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卞学泗</h3> <h3> 眨眼间,今年农历三大节日最后的中秋节即将来临。</h3> <h3> 绿荷清藕花锦丽,墨菊金谷蟹鲜肥。</h3> <h3> 中秋节,中国人的团圆节,我们家乡的人干脆叫做“八月半”。吃月饼自然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大习俗。</h3><h3> 月饼的品种可谓众多。加工方式上,有广式的,也有苏式的;月饼馅更有五仁、百果、赤豆沙、黑洋酥、咸蛋、椰蓉…………品种繁多,五花八门。</h3> <h3> 我们周边的临泽镇,有一特产名曰“水晶月饼”,其表皮虽似苏式月饼,周边却揉捏了许多花纹,恰似美丽的姑娘穿上了鹅黄色的摆裙,伴着华尔兹轻松的舞步。月饼的馅是用细嫩的板油,经洗净去皮后,切成细丁,用绵白糖长时间腌制而成,如同我们儿时经常吃的荤油大汤圆的内馅。最为奇特的,是它的吃法,朋友介绍说,将水晶月饼用笼屉蒸热,用筷子或叉子夹入嘴中,细细品尝,别有一番风味。</h3><h3> 水晶月饼融色香味于一身,应该说是食品中的上上品。但是,随着人们养身观念的改变,这种多油、多糖食品,已渐渐离人们越行越远,市面上水晶月饼也半掩娇容,难得一见。</h3><h3> 我们小时候吃的月饼,大多是由供销社茶食店制作的苏式月饼。表皮光滑的大多是素月饼,表面一层黑芝麻或白芝麻的则是荤月饼。</h3><h3> 居民们每家每户还要买上一只大大的宫饼,一般人家买只一斤的,条件好的买只二斤的,个别人家也有买三斤的。说实话,月饼太大了,往往中心烤不透,没有小的好吃,这是我的体验。宫饼是需要到茶食店定做的。宫饼的最大作用,是用于中秋节夜晚供奉月亮公公的,第二天到街上买来两个插酥烧饼,将一小角月饼夹入烧饼,压平。然后泡上一杯好茶,一边慢慢细嚼,一边细细品茶。</h3> <h3> 最为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79年的中秋节。那时我刚刚升入大二,学校是没有假日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上海读书的我,中秋的当晚,久久不能入睡,独自一人踱步在校园的小道上,抬头仰望天空圆圆的月亮,深深地思念着家乡的亲人。</h3><h3> 此时此刻,家中小小的八仙桌上,也许正摆放着宫饼以及连枝藕、石榴、芡实等鲜果,敬奉着神灵的月亮公公,祈祷着在外苦读的我。<br></h3><h3> 在校念书,自然没有空闲时间念叨着吃月饼。中秋一过,思乡之情慢慢淡化,打起精神拼命学习,攒够资本,将来好好地“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h3><h3> 节后的又一个星期天到了,姑妈肯定早已翘首盼望着我这个“有出息的侄儿”,我猜想着香喷喷的大排或梅干菜烧肉或许已经上桌。礼拜六的黄昏时刻,我背上军用的黄书包,乘上63路公交车,匆匆赶往位于中兴路的姑妈家。</h3><h3> 从69路公交下车,三步就能进入姑妈家。我刚打开大门,惠红、惠娟两位表姐满脸笑容地堵住了我。惠红姐帮我卸下并拿走略显沉重的书包,惠娟姐咯咯地笑着说:“小四子,快闭上眼睛,送你一个惊喜。”我顺从地将双眼闭上十秒钟,“睁开吧,看看这是什么?”“月饼!”我惊讶地说。在那个经济困难的年月,中秋节过完,哪儿还有没吃完的月饼?我拿过精美的小包装盒(那时的精美也就是印刷好看一些的硬纸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只由四角拼装起来的广式月饼。表姐介绍说:“节前一位朋友从广州出差回来,送来一盒广州名气最响的月饼,大家想着你,就在四只月饼中,各切了一角,拼成一只月饼,让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尝尝。”我赶紧回答:“谢谢表姐!谢谢表姐!”思绪繁多,闭目伫立,感慨万千。“怎么了,傻啦?”表姐见我愣愣地立在那儿,便问道。其实我的眼角上已经涌出了泪花。亲情的感动,内心感恩,还有中秋夜晚的思念,全部涌上心头。“怎么还不吃啊?”表姐的话音将我拉回了现实世界。“等会就要吃晚饭了,放以后再吃。”“那也要尝尝味道呀。”表姐说。我掰开月饼,看到了里面四种颜色的馅心,有椰蓉、有枣泥、有蛋黄、有豆沙。用手掰了一小角我最爱的椰蓉月饼,放入口中,一股淡淡的清香溢出,馅心的细腻和微甜,映射出广州人独具思考的匠心。</h3><h3> “姑妈呢?”“正在锅上,给你做好吃的呢,她说要给你补过团圆节哟。”听着表姐的话,我的心中充满了热流。亲人,是你们托拥着我一步一步地成长。