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只为目睹湛蓝天空下的那一抹藏红——自驾色达之行

锴锴

<h3> 之前,对于川藏的印象还仅停留在图片、电视报道和朋友口中的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让人充满幻想。对于“稻城亚丁”这个名字更是闻所未闻。 2016年8月,我们踏上了稻城亚丁的自驾之行,见过了雪域神山的壮丽,经历了川藏318的险峻,体验了徒步转山的艰辛,感受了自驾的乐趣。</h3><h3> 那里的天空永远蓝得那么纯净,从此便对川藏有了一种情有独钟的爱恋,爱上那片蔚蓝的天空,爱上那种未被钢筋水泥侵蚀的辽阔。</h3> <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拍摄——<b>稻城亚丁一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垂阅之前的这篇游记:</b>2016年稻城亚丁之行→<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cott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心怀向往,无惧路漫长——行走在川藏边缘</a></p> <h3>  每一篇游记就像是一个个“回忆收纳盒”,记录着自己的足迹和最真实的感受,在多年后偶然翻看时仍然能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但这个app已在手机里面静静的躺了两年,或许是一直等待着那份续写的冲动,或许还差那一次难忘的旅行。</h3><h3><br></h3><h3>  2018年8月,距上次稻城亚丁之行两年后,我们又踏上了那片心中一直向往着、充满神秘色彩的土地。</h3><h3><br></h3><h3> 川藏的美,总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的追随,让人情不自禁的留恋。有人只是匆匆的过客,有人却为之倾尽一生。我不是虔诚的信徒,旅行就是我的信仰,我一生都在朝圣的路上。</h3><h3><br></h3><h3> 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些热爱旅行、喜欢自驾、酷爱自虐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被种种旅行照片刷屏的时候,大家那颗被压抑两年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2018年7月,期盼了两年的川西之行终于被大家提上了“重要议程”。经过各种不确定因素后,终于敲定了出发时间——8月10日。虽然每次出行都不是那边最美的季节,但是按耐不住的渴望已经不起等待,大家一致认为下刀也要走!</h3><h3><br></h3><h3> 时间充裕,那么相应的物资、行程、线路就应该着手计划了。因为有了之前自驾川藏行的经验,这次必备的自热米饭、抗高反药品、干粮、水……等等都已准备齐全。</h3><h3><br></h3><h3> 虽然出行季节是夏季,但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加上8月是当地雨水较多的季节,因此御寒和换洗的衣物,以及雨具是必不可少的。</h3> <h3>  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是色达。</h3><h3><br></h3><h3> 色达县位于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四川省、青海省以及阿坝州、甘孜州、青海省果洛州相交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h3><h3><br></h3><h3> 初步拟定的线路为:桂林→贵州仁怀→四姑娘山镇→色达县→丹巴县→成都→贵州遵义→桂林。</h3><h3><br></h3><h3>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为了再次领略新都桥和318国道的美景,我们在实际的行程中对线路进行了调整。实际路线为:桂林→仁怀→都江堰→四姑娘山→马尔康→色达→新都桥→雅安→贵阳→桂林。</h3> <h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数着日子终于盼来了出发的那一天。</h3><h3><br></h3><h3> 此行两台车,大大小小共计9人(我们一家三口,艳姐和姐夫老王一家三口,涛哥和嫂子一家三口),车辆后备箱还是按照“惯例”被塞得满满的,每次远行都恨不得把家都搬上,总觉得应该换成中巴车空间才够用。