一个山口。过了拉脊山,就行近青海湖了。</h3> <h3>翻越拉脊山</h3> <h3> 所谓好事多磨。我们翻越拉脊山时,还是蓝天白云,一进入湖区国道写有“青海湖欢迎您”牌楼的二郎剑景区附近时,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不一会儿,又以我们行进的国道为界,左边山区依然狂风暴雨,右边湖区却已云开雾散,远处天边则见阳光明媚了。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毫厘不差!</h3> <h3>东边日出西边雨</h3> <p> 奔波将近600公里,终于到了黑马河。</p><p> 黑马河,居青海湖南岸西端,被誉为青海湖畔最佳日出观赏点。其实,令黑马河出名的更有两点: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环湖西路)的起点,青海湖的鸟岛。可惜,我们这是大环游,由二郎剑景区进入湖区后,沿湖行驶的路线并不长,到黑马河后就离开青海湖径直西去,无缘绝美环湖西路。至于鸟岛,据说为保护生态,关闭已久,缘不缘的更拉倒了。</p> <h3>远眺天色放晴的青海湖</h3> <h3>落霞与孤鹜齐飞<br></h3> <h3>秋水共长天一色<br></h3> <h3>坐看潮起潮落</h3> <h3>笑谈云舒云卷</h3> <h3> 茶卡盐湖,据称是一生中必到的国内50个绝美景点之一。<br> 其实这是一个由近乎废弃的盐厂建成的景区。盐池、盐湖、盐雕、盐路,甚至还有曾经用以运盐的小火车轨道,一应齐全。</h3><h3> 由白云、蓝天、盐雕、褐石构成的油画般的浓郁色彩,衬映着如镜的清澈湖面,誉之谓“天空之镜”,毫不夸张。<br> 可惜,游客稍稍多了一些,加上都老胳膊老腿的,也就懒得上湖心岛下湖去秀舞姿了。随便拍拍拉倒。即便如此,这份通透、磅礴和缤纷,也还真有视觉美感。<br></h3> <h3>卧佛远眺</h3> <h3>盐雕之镜</h3> <h3>锥堆之镜</h3> <h3>彩幡之镜</h3> <h3>云湖之镜</h3> <h3> 由茶卡盐湖前往敦煌,几乎穿越整个柴达木盆地。横贯盆地的柳格高速(G3011)在浩瀚的黑沙、白沙、黄沙和无垠的戈壁滩中穿行。置身我从没见过的一望无际且渺无人烟的大沙漠,产生的是种近乎魔幻的感觉。几乎可以说,没有一种感觉可以超越这蓝天白云下戈壁沙漠广袤壮美所给予的震撼。<br> 大柴旦,是柴达木盆地中,茶卡往敦煌途中不多见的一个绿洲小镇。大柴旦印象最深的是那家具有江南细腻风味的川菜馆。<br></h3> <h3>驰行柴达木</h3> <h3>中国式66号公路</h3> <h3>魔幻般的沙海</h3> <h3>渺无人烟</h3> <h3>童心未泯</h3> <h3>绿洲碧湖</h3> <h3> 敦煌,是大环游最西端的转折点。敦煌之前,我们是一路向西;过了敦煌,则是一路向东。同时,敦煌也是大环游的行程重点。敦煌雅丹、汉长城、玉门关、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都聚集在这方圆数十公里之内。</h3> <h3>“魔鬼城”</h3> <h3> 雅丹地貌是柴达木盆地由青入疆通道地区的一种独特地貌。主要有两处,一处叫“水上雅丹”,一处叫“敦煌雅丹”。我们去的是敦煌雅丹。<br> 据说敦煌雅丹才是正宗的国务院挂牌的风景名胜保护区。那里有“魔鬼城”、“西海舰队”等等,名头倒是都听到过,只是它的游览方式太妖。换乘景区观光车也罢了,到处都这惯例。妖的是,景区内四个景点,每个景点只停留10分钟,原车原座,不能延误、不能换车。想想看,到一个景点,这十分钟你还能干什么?乱按几次快门,到此一游罢了。<br></h3> <h3>敦煌雅丹的“金狮迎宾”</h3> <h3>“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h3> <h3>“西海舰队”</h3> <h3></h3><h3> 与敦煌雅丹毗邻的有汉长城和玉门关遗址。<br> 古人关于汉长城和玉门关的描述多了去了。最熟的,当数半个多世纪前在课堂里学的,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h3><h3> 然而,当我行走在汉长城和玉门关脚下,面对逶迤在万里荒漠的断墙残壁和孤独地耸立于苍茫天地中的玉门关遗址时,“杨柳”和“春风”那么小资的词早被抛九霄云外了。只有王昌龄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似乎才有点感觉。</h3><h3> 当然,最贴切的,我觉得其实还是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意境。<br></h3> <h3>汉长城遗址</h3> <h3>汉长城的烽火台遗址</h3><h3><br></h3> <h3>“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是有点气势的</h3> <h3>孤城遥望玉门关<br></h3> <h3>青海长云暗雪山<br></h3> <h3>苍茫云海间</h3> <h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br></h3> <h3> 敦煌莫高窟与脑海中原有的一片荒漠的想象反差极大,远非沙漠绝壁上的几个洞窟那么落寞。