感恩,我最亲近的人,你们中有我的父母、长辈,更有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我的同学、朋友!</h3> <h3> 中秋节吃月饼,可不能忘了家乡的黏烧饼哟。秋菽稻谷遍地金黄,将新收的檽米舂成檽米粉,家家户户制作黏烧饼。简单一点的,制作成圆圆的扁饼,有些人家制作成由大到小,顶层为元宝形的宝塔套饼,用来供奉月亮公公。复杂一点的做成有馅的,馅心大多用椒盐月饼碾碎,加上炒熟的芝麻屑和绵白糖、荤油等混合而成。将馅心加入檽米外皮的中心,轻轻揉合、撮圆,再慢慢压扁。制作好的黏烧饼放入铁锅中文火烤制,有些人家也在铁锅上刷些菜油,成熟后起锅。</h3><h3> 大人在做黏烧饼,小孩则在边上偷偷地享受着饼香的滋味,不时地悄悄拿上一只用来填充饥饿的胃腔。妈妈看到了,嗔怪地骂一声:“小馋猫,别吃了,还要敬凉月公公呢!”</h3><h3> 中秋节过后,黏烧饼成了最好的早点,每天清晨,妈妈们都要将几只黏烧饼放进稀薄的粥锅里与粥一同熬制,稀粥里弥漫着饼的香味。黏烧饼熬饿,爸爸们吃了更有劲道干活。这样的好日子,往往要延续好几天。别忘了,妈妈会在我们的稀粥里悄悄地盛上一只黏烧饼呢。</h3> <h3> 中秋时节也是水产、家禽成熟的季节。虽未到北风响、蟹脚痒的时期,但是提前成熟的大闸蟹已经开始向东海口移动,为它的繁殖期进行艰苦的迁徙。吃货们早已提前预约了大饱口福的日期,中秋节的餐桌上是少不了清蒸大闸蟹的。浓浓的陈醋香味,伴随着大闸蟹的腥鲜,一年一度的享受从此开始。</h3><h3> 当然,吃货们不会忘记各种鱼虾的搭配。清蒸白鱼、双椒鳙鱼头、臭豆腐昂刺鱼、鲫鱼豆腐汤、盐水虾、葱爆虾、醉虾…………让你流口水吧?</h3><h3> 各种家禽也纷纷上市,农民们背着竹篮,大街小巷溜达着,“卖鸡啰、卖鸭啰、卖鹅啰”吆喝声此起彼伏。小镇上的人吃东西很讲究的哟,吃鸡还要吃“童子鸡”。据说童子鸡尚未开鸣,鸡肉鲜嫩,营养丰富。</h3><h3> 对于我而言则是大大的不幸了。我是1957年生人,属鸡,八月半前十一天临世,短短十几天就被当做童子鸡给“宰了”,好悲惨啊!(哈哈哈)</h3><h3> 八月半前几天的公鸭很抢手,想买一只是很困难的事情。其原因是养鸭户一般很少养雄鸭(公鸭),公鸭在幼禽时即被剔除,大多数有鸭趟子(一群鸭)的人家才会养个几只。更重要的原因是,小镇有一个风俗,中秋节前已经谈好对象或已下好小定(已经订过婚的)人家,若想儿子早日成亲,必须“追节”。追节必不可少的礼物之一,就是一对鸭子。男方的媒人将追节的礼物送给女方,女方还礼时,如若留下雄鸭,退回母鸭,则表示同意男方的请求,可以择日成亲。如若退回雄鸭,则表示还有若干事情需要商榷,条件暂时还未成熟。如若将对鸭全部退回,则表示女方不会同意此姻缘。</h3><h3> 呵呵,乡俗文化底蕴深深哟,你可弄清楚其中的奥妙了?</h3><h3> 食草的大白鹅,每只都有七八斤重。买一只白鹅回家,可做盐水鹅,也可红烧或做汤,真是一鹅多吃。</h3><h3> 过去还有野鸡、野鸭可以食用,现在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高邮市政府出台了许多抓捕和食用的禁令,野生动植物数量大大增加。可是吃货们就是有能耐,开始饲养了不少小小的媚鸭,其体型与大小跟野鸭相像,味道也十分近似。因此餐桌上又多了一道丰盛的大菜。</h3><h3><br></h3> <h3> 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除了即将来临的粮食丰产,芝麻的丰收,还有各种农副产品和新鲜的水果。大红的石榴、橘黄的柿子、青亮的圆梨、白嫩的莲藕、菱角、莲蓬、芡实(狗鸡头子)…………</h3><h3> 繁多的果实,丰富了凉月公公供台祭拜礼物的品种。我家夫人就喜欢捣鼓这些东西,八月半的拜桌上总是堆得满满的、高高尖尖的,再点上一对蜡烛,燃上三炷香,其场面甚是壮观哟。</h3> <h3> 水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佳节将近,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你——在哪里?</h3><h3> 也许我们可以在一起,叙述分别多年后的相思情;也许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童年时代,尽情地嬉戏打闹。</h3><h3> 我在三垛等着你们,“吴刚捧出桂花酒”,咱们共同举杯,以酒解相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