</h3> <h3><b>Day1:桂林→遵义→仁怀</b></h3><h3> </h3><h3><br></h3><h3> 上午8:00从桂林出发,为了尽量缩短路途浪费的时间,我们直接杀到贵州仁怀,沿途经过红色革命根据地——遵义,当然要参观一下遵义会议会址。经过八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遵义,沿途数不清过了多少个隧道,感觉就像一直是白天黑夜的交替变换。</h3><h3><br></h3><h3> 可惜我们的运气不太好,到达遵义会议会址时已接近17:30 ,已经过了参观时间,只能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h3><h3><br></h3><h3> 晚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后继续驾车到仁怀歇脚。</h3><h3><br></h3><h3> 从遵义到仁怀并不太远,驾车约一个半小时。</h3> <h3><b>Day2:仁怀→茅台镇→都江堰</b></h3><h3><br></h3><h3> 选择在仁怀停留不仅仅是为了赶路歇脚,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感受一下茅台酒的故乡——茅台镇,为了圆涛哥的梦。</h3><h3><br></h3><h3> 据说他数次路过,却没机会来看一下。此行算是心满意足了。</h3> <h3>  清早起来我们便整理行装向茅台镇出发,路边这巨大的茅台酒瓶看着我都已经“醉生梦死”了。若谁能将这巨型茅台一饮而尽,就算写不进吉尼斯世界记录,起码也能留名千古了吧。</h3> <h3>  中国酒文化城,在这个连空气中都充满着浓浓酒香的地方,我感觉走在路上都是醉的,不知道在这里闻着酒味开车算不算酒驾呢?</h3> <h3>  这面积约百余平方米的展柜中陈列着满目琳琅的纪念版茅台酒,看的我眼花缭乱。</h3> <h3> 左边是艳姐家的小屁孩,被艳姐称为“火星来的安安”,光从名字和他得瑟的表情上就把他调皮捣蛋,混世魔王的性格诠释得淋漓尽致。</h3><h3><br></h3><h3> 右边是涛哥家的小姐姐,她已从当年跟着我们徒步稻城亚丁时的小姑娘长成了大美女。</h3> <h3><b>一缕酱香,蒸腾千百春秋。</b></h3><h3><b>一樽佳酿,演绎国酒华章。</b></h3><h3><b>一杯美酒,名臻玉液之冠。</b></h3><h3><b>一个古镇,醇香驰誉天下。</b></h3> <h3>  但对于我这种不胜酒力的人来说,再好的美酒也只是让人头昏的道具,对于中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让我应接不暇。</h3><h3><br></h3><h3> 走马观花般的参观之后,我们又开始了快马加鞭的赶路。六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都江堰。</h3> <h3><b>Day3:都江堰→映秀镇→四姑娘山镇</b></h3><h3><br></h3><h3> 都江堰,这个闻名已久却未曾蒙面的地方,此行有幸一睹它的芳容。</h3><h3><br></h3><h3> 都江堰是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并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水利工程。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到“南桥”这个名字,不由得让我想起《魂断蓝桥》这部片名。其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font></h3> <h3>  从都江堰出来后,我们向四姑娘山出发,都江堰到四姑娘山驾车约3个小时路程,沿途经过映秀镇。</h3><h3><br></h3><h3> 说起映秀,我对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的大地震记忆犹新。记得地震当天我正好坐在电脑前的凳子上,忽然觉得凳子有些晃动,第一次的时候以为是自己对着电脑太久产生的错觉,不久又感觉到了轻微的晃动,当时还以为附近某地方在施工或者拆楼。但没过多久,各方报道便传来了汶川地震的消息。谁会想得到地震的余波尽然传到千里之外,而且那么真实的感受到楼房在晃动,大地在颤抖。</h3><h3><br></h3><h3> 当年地震灾难和抗震救灾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因此决定这次一定要去地震遗址看看。</h3> <h3>  如今的映秀,再也不是当年灾后破败不堪的景象,重新修砌的房屋,铺装完好的道路,一排排餐饮酒店,更像一个星级游览景区。若非那次巨大的灾难,很难相信这里曾发生过地震。