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腾冲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真实记录了七十四年前中国远征军和腾冲百姓,为中华民族独立,对强敌而不屈,临死神而不惧的悲壮历史。</b></h3> <h3>腾冲腾越三桥广场的“高黎贡山母亲”雕塑</h3> <h3> 腾冲和顺古镇</h3> <h3> 去云南旅游,人们通常都是去昆明、丽江、大理等地,在那里流连忘返。但您去过腾冲吗?可能很多去过的都熟知它的热海、火山与和顺古镇,它的自然景观让人们震撼。但我感到,更为震撼的是它的人文景观——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h3><h3> </h3><h3><br></h3><h3> 2014年10月,我去参观过,已经4年了。今天,在“九一八”这个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里,更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h3> <h3> 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606公里,转道中缅边境德宏市,即到达腾冲市。 </h3><h3><br></h3><h3> 腾冲是云南省保山市(地级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面积5845平方公里,辖11镇7乡,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2017年末总人口68.27万人。</h3><h3><br></h3><h3>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就坐落在腾冲的和顺古镇。和顺镇位于腾冲城西南4公里处,由于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取 “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是云南著名的侨乡,号称“天下第一镇",城镇古色古香。</h3> <h3> 参观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后,才知道70年前,在腾冲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抗争的壮举!所迸发的民族气节和牺牲精神,比翡翠更珍贵,比美景更震撼!</h3> <h3> 腾冲是滇西抗战的主战场。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无法突破中国西南的天然屏障,便通过缅甸、老挝侵入中国,1942年5月沿滇缅公路占领了腾冲。</h3><h3><br></h3><h3>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就开始了收复腾冲的外围战。8一9月,中国远东军第20集团军以4个师的兵力,向占据腾冲达两年之久的侵华日军发起反攻,经过 127天恶战,经历大小80余次战斗,于9月14日攻克腾冲城!</h3> <h3> 腾冲,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第一座被收复的县城。腾冲战役大规模重创日本侵略者的影响力,不亚于台儿庄战役。</h3><h3><br></h3><h3> 腾冲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体现的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br></h3> <h3> 1944年8月13日,在飞机轰炸东城门时,击毙了日军少将指挥官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图为其任中佐时留影)。当时,他担任日军“腾越守备队”队长,死后被日军特别追晋两级为中将。</h3><h3><br></h3><h3> 腾冲收复战共击毙了大佐以下军官100余名,击毙日军6000余名。<br></h3><h3></h3><h3><br></h3><h3> </h3> <h3> 中国军队以高昂的代价换取了最终的胜利。阵亡少将团长李颐、覃子斌等将士8000余人,地方武装阵亡官兵1000余人,负伤10200人,当地赴战民众牺牲6300人,盟军(美)阵亡将士19名。 </h3> <h3> 1944年9月,中国士兵在布满废墟的腾冲街道上搜索残余日军。</h3><h3><br></h3><h3> 在41天的腾冲攻城战斗中,巷战异常得惨烈!每天的战斗进程仅以米计,双方伤亡人员布满街道。到了战役的最后时刻,日军残部甚至还发起“自杀式攻击”。</h3><h3><br></h3><h3> 战后,20集团军在《会战概要》上说到的:“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br></h3><h3><br></h3><h3> 远征军198师592团团长陶达纲,于1988年出版的《滇西抗日血战写实》中,提到了这场战役时写到:5月30日,打下冷水沟,只见两个坑中有水泡着的十几具日军尸体,细看他们的大腿肉、屁股肉,都有刀痕,有的还见骨头,真是惨啊!</h3><h3><br></h3><h3> 中国远征军到了北斋公房(原日寇据点), 对日军的悲惨下场,感到很蹊跷。