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上周末两个女儿、女婿利用双休日时间,带着我们老两口和从加拿大回国的一心的妹夫驾车前往四川、贵州交界的合江、赤水玩了两天。现将所拍照片做成网页以记此行。</font></b></h3> <h3>尧坝古镇街景</h3> <h3><b><font color="#ed2308">尧坝是合江县的一个镇。这里保存了相当多的古建筑,游客不多,商业化氛围不浓。镇上店铺卖的多半是自产的当地农副土特产品,极少有贩卖外地流入的旅游产品的。走在青石板路上,看到出售的油纸伞、石碓窝、木甑子、草鞋、弹弓、农耕铁器,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让人忆起儿时往事。这里古风犹在、古韵尚存,原汁原味,不枉古镇之名。</font></b></h3> <h3>石牌坊</h3> <h3>慈云寺</h3> <h3>古镇街景</h3> <h3>庭院深深深几许</h3> <h3>身穿旗袍的现代女郎从古老客栈中走出来</h3> <h3><b><font color="#b04fbb">泸州一带的人们也和乐山人一样,喜欢玩一种纸牌。牌分红黑两种颜色,上写数字,分别从一到十,同色同数的牌有4张,共计八十张。乐山人把这种牌叫“二七十”,泸州人称它为“大二”。两地规则大同而小异。曾有朋友著书论及此牌,称其发源于乐山五通桥。这是明显的主观臆断。我曾数次在湖南、广西见到人们玩这种纸牌,而且在湖南玩“二七十”的人分布得比四川更广。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种纸牌是“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带过来的。</font></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尧坝的房屋几乎都是木结构小青瓦的年代久远的建筑。街道用当地盛产的红砂石板铺就,显然已经建成好多年了。</font></b></h3> <h3>一颗千年古树。关于它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可惜我们行色匆匆,没有深入了解。</h3> <h3>宁静的古镇,人们过着平凡简朴与世无争的日子。连趴在门槛下的土狗也显得如此安详。</h3> <h3>尧坝镇的领导机关位于一个深巷之中</h3> <h3>房檐下的招帘</h3> <h3>待售的粉丝、笋干</h3> <h3>草鞋。我们这一代人穿过的东西。在年轻人眼中已成古董。</h3> <h3>蔑丝、蔑片编织的各种竹筐、竹篼、竹篮</h3> <h3>卖蔑货的小店</h3> <h3>卖各种山货、干果的小店</h3> <h3>苦丁茶、老鹰茶。几十年前喝过的。</h3> <h3>地瓜、冬瓜</h3> <h3>自产的红糖</h3> <h3>豆腐乳</h3> <h3>萝卜干。现做现卖。我们品尝了一下,麻辣鲜香脆,买了几瓶带回家吃。</h3> <h3><b>铁制的锄头、镰刀等农耕时代必备的生产工具,随看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各种机具的出现,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城市出生长大的90后、00后可能已经不知其为何物了。今后,语文课讲到“锄禾日当午”时,老师恐怕要专门准备一张锄头的照片,多费点口舌了。</b></h3> <h3>石碓窝,木甑子。这些东西早已被各种粉碎机、破壁机和各式电饭煲取代,如今的年青人肯定不认得,即使是我等老朽也与之久违矣!</h3> <h3>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弹弓在镇上居然也有出售的。不过其做工比之当年我们自制的精良多了。而且看来是批量生产的。</h3> <h3><b><font color="#167efb">尧坝还称得上人文荟萃之地。古代这里出个一个进士,一个武举。近代著名文化人王朝闻、凌子风也是尧坝人。</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王朝闻故居。王朝闻出生尧坝大户人家。早年即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文艺宣传,后赴延安,在鲁艺任教。他是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家,曾任全国美协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等职,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font></b></h3> <h3>王朝闻铜像</h3> <h3>王朝闻画像</h3> <h3>凌子风影视陈列馆</h3><h3>大门前的一副对联:</h3><h3>骆驼祥子铸造一代影视名导</h3><h3>死水微澜演绎千年古镇风流</h3> <h3>凌子风是我们这代人熟知的著名电影艺术家。曾导演过《骆驼祥子》、《死水微澜》等优秀影片。他祖上本是世居北京的满族人,其祖父不满于八旗子弟的骄奢淫逸,随其凌姓同学来到尧坝,爱上了这个纯朴的地方,后干脆改姓凌,在此长居下来。所以凌子风也算得上尧坝人。可能正是因为凌子风的原因,加之尧坝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精美的古建筑群,它深得许多著名导演和影星的钟爱,从而在这里拍摄了好些影视作品。</h3> <h3>凌子风墨迹</h3> <h3><b><font color="#b04fbb">或许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吧,这些年游览古镇渐成时尚。为适应这个风潮,吸引游客、提振地方经济,许许多多的古镇冒了出来。最近十来年,连我这样的退休老头游览过的省内外古镇也有十多个。它们或以山水风光取胜,或以历史文化见长。