除了那所保留完整的漩口中学遗址,基本上找不到丝毫地震后的痕迹,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h3><h3><br></h3> <h3>  远处就是仍然保留着原状的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从楼房坍塌倾斜和破损的程度,可以想象得出地震发生时的惨烈景象。</h3> <h3>  怀着悲痛的心情,我们来到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参观,十年前的灾难景象仿佛历历在目。</h3><h3><br></h3><h3>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学校占地面积3万3千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b>“5·12”大地震造成了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人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b></h3> <h3>  大钟的时间永远定格在14:28分,大钟后面这栋教学楼下仍然掩埋着21具遇难学生的遗体,小屁孩听了讲解员的讲解,目睹了地震过后的残亘断壁,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h3> <h3>  这栋教学楼虽然依然屹立着,但已满目疮痍。一楼已经完全塌陷在下面,一名未来得及逃离的学生遗体仍被压在底下。</h3> <h3>  残破的墙壁时刻警示着灾害的昨天。</h3> <h3>  五层的教学楼在地震后仅剩最上面的一层…… </h3> <h3>  废弃的遗址除了专门隔离出来的参观步道,已是灌木丛生。教室内垂在半空的日光灯在风的吹拂下左右晃动,曾经的生机勃勃已是一片荒凉,但废墟中的国旗依然倔强的在风雨中飘扬。</h3><h3><br></h3><h3> 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仿佛老天在与我们一同向遇难者哀悼。</h3> <h3>  河道中仍然残留着地震后滚落的山石,旁边的楼房外几乎都悬挂着五星红旗,似乎表达着对党和人民的无尽感恩,对抗震英雄深深的敬意。</h3> <h3>  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所有生灵都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但是众志成城的齐心,无所畏惧的决心和社会各界的爱心能够战胜一切灾难!</h3><h3><br></h3> <h3>  离开映秀镇之后我们向四姑娘山镇出发,一路上思绪仍然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有种淡淡的伤感。</h3><h3><br></h3><h3> 汽车缓缓的行驶,沿途的美景渐渐抚平了那份淡淡的伤感。</h3> <h3>  沿着中国熊猫大道的盘山公路爬上巴朗山。渐渐的,海拔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却开始逐步降低,车内20多℃,车外却只有9、10℃。 </h3><h3><br></h3><h3> 由于天气不是很好,天空还伴有零星小雨,但是云缠雾绕的山路看上去却是另一番奇特的景象,犹如一副水墨画。多想问一句:山里的神仙姐姐,你在哪里呀?</h3> <p class="ql-block">  翻山越岭过隧道,两个半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四姑娘山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东南部。而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交界处,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四姑娘山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在3~5公里范围内一字排开,从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中幺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四川省第二高峰。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因幺妹身材最为苗条,素有蜀山之后、东方阿尔卑斯山之称,与“蜀山之王”贡嘎山遥遥相望。这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姑娘山景区主要景点有长坪沟、双桥沟和海子沟。