见房屋四周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黑色屎便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日本兵吃他们自己人的肉。因为纯吃肉的屎便是黑色的,显然五六天以来,日本兵后方补给断了。</h3> <h3> 腾冲攻城战中,一名中国士兵在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日军碉堡。</h3><h3><br></h3> <h3> 腾冲攻城战中,在腾冲的街头阵地,中国远征军士兵正在使用火箭筒攻击日军。</h3> <h3> 腾冲收复战中,一名中国士兵正在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顽抗的日军火力点。</h3> <h3> 1944年9月14日,中国远征军解放腾冲,一名中国士兵从日军尸体上拿下1面日本旗。</h3><h3> </h3> <h3> 1944年9月14日,经过5个星期激烈的战斗,中国远征军在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后,终于解放了腾冲。腾冲成为了第一座中国军队从日军手中通过强攻解放的城市。</h3> <h3> 这是攻克腾冲后,从南城门上向下拍摄的情景。图中左前可见被打掉了头和一条腿的龙云铜像,正前方街区当地人称为“官厅角”。远景为7月27日攻克的来凤山。</h3> <h3> 腾冲之战,中国远征军共俘获日军53名(含慰安妇),照片为俘虏的一部分。</h3> <h3> 1944年10月4日,严重受伤的中国士兵在腾冲的一个临时救助站里等待救治。</h3> <h3> 1944年10月,收复腾冲城后的航拍照片。</h3><h3> </h3><h3> 日军侵占腾冲一共两年四个月又四天,在腾冲杀害老百姓21467人!烧毁民房24000多栋,掠夺粮食6000多万斤,大牲畜50000多头,公私财务约合50亿国币,奸污妇女千余人次。这些罄竹难书的罪恶让腾冲人强忍住悲愤的眼泪!</h3><h3><br></h3><h3> 收复腾冲的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也是少有的。天上有美国盟军飞机的数月轮番轰炸,地面有中国军队顽强地攻击,甚至有美国兵和中国军人一起冲锋陷阵,并且英勇牺牲。</h3><h3> </h3><h3><br></h3><h3> 在攻击腾冲城的中国军队的后面,是倾城出动的腾冲老百姓。他们在炮火硝烟、枪林弹雨中为军人们呐喊助威。尤其是腾冲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她们迎着日军的炮火齐声高唱中国歌曲,这在中国的抗战史上是独一无二的。</h3> <h3> 腾冲人知恩图报,建立了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这座全国最大的烈士纪念馆,来记录、缅怀、铭记这段历史。</h3> <h3> 滇西抗战纪念馆,是在和顺古镇,原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司令部旧址的滇缅抗战博物馆的基础上重建的。纪念馆外观结构,选用了腾冲本地特有的“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态。</h3> <h3> 一进纪念馆大堂,三面墙上呈矩阵式排列的1300顶钢盔,气势恢弘,瞬间恍若看见隔着历史尘烟悲壮而行的1300名入缅远征军。</h3><h3><br></h3><h3> 馆内7个展区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真实地记载了二战期间发生在滇西那段可歌可泣、难以磨灭的悲壮历史。展览的实物让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枪林弹雨、血雨腥风的战斗场景中。</h3><h3><br></h3><h3> 远征军野人谷的壮举,则记述了战争的残酷、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远征军的悲壮。</h3><h3><br></h3> <h3> 其中有几个展景细节让人回味:一把中国大刀和一支步枪组成一个代表“胜利”的英文“V”,旁边是一顶密密麻麻满是弹孔的残破钢盔。</h3><h3><br></h3><h3> 导游满怀深情地说:“刀、枪的组合代表硝烟,钢盔代表为这场胜利献出青春和生命的所有远征军和盟军战士。而相邻另一个场景,是不规则堆积的日军钢盔,这代表着日本侵略者的灭亡”。</h3> <h3> 走进博物馆大门,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和平鸽雕塑。</h3><h3><br></h3><h3> 雕塑的原型是当年美军士兵在战场上用炮弹壳做的和平鸽,这件文物是中美共同抗击法西斯、赢得和平的见证。</h3> <h3> 纪念馆侧面还建有“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它全长133米,镌刻着103141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美国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的人员姓名,极为壮观肃穆,且收集时间长达10年。 </h3><h3><br></h3><h3> 名录墙用腾冲当地的火山青石镌刻,象征着远征将士们坚强的意志;主题墙上镶嵌的是中缅印战区盟军服役徽标,左侧是“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八个魏碑大字,下方是铭记碑刻。</h3><h3><br></h3><h3> 名录墙主体由14个大面组成,曲折向前,不断升高,暗喻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14年艰难曲折的抗战过程,至中国远征军大反攻开始,全面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取得最终辉煌的胜利。</h3> <h3> 国殇墓园正门,国殇墓园埋葬着滇西抗战中为国捐躯的8000壮士。</h3> <h3> 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纪念日,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取楚辞“国殇”之篇名,修建了这座“国殇墓园”。李根源先生被誉为“云南第一人”,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的创建人。</h3><h3><br></h3><h3> 抗战期间,他四处奔走,坚决主张抗战,从1932年到1945年,李根源曾先后4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麻送国殇。</h3><h3><br></h3><h3> 墓园占地80多亩,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h3> <h3>李根源先生书之“碧血千秋”刻石</h3> <h3> 国殇墓园建有“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h3> <h3>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h3> <h3> 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h3> <h3> 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天地正气”的石碑特别引人注目。</h3><h3><br></h3><h3> 这块石碑四字中的“地”字,作者故意少写一竖。我不解其意,究其原因,听介绍,这是于老有意为之,称“抗战尚在进行,祖国失地还待收复,等抗战全面胜利后,再补写此笔”。观其字,听其言,于老坚定抗战的信念,强烈的爱国情怀溢于言表,感奋人心。</h3> <h3> 忠烈祠,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9618名阵亡将士题名碑石。</h3> <h3> 忠烈祠后圆锥形小团坡上,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的小碑,如似整齐划一等待出征的队列。</h3><h3><br></h3><h3> 纪念塔建于坡顶,坡上苍松翠柏,青草黄花,相伴着3168座排列整齐、挺然屹立的碑石,每块碑石上刻有一位当年攻城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h3><h3><br></h3><h3> </h3> <h3> 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埋日军尸于其中,并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名“倭家”,以示侵略者的失败。</h3> <h3> 这里安葬的是抗日战争中捐躯的中国军民,来这里的人,凭吊的不仅是逝去的亡灵,更是一段悲壮的历史。</h3><h3><br></h3><h3> 建馆人段生馗先生说的好,为什么要建馆呢?“仇恨应该化解,但是记忆必须永远地保存下去。我们这个民族就是由于没有仇恨导致了没有警醒,没有警醒就没有奋斗。我半辈子的努力就是做了一个警报,警醒每一个国民。”</h3> <h3> 滇西山水美不胜收,悲壮历史永世难忘。勿忘历史,正视历史,告慰亡灵,振兴中华。在抗战胜利73年后的今天,看着文物再回顾这段历史,中华儿女血肉长城铸就了中华民族魂,不免热血沸腾,肃然起敬。</h3> <h3> 走在滇西中缅边境线上,一边是和平宁静祥和,而另一边正在遭受着动荡的折磨。</h3><h3><br></h3><h3> 看到飘扬在国境线上的五星红旗,心中悠然升起自豪感和使命感。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记,发展需要稳定,且行且要珍惜。</h3> <h3> 唯有传承先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唯有铭记先烈的遗志,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h3><h3><br></h3><h3> 腾冲,这里永留为国为民的烈士忠骨,这里的碧血千秋永照世人之心。这是反思历史的去处,这是荡涤灵魂的场所。</h3><h3> </h3><h3><br></h3><h3> 让我们一起走进腾冲,踏在这片热土上,真真切切地用心去体会那份不可磨灭的情感……</h3> <h3> 美哉滇西行,壮哉滇西行!</h3><h3><br></h3> <h3>注: 中国远征军历史图片来自有关资料和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