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个大大的“和”的佳节

张炜华

<h3>  边赏月边赋诗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节目,更是古代文人展现才华的一大快事。他们吟诗作赋,赞美皓月当天的美景,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感。</h3> <h3>  中秋节,一个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不管你是穷还是富,到了这一天,每家必定要摆上月饼、板栗、核桃、水果等,当然月饼是绝对不能少的。全家人早早地聚在一起,唠唠家常,等圆圆的月亮升起来后,全家人还要拜祭月亮。</h3> <h3>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圆月、诗歌成为中国古代中秋佳节的绝妙组合。</h3> <h3>  宋词中,对于美好的月夜是这样描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如此美妙的中秋夜,让心实在神怡。</h3> <h3>  现在的中秋节,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盛景,除了月饼,除了这个只有象征意义的“中秋节”外,已经没有更多值得关注或参与的内容了。现在的中秋节,还有几个人是在真正的赏月?还有几个人在给孩子讲述嫦娥奔月之类的故事传说了?</h3> <h3>  在中国文学史上,中秋文化就是诗,中秋之夜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美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美妙的诗句流传至今,成为中秋的必配。</h3> <h3>  南朝无名氏的《子夜秋歌》里咏道:“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就充分表达了中秋文化的一种情。在思念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思念,在祝福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祝福。一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亲情乡情友情,这绵绵的情感,就如皎洁的月光,穿透了时光,洒在每个人的心上。</h3> <h3>  中国几千年的中秋文化,衬托的就是一个“和”字。大家兴高采烈合家团聚欣赏月光,体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触合;彼此通过月亮这个媒介来祝福对方,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拜祭月亮祈福五谷丰登四海升平,体现的是大家期盼花好月圆阖家团圆的美好憧憬。</h3> <h3>  在月光下,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和"的向往一一生活安定祥和,家庭团结和美,邻里和睦相处,国家富强,天下和平稳定。</h3> <h3>  当一轮圆月高挂苍穹时,我们应该虔诚地拜拜月亮,感恩天地,祝福苍生。</h3><h3> (照片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