其中海子沟徒步强度大,适合徒步和露营,由于时间关系,经过大家商议,我们选择了长坪沟和双桥沟。</p> <h3>  到达四姑娘山镇后,马上有一名藏家小伙过来与我们搭话,介绍起他家的餐饮和晚上的住宿来。由于时间已不早了,加上我们一行外地人初来乍到,于是便听从了他的安排。</h3><h3> 晚餐的牦牛肉火锅加上几个小菜对于长途奔波的我们来说还算不错。餐后,小伙带我们来到一家名叫“茶语熊猫”的民宿酒店。</h3><h3>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茶语熊猫”,酒店重新装修不久,外观极具藏族风格,房内干净整洁,设施齐全。楼道和每间房的床下都放满了用竹篓保存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茶叶清香。老板热情好客,关键是180/天的价格还是比较合理的,因此我们当即决定住上两晚。</h3> <h3>  这里海拔平均在3200米左右,昼夜温差还是挺大的。</h3><h3><br></h3><h3> 安顿好之后,我们便到街上找东西吃。这里主要还是以烧烤为主,我们选中了一家就开始点菜了,没想到这离海边十万八千里的地方竟然还有生蚝和花甲,老板手艺不错,特别是卤猪头肉和卤鸭脚最抢手。我们打包了一些回酒店慢慢享用。</h3> <h3>  在这里大家身体不同程度还是有一定的高原反应,脑袋有点胀痛,走快了有点喘,我又找到了那种睡觉时一口气喘上不来被憋醒的感觉。同行的艳姐就没那么轻松了,之前去过高原海拔更高的地方最多也只是头痛、胸闷,但这次基本上已经蔫在床上只有图像没有声音了。</h3> <h3><b>Day4:四姑娘山长坪沟</b></h3><h3><br></h3><h3> 清早起来,天空下着小雨,8、9℃的气温让我感觉瞬间进入了冬季,附在玻璃上的雨水像是接了一层薄冰,错觉让我以为外面是在下雪。</h3><h3> 从我们住的酒店到长坪沟并不远,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在售票处乘坐景区统一的中巴车,约25分钟左右便到达长坪沟沟口,这条沟是欣赏四姑娘山的最佳地方。</h3><h3> 这美景与艰辛并存的徒步之行开始了。</h3> <h3>  景区内以木栈道徒步游览为主。当然,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骑马。马道在游步道的对面,没有专门铺装,泥泞、碎石较多,仅供马匹通行。骑马往返的价格在300元左右,可以厚着脸皮砍一下价,马夫看心情也会同意的。<br></h3> <h3>  天空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大家穿着雨衣,套着鞋套,打着伞,让本来行走就比较吃力的我们显得更加狼狈。</h3><h3> </h3> <h3>  高反严重的艳姐仍然坚持全程步行,在姐夫老王的搀扶下,步履艰难的在一行人的最后面慢慢挪动着,远远看着就像两位步履蹒跚的百岁老人相互依偎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画面感十足啊!<br></h3> <h3>  其实,这就是对自己的挑战。</h3><h3> 旅行如此,生活亦应如此。</h3> <h3>  便携式氧气瓶又成了小屁孩唯一的精神支柱。为什么说是精神支柱?因为他就算假装在鼻子上吸一口都觉得好比灵丹妙药。记得当年爬稻城亚丁牛奶海时,他就凭着这一罐氧气瓶战胜了那段艰难的路程。</h3> <h3>  看似平坦的木栈道,其实并不好走,高海拔的台阶上几步就喘得不行,成年人都如此,更何况小孩子。走了几公里之后,抵不过小屁孩的软磨硬泡,让他如愿以偿的骑上了马。</h3> <h3>  天空渐渐放晴,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雪峰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让我以为眼前的雪山不过是海市蜃楼。<br></h3> <h3>  这里可以看到春季与冬季的结合,山顶积雪终年不化,可山腰森林密布,山脚下四季如春,山花烂漫,形成了一幅世间罕见的“数九寒天花仙子,阳春三月飘白雪”的奇妙构图,犹如油画大师的绝美之作。<br></h3> <h3>  自热米饭是高原旅游最适合的干粮。到达徒步的终点后,小屁孩迫不及待的打开吃了起来。</h3> <h3>轻倚在湖畔,假装是“五姑娘”。</h3> <h3>  树枝上厚厚的苔藓,如同覆盖了一层绿色的“雪”</h3> <h3>  身体是疲惫的,但美景之中脸上的愉悦却是发自内心的。</h3> <h3>  这一路,我们走的如此艰辛,却乐此不疲,因为美景真的只能用脚步丈量,任何图片和文字的描述都不及切身的感受。艳姐说这一趟走出了当年爬稻城亚丁牛奶海时的那种感觉,就是那种欲哭无泪却又欲罢不能的感觉。