所有的洞窟均被护坡、过道、楼阁等修饰和保护起来,周边也为花草树木所环抱,干净整洁。除了环境,莫高窟的管理调度、人流导向、观赏讲解等都堪称一流。<br> 据介绍,莫高窟现有490余个已编了号的洞窟,我们参观了其中的10个。即使仅仅关于这10个洞窟及洞窟内佛像、壁画的历史故事及传说,也足以展示隋唐时期的艺术、人文和社会万象。难怪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令无数中外学者视若珍宝。<br></h3> <h3>戈壁奇苑</h3> <h3>曲径通幽</h3> <h3>绝壁上的石窟群建得很美</h3> <h3>宽敞整洁的参观甬道</h3> <h3>立于1961年的国家文物保护铭牌</h3> <h3>莫高窟最高的石窟楼阁,俗称“九层楼”</h3> <h3> 鸣沙山、月牙泉。想象中就是沙漠中孤独的一汪浊水几株枯树。然而,事实完全颠覆了我被孤陋所限制的想象力。</h3><h3> 鸣沙山和月牙泉离敦煌市区不远,并不落寞;景区很大又挺热闹,绝不孤独。景色么,且不说与月牙泉相依相偎的一方绿洲,也不说绿洲之中高高耸立的月牙阁。但就登上环抱月牙泉的沙丘,居高临下,月牙泉全景鸟瞰,就足以秒杀以往对月牙泉的任何想象;鸣沙山特有的骆驼队行进在晚霞中的倩影,那种“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的意境,更足以让你如痴如醉……</h3><h3> 敦煌,确实值得一游!<br></h3> <h3>绿洲碧池飞琼楼</h3> <h3>月牙泉、月牙阁唇齿相依</h3> <h3>月牙泉俯瞰——气势浩瀚</h3> <h3>驼铃声声</h3> <h3>晚霞倩影</h3> <h3>驼队融入云边天际</h3> <h3>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br></h3> <h3>鸣沙向晚</h3> <h3> 嘉峪关市是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历史重镇,神往多年。<br> 来到嘉峪关,你脑海中蹦出的一定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对于建在河西走廊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千年荒漠上的嘉峪关,没有比“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形象更确切的了(虽然王之涣写此名句时还没有嘉峪关)。<br> 嘉峪关的主要景点有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及关城、建在悬崖绝壁上的“悬壁长城”和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墩”。古诗“万里长城西起,边陲锁钥雄浑。悬壁纵伸山脉里,策马挥鞭第一墩。”说的就是这三个地方。<br></h3> <h3>天下第一雄关遗址</h3> <h3> 这三大遗址中最有遗址感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墩”—古烽火台和明长城遗址。荒原绝壁上一堆孤零零的土墩和同样只剩下低矮土墙的昔日长城为伴,沧桑、荒凉。极目四望,除了远处隐隐可见的嘉峪关市的大烟囱之外,就只有“残墙断壁万仞山”和脚下“奔流不息讨赖河”了。岁月留存的历史感十足。<br> 对我而言,最没有感觉的应该是“悬壁长城”了。那是一个几乎全凭现代人想象和猜测的“遗址”在山壁上建造的“古长城”。雄伟则雄伟矣,只是没有一块砖是真的……<br></h3> <h3>长城第一墩雄姿</h3> <h3>缈缈第一墩</h3> <h3>滔滔讨赖河</h3> <h3>“伟岸”的悬壁(人造)长城</h3> <h3> 最真假难辨的,是嘉峪关关城。关城的所有城墙之砖和门楼之木,据说都是明代原作。但城墙、门楼之完整程度和风化状况,却无论如何不像明代遗物。不过,要论观赏性,关城的建筑风格、城楼气势,加上所在位置,确实无可匹敌。嘉峪关,丝毫无愧于“天下第一雄关”的担当。<br> 面对如此美景,又有天气助兴,尽管晒得乌贼似的,不由人不兴奋得爬上奔下,忙个不停。<br></h3> <h3>雄关如铁——嘉峪关城楼门洞</h3> <h3>关城远眺</h3> <h3>关墙高垒——关城外墙</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甕城俯视——</span>关城的通道</h3> <h3>关城城楼</h3> <h3>关城北望</h3> <h3>关城内场</h3> <h3>关城内街</h3> <h3> 张掖七彩丹霞,以往见过介绍,也见过一些摄影作品。然而,对丹霞“七彩”的感悟,我敢说,没到过那儿的人,是不会有那种震撼和惊艳的。<br> “七彩丹霞”共有四个观景点,都是由上往下的观赏。