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节)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王秋艳律师

<h1><b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2月20日游览都江堰。在游览之前,有必要将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一并记录一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按建造的时间顺序,四大水利工程分别为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和它(tuō)山堰。</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之一:都江堰</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 ,距今2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通说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大家想对都江堰景区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打开下面的链接,看一下我相关的游记。</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1lwg3wpv?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b>(2018春节)都江堰</b></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之二:最有故事的郑国渠</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郑国渠建于秦王嬴政元年(前246),是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隶属陕西省咸阳市)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郑国渠的修建,起因很有戏剧性。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当时修建郑国渠多达10万人。据史料记载,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的地理和水系特点,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又在平原上找到了一条屋脊一样的最高线,这样,渠水就由高向低实现了自流灌溉。</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史料记载,公元前237年,郑国渠就要完工了,此时意外的事情出现了,秦国识破了韩国修建水渠原来是拖垮秦国的一个阴谋。危急之中的郑国对秦王说:“当初,韩国派我来,是为了疲乏秦国,杀掉我郑国并没有什么,可惜工程半途而废,这才是秦国真正的损失。” </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意识到了修建水渠的重要性,秦国并没有杀掉郑国。公元前236年,郑国渠工程一波三折,用了10年时间终于修建成功。水渠修好后,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促进了秦国更加强大。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从而使秦国挟持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真正成了秦国的大粮仓。</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公元前230年,也就是郑国渠建成6年后,秦军直指韩国。对这时的秦国来说,疲秦之计真正变成了强秦之策,而对韩国,却意味着真正覆灭的开始。 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了天下统一。</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郑国渠湮废了,但它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1985年冬天,陕西省文物保护中心的秦建明来到泾河边,终于寻找到了失踪的郑国渠,它位于泾河瓠口一带的湾里王村和上然村之间,被当地人叫作“老虎岭”的地方,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郑国渠遗址。</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至此,迷失千年的郑国渠终于浮出水面。</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之三:灵渠</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在2017年春节自驾游时到过。 灵渠位于桂林东北66公里处的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灵渠是秦始皇嬴政派遣史禄修建,它由东向西连接起了湘江和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灵渠由铧嘴、大小大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叹。</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大家想对古灵渠景区有更多的了解,可以打开下面的链接,看一下我相关的游记。</b></h1>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1llah7w4?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b>(2017)古灵渠</b></a></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之四:浙江它山堰</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它(tuō)山堰位于宁波市鄞(yín)县鄞江镇西侧它山、庙山之间的樟溪与鄞江相接处,由当时著名的水利家王元暐(wěi)主持兴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是具有1180多年历史的有坝引水灌溉工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古时的樟溪因为河床较浅,在多雨季节的流水量又大,故而经常泛滥成灾,而无雨季节时又容易干涸,并且有海水倒灌,咸潮侵蚀土地,危害很大,所以修建它山堰以减轻水害。</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它山堰堰体用长2~3.3米,宽0.5~1.4米,厚0.2~0.35米的条石砌成,共156块条石。堰长为113.6米。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的兴建,使鄞西平原成为浙东重要的产粮区,灌溉面积由始建时的“数千余顷”,扩大至现在的20多万亩。</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水利考证发现,它山堰拦河坝为我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迹,代表了当时大型砌石结构水利工程建设的最高成就。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2月20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