</h3> <h3><b>Day5:四姑娘山双桥沟→马尔康</b></h3><h3> 清早起来天气晴好,由于艳姐的高反还未缓解,加上昨天高强度的徒步,因此今天的双桥沟艳姐放弃了,艳姐放弃就等于艳姐一家都放弃了。</h3><h3> 其实双桥沟全程都是乘车的,首先乘坐景区的大巴到达终点,再从终点倒过来往回游览,每到一个景点都会停下来供游客拍照游览,不需要固定乘坐同一辆车,玩累了,只要乘车区有等候的大巴随时可以乘坐。艳姐一家不来实在是亏大了。<br></h3> <h3>  藏区标志性的格桑花开得正艳。</h3> <h3>  双桥沟比长坪沟开阔得多,虽然看不到四姑娘山,但景色却不相上下,游览起来也轻松得多。建议有兴趣来四姑娘山的朋友还是优先考虑双桥沟。</h3> <h3>  这里的雪峰虽不及四姑娘山那样赫赫有名,但每一座却都是有名有姓的,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h3> <h3>  面对佛塔,有种油然而生的敬畏,虔诚的祈祷,许我们一生平安。</h3> <h3>  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有种佛光普照,普渡众生的感觉。</h3> <h3>  涛哥的造型很新颖独特,配合身后隆珠措中的枯木,得瑟得不要不要的。</h3> <p class="ql-block">  就算世界只剩黑白,你在我心中你永远填补着彩色的那一块。</p> <h3> 独坐光阴一隅,聆听繁华寂寂,一缕沁心的秋风拂过,柔美而清和,芬芳而妩媚,心被这一幕陶醉着。<br></h3> <h3>  离开双桥沟时已将近13:00,为了减少驾驶的疲劳感,我们调整了原计划到观音桥镇停留的行程,改为到马尔康住宿。</h3><h3><br></h3><h3> 四姑娘山镇至马尔康约四个小时车程,为了节省时间,午餐就在车上随便解决了。210省道有一段正在修路,沿途道路较窄,坍塌和落石的路段较多,驾驶需格外谨慎。<br></h3><h3><br></h3><h3> 马尔康属于阿坝州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南缘,一条梭磨河贯穿而过。</h3><h3><br></h3><h3> 我们到达马尔康时天色已渐黑,由于对异地交通不熟,绕了几个圈都找不到网上查询的酒店,我们随便在路边找了一家便于停车的藏族宾馆入住,价格不低,设施较为陈旧,这与我们之前入住的“茶语熊猫”形成了明显的反差。</h3> <h3><b>Day6:马尔康→观音桥镇→色达</b></h3><h3><br></h3><h3> 马尔康至色达车程五个多小时,途径观音桥镇,听去的朋友说有座观音庙值得一看。既然时间充裕,我们当然要走一回。</h3><h3><br></h3><h3> 早上八点,在路边买了几个土豆饼当做早餐便继续了我们今天的行程。不过这土豆饼的味道还不错。</h3> <h3>  马尔康到观音桥镇约两个小时车程,很快我们便到达了目的地。</h3><h3><br></h3><h3> 观音桥镇是通往阿坝、壤塘、甘孜州色达、青海甘肃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城镇。因本地有座非常有名的观音庙,得名观音桥。</h3> <h3>  卓斯甲观音庙坐落于海拔3685米的纳勒山上,距今1300多年历史,是闻名藏区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因供奉四臂观世音菩萨而闻名于世。</h3><h3><br></h3><h3> 在此许愿,想必如愿以偿的概率应该大大增加吧。</h3> <h3>  庙里有很多条流浪狗,慵懒的四处游走,随地躺着。</h3> <h3>  庙前的地面上整齐的摆着一排长形的石板,不少藏民跪在石板上俯首叩拜。那份虔诚让人感动,那份执着的信仰是我们渐渐遗失的。</h3> <h3>  几位正准备进去朝拜的藏民。</h3> <h3>  <b>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定无烦恼,心如莲花开。</b></h3><h3><br></h3><h3> 如此境界,或许我等凡人需修行千百年。<br></h3> <h3>  四周群山怀抱,下可鸟瞰山谷,上则与云齐高。</h3> <h3>  离开观音庙后,我们继续向色达赶路。沿途寺庙的金顶和金色的佛塔简直要闪瞎了我们的眼。</h3> <h3>  我们到达色达时约17:00左右,因此大家决定先去五明佛学院。</h3><h3><br></h3><h3> 五明佛学院不准私家车随意进出,必须在停车场乘坐统一的大巴车前往,单程四元一人。于是我们将车停在了停车场。没想到等候的人群已排了数百米长的队伍。为了不耽误明天的行程,我们只能硬着头皮排在了队伍的后面。</h3><h3><br></h3><h3> 将近两小时的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们了,黄昏的天空却下起了雨来。