每一观景点看到的山体形状、颜色都不一样,令你目不暇接、惊诧不已。唯有相同的,是每座山每朵“霞”,都由各种颜色组成(尽管红色是基调),满目炫彩,无以伦比。<br> 我们在中午休息了一下才进入七彩丹霞景区。阳光不错,靓丽极了。边走边玩,行摄之间,阳光渐渐隐入厚厚的云层。到了最后一个景点时,天色已晚,乌云密布,大家对观赏落日已不抱任何希望。</h3><h3> 眼看着天色渐晚,我们在最后一个观景点上,随着拥挤的人群慢慢地撤退。突然,鲜红的太阳从天边厚厚的云幔下露出了笑脸,一片金光洒满眼前的群岭、山坡和欢腾的人群。这种震撼、惊艳、兴奋,相信一辈子都难以忘怀。<br></h3> <h3>第一次感受这种震撼</h3> <h3>彩霞飞天</h3> <h3>巨兽之爪</h3> <h3>观景台和观众</h3> <h3>彩旗飘飘</h3> <h3>彩浪滚滚</h3> <h3>七彩俱全</h3> <h3>多彩之路</h3> <h3>媲美卡帕多奇亚</h3> <h3>向晚意未尽,已然近黄昏</h3> <h3>欢腾的人群和艳丽的晚霞</h3> <h3>夕阳西下</h3> <h3> 祁连卓尔山,被誉为“东方小瑞士”。不过,知道的人好像不太多。我对这个“小瑞士”的景观其实也没抱多大指望,不就是一座山么?然而,大跌眼镜。<br> 景区在山上。遍地野花茵草,碧翠欲滴。满目绿树松岗,秀美静谧。不远处是条条块块的田地,金灿灿的油菜花间或点缀其间,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起起伏伏,蔚为壮观。远处峻岭逶迤,天边雪山矗立。云彩就像挥洒在蓝天上的洁白羽绒,在风的抚弄下,轻轻地滑过碧空。<br> 面对这怡人美色,一切语言和描述都显得太苍白了……<br></h3> <h3>花草间盘旋着公路</h3> <h3>金黄的油菜花尤其耀眼</h3> <h3>浓郁的欧陆风情</h3> <h3>浓墨重彩的油画</h3> <h3>青冈如黛,黄绿相间</h3> <h3> 漫步宽阔平缓的木栈道,蜿蜒着向高高的山峰走去,周边景色越来越开阔。站在卓尔山顶,四周没有任何遮拦,视野极度开阔。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满目美色,幽深旷远。<br> 不得不承认,卓尔山还真有点欧陆的瑞士风尚。遗憾的是,今年天气特别热,周边雪山都化了。否则,……<br></h3> <h3>随着登高,景色更开阔了</h3> <h3>舒适的半路亭和木栈道</h3> <h3>极目远望——可惜没雪</h3> <h3>祁连,群峰如簇</h3> <h3>牛心,一山闻名</h3> <h3> 祁连大草原和门源油菜花,跟柴达木盆地一样,都是我们途经的开放型景观区域。七月份,正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大草原和油菜花田原生态的自然景色及田园风光,加上蓝天、白云、雪山的衬托,绝对是一幅美丽绝伦的画卷。</h3> <h3>G227道旁的薰衣草花海</h3> <h3> 由卓尔山下来,往门源方向,进到G227(人称最美国道)。沿途,就是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美草原之一的神秘静雅的祁连大草原。</h3><h3> 开车行驶在穿越草原的227国道上,莽原苍苍,黑水弯弯。四周,山峦朦朦一片云雾缭绕;远处,雪山皑皑依然银装素裹。山坡上、草地上、河水边,慵懒悠哉的马牛羊,怡然自得的农牧民,零星散布的冒着炊烟的帐篷,一起点缀在白云蓝天下。美色绝伦,令人陶醉!</h3> <h3>最美国道G227</h3> <h3>远山近水,舒心怡情</h3> <h3>山路弯弯,黑水绕绕,奔向天边云的怀抱</h3> <h3>山不转水转,幡不走云走</h3> <h3>美景随手拍</h3> <h3>马群悠悠马铃响</h3> <h3>又见炊烟</h3> <h3>碧池清波映蓝天</h3> <h3>再回首,雾锁千重嶂</h3> <h3> 紧接着祁连大草原,往大阪山方向,就是仰慕已久的门源油菜花田。<br> 60万亩门源油菜花田(那可是400平方公里哦!),宛如金色的大海,无边无际。浓艳的黄花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镶嵌在祁连山和大坂山之间,金黄一片,绵延不绝。登高回眸,油菜花与远处的雪山融为一体,如梦如幻,无比震撼!<br></h3> <h3>云海苍山遍地是花</h3> <h3>绿树小村满目金黄</h3> <h3>一个美丽的村庄,一片美丽的田野,一座美丽的山岗</h3> <h3>登上高山遥望门源,定格在雪山、云雾和浩瀚的花海</h3> <h3> 穿过海拔3900余米的大坂山隧道,我们就结束了青海甘肃大环游的所有旅程。然而,我依然沉浸在这大西北难忘的山山水水之中。<br> 真的,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似乎每一眼景色都是一幅记忆深处的画,仿佛每一步足迹都是人世间的一次轮回”。这种美,像梦一样,将你融入这人间仙境之中,让你久久地回味…… <br> 然而,还得说:再见了,秀美神奇的青甘环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