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9月18日,是我和爱人珊瑚婚纪念日。时间走的太快了,不知不觉中人生最美好的三十五年就这样过去了。当初的一对新人已跨进花甲的门槛,身不由己地向着未来蹒跚而去。
未来的遥不可知,过去的记忆犹新。不用特意回想,也不必触及什么,只消闭上眼睛,大脑就能把现在与过去连线,以倒叙、插叙或乱码的形式直播了,偶尔会有点卡顿或马赛克,这也正常。有科学家说,人的大脑细胞生长到十三四岁就达到了顶峰,以后只会减少不会增多。不然怎么会有老年痴呆一说。趁着还能想起,回忆或许是对生活的再一次咀嚼,可能有酸有苦有辣,嚼到最后只剩下甜了。
当晚我换了两瓶啤酒,我和老伴儿边喝边聊起来。也许是酒精起了作用,也许是人老了多感慨,这话匣子一打开就有点收不住了,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5年前,聊起了当年结婚时的衣食住行,还时不时地和今天进行对比,越比越觉得改革开放好,经济发展快,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成现实。
说到穿老伴儿觉得很委屈,诉说这辈子连婚纱都没穿上,太遗憾了。唉!我一声叹息,可不是吗?和我这新郎官一样,做了一身蓝色料子服就结婚了。说实话那时候能做身料子服真就不错了,哪能跟现在比呀!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后来我俩在太原街沈阳最有名的“生生照相馆”补照了彩色婚纱照,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我说咋没穿过婚纱呢,照相时不穿了吗?老伴儿说你傻呀,照相要是算那不成二婚了。我哑然笑了。
如今的年轻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生活好了礼数也多了,这和日子过好了节日多了一个道理。穷的时候人们怕过年过节,富了以后才盼过年过节,也是为消费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婚礼的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有个新的约定俗成,婚礼上新娘子要三脱四换,典礼时新娘子披上洁白的婚纱,点烟敬洒时换上一身喜庆的礼服,吃团圆饭时再换上生活套装,一场婚礼下来如同时装展览,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我们那前儿若像现在这般,只能说有脱的没换的。
唠到吃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说现在结婚去三星饭店很平常,在五星宾馆办喜事也不罕见,不带星的都无人问津了。有的饭店火的更是一塌糊涂,好家伙,门前一字排开五六个结婚气体拱门,一个比一个喜庆,一个比一个排场。有人开玩笑说,这家饭店真火,卫生间还摆了两桌。虽是调侃,但夸张的幽默诙谐。第一次听这个段子时,把我笑的乐不可支。
老伴说可不是咋地,现在吃的也讲究,啥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全上桌,什么龙虾呀,鲍鱼呀,以前只听过没见过,现在婚礼上就能吃到,这要是过去,给你八辈祖宗你也不敢想啊。再说喝的也好啊,什么高档白酒,名贵红酒,什么果汁橙汁,这奶那露的,应有尽有,目不暇接,嘴不暇喝。
你说我们那会儿在家里办多遭罪,求人支棚子,找人砌炉灶,托人弄焦炭,从邻居家借来桌椅凳子,又和单位食堂借来锅碗瓢盆,还得请个大师傅好烟好酒招待着,真是全家总动员,亲朋齐上阵,洗菜的、上菜的、拣桌的、洗碗的一条龙后勤服务保障。
记得那年代随的份子钱也不像现在成百上千的,当时民间还有句顺口溜,叫什么“五元莫上桌,十元有吃喝”。老伴儿问,唉,那阵儿入席先后叫啥来着?我说不论“悠”吗,第一“悠”是娘家且,二“悠”是新郎单位的领导同事,三“悠”是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把“且”都“悠”走了咱才吃的团圆饭。现在多好啊,一“悠”就结束了战斗,省时省心又省力,你好我好大家好。
</h3> <h3>提到住我就觉得对不住老伴儿,媳妇从娘家两水两气的楼房嫁到棚户区,跟我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我俩的“新房”是个偏厦,房顶铺的是油毡纸,冬天不保温,夏天不散热,还时常漏雨每到雨季就要做好“抗洪抢险”的准备。媳妇坐月子正好是8月份三伏天,有电扇还不敢吹,为了驱暑降温我就接一大盆凉水,一天要换好几次。在这样的“新房”住了5年,媳妇学会了打煤坯、生炉子、糊窗缝、渍酸菜,对于住惯了楼房的她来说,辛苦可想而知。后来每次参加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孩子的婚礼,只要方便老伴儿总是要去看下新房,看到那宽敞明亮、装修一新、设施齐备、温馨惬意的新房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目光。</h3><h3><br></h3><h3>88年初,建设新北站,我们那片棚户区动迁了,10月未回迁房下来了,领了钥匙,进了单元房,我跪在居室地上叩了三个响头。五年后,又把30平的单间调换成70平的小三室,住的更宽敞了。十年后我买了现在浑南三室两厅两卫的房子,在住的方面开始向小康迈进了。</h3><h3><br></h3><h3>聊到行我总是有一种内疚难以释怀。那时候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尤其是把不准用公车接新娘作为一条高压线,谁触犯了一旦查实会受到严肃处理。可那个年代没有婚庆公司,也没有出租车,更没有私家车,新人们就三个选择,坐公交、步行或骑车,我家在惠工,老伴儿家在小南,坐公交还得倒车,步行又太远,我就加入了骑车接新娘的队伍里。</h3><h3><br></h3><h3>那天天还不错,就像今天似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这要是赶上下雨天可咋整,不得浇的跟落汤鸡似的。看看现在年轻人结婚,清一色豪华轿车,什么林肯、宝马已司空见惯,少的十几台,多的几十台甚至近百台,浩浩荡荡,威风气派,极尽奢华。老伴儿说和年轻人讲我们当时骑车结婚,他们一定会以为是天方夜谭。我说可不是吗,这变化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h3><h3><br></h3><h3>三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同样是结婚,差距咋这么大呢?这差距昭示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相信再过十五年,当我们纪念金婚时,那差距比现在会更大,让我们好好生活,慢慢等待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