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铁笼山,寻古三国

雨心

<h3><br></h3><h3> 9月16日,看阴霾的天空,透出一点亮色,天气预报,也是多云,青松通知我,按计划去访铁笼山。</h3> <h3>  我们一行五人,青松让我做向导~因为五人中只有我去过铁笼山,可惭愧的很,坐在车里,完全丧失了辨别能力的我,常常把路带到了岔路上去~岔路上不是水坑就是烂泥,或者走过了,常常还不得不问路,好在没有人责怪我,让我心里轻松了不少。</h3> <h3>鸳鸯镇红一方面军强度渭河纪念碑</h3> <h3>  青松和瘦马。</h3><h3> 青松酷爱历史,尤其精通三国历史,对三国历史耳熟能详。</h3> <h3>  铁笼山,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h3><h3><br></h3><h3> 铁笼山主要由堡子沟、灯笼缝、大士庵、水帘洞、姜维饮马井等景点组成。</h3><h3><br></h3> <h3>远眺铁笼山</h3> <h3>  铁笼山下的村民给我们细说登铁笼山的路线,还有当地人演绎的铁笼山传说:</h3> <h3>三国时期,姜维和司马昭大战,被司马昭围追到铁笼山,姜维箭袋掉落,被司马昭捡到,司马昭弯弓射姜维,姜维躲在树后,箭插入树身,姜维拔箭反射司马昭,司马昭被射中一眼,于是退兵。所以下面那个村子叫“丢底村”</h3><h3><br></h3><h3>另一个传说:山上有个庙,供奉的是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怀抱男童,当地求子的人偷偷把送子娘娘怀抱男童的小鸡鸡都偷偷的一点一点掐掉回去当药吃了,而且特别灵验,如今男童档下已成小洞……</h3> <h3>  雨后的山路,泥泞湿滑</h3> <h3>  </h3> <h3>  青松,捡到什么宝贝了?瘦马说,是姜维的裤腰带哦!</h3><h3> 据出土文物和地名资料考查,铁笼山确实是一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山脚田地,时常会有刀、矛、箭头等兵器出土,周围地名也多和军事有关。山北有"泄兵山",传说是姜维引兵攻坚的地方;另一村叫"马跛里",传为姜维战马受伤的地方;还有一村名"八营坪",传为姜维屯兵之处。<br></h3> <h3> 坐半山喝茶聊天,背倚翠绿色的铁笼山,一侧是悬崖峭壁,峭壁下是奇特的低耸的山峁,一侧是上山的路,远处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对面大坪村村后高耸的山峰像一对猫耳朵,再仔细看,其中一座又像一只大猩猩,极目凝望着远处。</h3> <h3>  这面土墙,据说是三国时期的遗迹</h3> <h3> 我们沿着村民指的大概位置攀缘而上,看不到路径,山势越来越陡,有些地方手脚并用,抓着石头或灌木才能上去,有的地方甚至没有灌木借力,十分危险。</h3><h3> 好在爬过第一个小山头,山民踩踏的路径清晰可辨,且小路沿山腰盘旋,或在灌木丛中,或在小树林里,没有了开始的危险,很多地方,甚至可以放开步子跑动起来,只是小路经常掩藏在浓密的树丛中,需用手拨开或弓腰穿过,树叶上湿漉漉的水珠,很快打湿了衣服、裤子和鞋,树干上湿滑的苔藓,把衣服抹得不像样子。</h3> <h3>能看见正在爬山的我吗?该处最为陡峭,有的地方斜度75度左右。</h3> <h3>第一个山头和第二个山头之间的垭口,从倒伏的草来看,从这里可以下山到背面</h3> <h3>林中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又松又软,蘑菇一簇簇一朵朵,有的十分肥大,色彩艳丽,煞是好看。</h3> <h3>终于披荆斩棘,到达第二座山峰峰顶,远眺对面,灰白的天空,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峦,被大雾弥漫,隐隐绰绰看得见轮廓。</h3> <h3>  林中突然起了大雾,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急忙寻原路返回。</h3><h3> </h3> <h3>  下山的马哥,树丛中只看得见红色的背包</h3> <h3>下山后的我,衣服全都变了颜色,狼狈不堪</h3> <h3>  从漳县当中岭远望铁笼山,此处是看铁笼山最佳地点。若是油菜花开时节,铁笼山下,黄绿相间,一派生机盎然;再或者初春时节,满山桃杏花粉白的颜色像一片烟霞,晕染着铁笼山四周,一千多年前战马嘶嘶,鼓声隆隆,蜀魏大战的历史早已成为过眼云烟,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极少有人来凭吊和寻访。</h3><h3> </h3><h3> </h3><h3> </h3><h3><br></h3> <h3>  姜维雕像。</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