</h3> <h3>  当你站在山顶放眼望去,这群绵延数里的红砖瓦房在连绵不断的群山环抱之中,犹如一片壮观的滔滔红海。然而它所流露出的却并不像它的色彩那样热烈澎湃,而是一种祥和与平静。</h3> <h3>  都说西藏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么色达则是进入天堂的阶梯。</h3> <h3>  这里随处可见穿着藏袍的僧人,他们自行成行,一遍又一遍围着转经筒的长廊绕圈诵经行走,处处传递着他们虔诚的信仰。<br></h3> <h3>  当看见这些身批藏袍的僧人时,我嘈杂的内心似乎得到了另一方宁静。在这里没有种族的差别,没有性别之分,没有贫穷与富贵,只有那虔诚之心。</h3><h3> 不管你是身处僧侣人群中,还是俯瞰那一片藏红的海洋,你都会被那圣洁的灵魂所震撼。</h3><h3> 从他们的背影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的今生和来世。</h3> <h3>  山上下来到达色达县城时已经是九点多了,大家没吃晚饭,都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于是找了家离我们所住酒店较近的餐馆,点好饭菜之后狼吞虎咽的一扫而光。</h3> <h3>Day7:色达天葬台→道孚</h3><h3> 今天是我们在色达停留的最后一天,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我们希望尽可能将“它”的一切印入我们的脑海。</h3><h3> 天葬台也是我们必达的行程之一。</h3> <h3>  尸陀林,这个超度了无数亡灵,净化了无数灵魂的圣地,神圣而充满神秘,让人敬畏又让人感到沉重。</h3><h3> </h3> <h3>  阎罗山,代表着死亡和无始无终的轮转。里面摆满了逝者的头骨,入口从头像口部进入,入口比较低,必须弯腰探身钻进去,进去后明显感到一阵阴冷和淡淡的腐臭味。</h3><h3> </h3><h3> 阎罗山内逝者头骨垒成的骷髅墙。</h3> <h3>  挂满逝者头发的幡帐,随风摆动,似乎继续着人间的梵唱。</h3> <h3>  <b>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不过一捧黄沙。</b><br></h3> <h3>  山坡上站满了观看天葬仪式的人们。观看天葬或许是好奇心的驱使,但对于逝者,我们是敬畏的。</h3><h3><br></h3><h3> 天葬台上,送别逝者的亲人们没有哭声,没有依依不舍,因为他们认为天葬是灵魂的不灭和轮回往复,死即是生。</h3> <h3>  仪式开始后,山顶上成群的秃鹫开始躁动起来,定时的投喂时间已经使他们养成了条件反射的习惯,虎视眈眈的在天空盘旋着,但是似乎它们没有接到指令,都不敢靠近。</h3> <h3>  藏族人认为,人的肉身不过是一副皮囊,天葬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h3><h3><br></h3><h3> 离开天葬台的那一刻,我似乎领悟了生死和转世轮回的意义。</h3><h3><br></h3><h3> 在这里,顶着三个小时高强度紫外线的暴晒,我们不仅心灵得到了净化,外貌也得到了“升华”,翻开刘海遮住的额头,与下方白里透红、红里透黑的面部之间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h3> <h3>  离开色达返程时,厚厚的云层使天空看上去一片阴霾。车辆转过一个弯,忽然前方一座辉宏的寺庙映入眼前,阳光不偏不倚正好透过云层的空隙,照耀着整座寺庙,寺庙金顶反射的金光格外耀眼。</h3><h3><br></h3><h3> 我不知道那是不是佛祖的某种启示,告诉我们,当感到生活一片迷茫,充满灰暗之时,总会有一束阳光指引你前行的路。但我知道,正是那片金光吸引着我们前往——东嘎寺。</h3> <h3>  到达东嘎寺后,天空厚厚的云层开始逐渐散开,湛蓝的天空渐渐清晰。金顶、佛塔,在阳光下闪着金光。</h3> <h3>  袜子与金顶撞色,和谐得再也不过。</h3> <h3>  辉宏的大殿内分为三层,每层都供奉着数十尊菩萨。</h3> <p class="ql-block">  斑斓的色彩更彰显了它的富丽堂皇和尊贵。</p> <h3>  精致的门扣。</h3> <h3>  寺庙内路过的老僧侣。</h3> <h3>  晴空万里,正如我此刻的心情。</h3> <h3>  <b>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b></h3> <h3>  藏族人民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这些刻在上面的彩色的六字真言和咒语意示着人们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一块块玛尼石守望着一份份铿锵的承诺,任风雪吹打,任雨水冲刷。