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街道中心幼儿园秋季传染病家长培训会

Casy

<h3>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转凉,肠道传染病与呼吸道传染病到了高发季。为了使家长了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家长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有效预防,我园于2018年9月18日召开了预防秋季传染病家长培训会。<br></h3> <h3>  本次培训利用多媒体PPT等现代化讲解方式,通过对秋季常见传染病: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如何预防进行全面细化讲解,突出重点,并着重对手足口、流感进行了深入讲解,有效的提高了家长对疾病的了解与认识。<br></h3> <h3>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可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临床表现:流感的潜伏期为1-7天,其临床症状较普通感冒重,突发高热、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特点。咳嗽、鼻塞、咽痛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少数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眼睛等处粘膜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如果发现幼儿出现以上症状,请带幼儿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预防流感要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喷嚏捂口鼻,有发热咽痛症状者要及时就医,减少去人流密集场所,加强锻炼身体。</h3> <h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愈后可获终身免疫。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2-21天,早期可有轻度的不适如发热、头痛、乏力、咽痛等。持续1-2天后迅速进入出疹期。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也是很重要的。</h3> <h3>  流行性腮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春季,秋季也时有发病。临床表现: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潜伏期为14-25天,部分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无力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在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继之腮腺部肿痛,此时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唾液污染的食物、食具、用品等也可传播。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疫苗后可有效预防,一岁半一针,6岁接种一针,家长可带幼儿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接种。</h3> <h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手足口病急性起病,大多有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口腔内可见散发的疱疹和溃疡,手、足和臀部斑丘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成离心性分布。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者。预防手足口十五字口诀:常洗手、勤开窗、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