在我看来,一个好的古镇应集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于一体,融天然风光与市井生活于一炉。让游客既能在抚今追昔之中发思古之幽情,又可在愉悦身心之时享休闲之乐趣。可惜许多古镇达不到这一标准。一种倾向是名称老旧,房屋全新,商业氛围过于浓厚,来到这里与在城市逛街的感觉差不多。另一种极端是老旧有余,整修不够,破败脏乱,旅游设施太差,来到这里等于自找苦吃,享受不到一点旅游的乐趣。一个古镇必须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找准自己的定位,否则必然湮没在千镇一面的同质化大潮中,古镇旅游热也必将退潮。尧坝镇没有什么美景,但它朴实无华,原味十足,毫无雕饰,却底蕴深沉,倒是真正体现了古镇的风貌和风情,值得所有喜爱古朴风韵的旅游者一游。</font></b><br></h3> <h3>晚间入住合江城内的荔都宾馆。小小县城有如此规模的酒店,只能归功于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过这家酒店在追求气派之时却对人性化和实用化注重不够,它对大酒店的模仿只做到了形似而未臻于神似。<br></h3> <h3><b><font color="#39b54a">合江盛产荔枝、桂圆,故自称荔都。街道旁还塑有一尊杨贵妃像。唐朝诗人杜牧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这杨玉环爱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便传旨外地进贡荔枝,用“六百里加急”的快马运送到长安。传说这荔枝就来自合江。当然,更多的说法是来自岭南。但岭南距长安更远,应当说来自四川更加靠谱些。人们看重名气,自己没有名气也不妨借助一下别人的名气。一些地方的父母官为了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把一些历史名人抬出来装潢门面,这尊场贵妃雕像大约也是为了“借光”吧!</font></b><br></h3> <h3>一方一俗。合江人早上有吃豆花饭的习俗。我们也入乡随俗,每人一碗豆花,蘸水自兑,配菜不是乐山等地的蒸笼肉(或白片肉)+泡莱,而是咸烧白。但味道的确不错。</h3><h3><br></h3> <h3><b><font color="#39b54a">饭后,我们即离开合江向赤水驶去。如今交通便捷,一路都是高速路,经过跨越长江的大桥就进入贵州地界。赤水是贵州的一个县级市,境内丹崖处处,林木森森,红岩绿树,美景众多,且因地处云贵高原到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高程骤降,因而瀑布甚多,星罗棋布,其中最大的名叫“十丈洞”。我们当天还要赶回乐山,时间有限,就只游览了这个景点。</font></b></h3> <h3>到达景区</h3> <h3>两个壮劳力正在制作一种名叫“木锤酥”的糕点。这种糕点倒也名符其实。</h3> <h3>景区旁的两河口小学</h3> <h3>瀑布在这条沟的上游</h3> <h3>沟旁的桫椤树</h3> <h3>沿着沟边的木栈道向瀑布进发</h3> <h3>路边陡峭的山崖</h3> <h3>从这里乘坐景区的交通车到临近瀑布的地方</h3> <h3>地面铺的丹霞石很有味道</h3> <h3>山崖上崩塌到沟内的巨石</h3> <h3>对面山上的游人</h3> <h3>对面山上的凉亭</h3> <h3><b><font color="#167efb">十丈洞瀑布没有黄果树瀑布的名气大,但却可与之媲美。据说十丈洞瀑布比黄果树瀑布仅略窄,却还要高出几米。还未走近瀑布,很远就能听到轰鸣声,尚有一二十米距离,水雾便扑面而来,烟雨蒙蒙,声浪震耳。两岸青山绿树,谷中溪流湍急。可惜天阴没有太阳,未能见到瀑布前常可见到的彩虹。但站立于林荫道上,看水流奔涌而下,水帘悬挂山前,听涛声阵阵轰鸣,赏水花四处飞溅,任水雾洒满头脸,仿佛荡涤了心中一切杂念,进入了世外仙境。</font></b></h3> <h3>十丈洞瀑布远观</h3> <h3>瀑布前的合影</h3> <h3>瀑布前游玩的人们</h3> <h3>或许这就叫洗尘</h3> <h3><b><font color="#b04fbb">就如同如今xx系改称xx学院,学院更名大学一样。十丈洞瀑布如今也更名为“赤水大瀑布”。这里对我和一心而言也算是“旧地重游”,2008年4月下旬我们贵州之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年这里的旅游设施确实简陋,搭乘一辆破旧的中巴车一直开到离瀑布不远处,直接走进去。如今要进入景区,在停车场就得換乘景区便车到购票处,再沿木栈道前行,搭乘交通车,然后坐电梯从山体中下去,再走一段木栈道才能到达瀑布。旅游设施鸟枪换炮,固然有应对旅游人数激增和为游人节省体力等考虑,但也必然有借此生财的“初心”。试想,上下时间各一分钟的电梯收费40元,是不是狠了点?人道旅游业乃无烟工业,所言不虚。把基础设施建好,就只须买点钞机等着收钱了。</font></b></h3> <h3><b><font color="#b04fbb">返程在燕子岩一农家小店用餐,主人从店后山坡上放养的土鸡中抓一只下来现杀现烧,除了鸡肠来不及洗,丢掉了事,其余的一锅烩。再点了几样不知名的笋片、蘑菇、野菜等,味道鲜美,价格实惠。</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回程途经赤水县城边上,停车顺便拍了几张街景。2008年我和一心自由行经此地去贵州旅游,当年的赤水还是一个知名度甚低的小县城。街道狭窄,建筑大半是砖木结构的小青瓦房,住宿70元一个标间,打出租车不出城一律3元。十年过去,四处高楼,道路宽阔,城市面貌已经完全改观,今非夕比,旅游业功不可没。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于这个小城也可见一斑!</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