</h3> <h3>  对面辽阔的金马草原。</h3> <h3>  火星来的安安,你这到底是大鹏展翅?还是金鸡独立?又或是小鸡琢米呢?</h3> <h3>  涛哥一家,依旧像当年一样英姿飒爽、意气风发。</h3><h3><br></h3><h3> 话说涛哥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这浓眉大眼可是当年标志性的美男子,笑得这么得意一点都不过份。涛嫂这贤妻良母温柔贤惠、秀外慧中,与涛哥在一起绝对是绝配。</h3><h3><br></h3><h3> 真是幸福的一家!<br></h3> <h3>  通往东嘎寺路边的碉楼。</h3> <h3>  凭空一跃的感觉实在太棒!</h3> <h3>  旅途的劳累,高海拔的不适应,对于此刻来说都是值得的,我希望能在这静静的坐上三生三世。</h3> <h3>  在色达停留短短的两日,虽然只是走马观花般的浏览了部分地方,但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种深深的眷恋。</h3><h3><br></h3><h3> 为了再度重遇新都桥,我们放弃了原计划去丹巴藏寨路线,改为在道孚县修整一晚之后,经新都桥到雅安停留。</h3> <h3>Day8:道孚→新都桥→康定→泸定→雅安</h3><h3><br></h3><h3> 清早起床继续赶路,想到又可以重走当年途径的318,心中还是有些小激动。此行的人还是当年的人,只是少了我们的“张开缝”队长和他的妹夫。</h3> <p class="ql-block">  途径塔公草原,小屁孩仍然像当年一样在这块石碑前留了个影,只是身高又离远处的雪山顶又近了几公分。</p> <h3>  塔公草原的牦牛肉干是我们一直念念不忘的,只恨当年在这里买少了,还没到家就已经消灭得一干二净。这也是我们要走这条路的原因之一,这回总算圆了吃货们留着口水的梦。</h3> <p class="ql-block">  途中的藏族民宿,一直希望能住上一晚,可惜时间关系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次一定要住个过瘾,才够痛快!</p> <p class="ql-block">  在塔公草原藏民的小摊上,小屁孩非要买一个狼牙挂饰,得意的带在脖子上,就像佛祖赐予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这么酷,你爸妈知道吗?</p> <h3>  新都桥的景色依旧让人如痴如醉,摄影师天堂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只可惜这次路过只顾得上看风景,却忘了多拍几张照。</h3> <h3>  看着河道中成堆成片的玛尼石,又勾起了我们往昔的记忆。</h3> <p class="ql-block">  这一路,我们希望走得慢点,又希望走得快些。慢,是因为我们留恋着身后的美景,不舍得它就此消失;快,是因为驾驶的疲劳感让人心力交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流、弯道和坡度的增多,我们来到了折多山。对面山坡上“康定情歌”几个大字清晰可见,脑袋里不由得哼起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p> <h3>  小屁孩,照张相你闭着眼,是在享受海拔4298米的新鲜空气吗?</h3> <h3>  随风飞舞的经幡,似乎在尽情的高歌。</h3> <h3>  我们也向天空诉说着对它的情怀。</h3> <h3>  总算也轮到自己亮个相了。</h3> <h3>  疯狂的一跃才能表达心中那份激动和愉悦。用小屁孩在抖音上看到的词来形容,应该称之为——信仰之跃! 哈哈~</h3> <h3>  转一下白塔,大风中却凌乱了我的长发,应该用围巾遮挡一下,不然我怕疯的不像话。</h3> <h3>  <b>Day9:雅安→贵阳</b></h3><h3><br></h3><h3> <b>Day10:贵阳→桂林</b></h3><h3><br></h3><h3> 后面的两天时间基本上在赶路,又是长途跋涉,穿越无数的隧道,上下数不尽的坡。</h3><h3><br></h3><h3> 但我们都没有忘记吃货的根本,每到一处停留,必吃个够本。我们尝了雅安的鱼,吃了贵阳的鸡,味道确实很棒!</h3><h3><br></h3><h3> 历经十天,我们总算平平安安的回到了家。</h3> <p class="ql-block">  这一行3700公里,酸爽的感觉不言而喻,但对于我来说又是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我的旅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余生很短,那些很冒险的梦,我们应结伴去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