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注重语用

梧州市凤翔小学 陈艳凤

<h3>  经常听专家们提到,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今天听了滕联英老师的这一节课,我终于恍然大悟。</h3> <h3>  滕老师来自南宁市园湖路小学,是一名青年教师。但是上课时,一点都看不出稚嫩的感觉。她今天给我们带来的是《颐和园》的第一课时。</h3> <h3>  一开课,滕老师就用了短短几分钟进行情景导入。然后干脆利落地通过读通全文,和识记生字,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更扫清了后面品读课文的障碍。一点都不像是刚出来工作几年的新老师。</h3> <h3>  接着,滕老师带领学生把重心放到了研读描写长廊的部分。教学中,滕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她让孩子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自己找出作者游览的地方。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滕老师也注重课文章法的分析。让学生合作找出描写游览路线的词语,并进行归纳总结,交给学生“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另外,对于朗读的指导,老师也没有落下。在学习关键词句时,就是通过抓关键词朗读课文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h3> <h3>  最后,滕老师看准了时机。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帮他们总结出了描写颐和园长廊的方法,进而迁移到描写其他类似景物上。她选取了孩子们熟知的青秀山公园的长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这一次的语用训练可谓是用心良苦。写景的方法虽然可以借鉴,但是也考察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只有做一个留心生活的人,才能处处找到写作的材料,写出精彩的文章。滕老师通过这次的练习,悄悄地告诉了孩子们。</h3> <h3>  课后,我久久沉浸在这节语文味浓厚的阅读课里面。语言文字的运用,博大精深,我还需要努力去挖掘,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使我的课堂也充满语文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