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记得住的乡愁

顺其自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手机拍摄】</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献给曾经生活过的这片故土</b></p><p><br></p> <p><b>【引言】</b>故乡,是每个游子魂牵梦绕、心心念念的地方。故乡既是生命的原点,也是人生的起点,更是心灵的归宿,无论何时何地,故乡的情结都始终植根于记忆的最深处……</p> 厚重的历史 <p>城厢是我的故乡,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内,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灿烂、底蕴厚重,至今不仅保持着古代县治的城镇格局,而且保存着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p> <p>城厢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享有“四川优秀人文特色古镇”、“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等殊荣。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厢现在是亚洲最大的国际铁路物流港和新丝路的欧陆门户,欧陆文化和天府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深度融合、和谐发展,千年古镇迎来了历史性的蝶变并迈向国际化,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p> <p>图为清代嘉庆版县志中的城厢镇地图,因城镇格局与成都的龟背格局极其相似,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南方的起点,也是周边物资集散要地,素有“小成都”之称。</p><p><br></p> <p>图为长达近千年的县衙及民国时期金堂县政府的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被改作幼儿园,笔者幼时也曾在此就读。</p> <p>位于东街明教寺旧址的原金堂中学,其校门为法国教堂式建筑。原国务院总理李鹏9岁时曾随母亲赵君陶在这里生活,其母为中共地下党员,时任金堂中学女生部训育主任。</p> <p>位于东街的绣川书院,是四川省唯一保持完好的古代县级最高学府,始建于宋代,是成都平原上修建较早、规模较大、藏书较多、声誉较高的书院之一,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位于家珍公园正大门的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大将军烈士雕塑,“我老彭收功弹丸”为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所题写。</p> <p>彭大将军专祠是由孙中山大总统批准而建立,祠内纪念碑的碑文分别由民国政要戴季陶和林森所撰写,祠内珍藏有孙中山、蒋介石、孙科、宋子文、孔祥熙、李宗仁、冯玉祥、于右任等国民党元老题写的扁额,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这是位于家珍公园的邓公楼,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将军在此主持召开出川抗日的重大军事会议,会后,邓锡侯将军随即率领所属三个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战史上用川军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气壮山河的不朽篇章。</p> <p>八年的浴血抗战,川军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牺牲与重大贡献,这是位于家珍公园内的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p> <p>金刚池始建于明代,原为川西著名古刹明教寺的界地,民国时为纪念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烈士改名为家珍公园,现为成都市重要文化地标。</p> 灿烂的文化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悠悠岁月中,城厢古镇积淀了灿烂而又丰富的人文文化、宗祠文化、院落文化、美食文化、茶馆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其中尤以学风浓厚、人文蔚起而使得城厢古镇盛名远扬。</span></h1><p><br></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人文文化】</b>城厢自古人杰地灵、文气充沛,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即使在八年抗战最为艰难困苦时期,这个小小的古镇就拥有4所小学、3所中学、1所大专,古镇人文文化的氛围之浓可见一斑。</p> <p>这是百年老校金堂中学的旧址,1934年,国民党元老、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民国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来金堂祭祖时曾向学校赠予大量图书,学校为此而建立了季陶图书馆。</p> <p>最能集中体现城厢人文文化的当属绣川书院,而人文蔚起则是城厢人文文化的精髓。在八百多年的时间里,这片圣地先后培育了北宋理学家谢湜、清代文史学家张晋生、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当代哲学家贺麟、当代植物学家何铸、当代著名学者何寿、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等一大批能人志士。</p> <p>古镇历来人文气息浓厚、文化教育事业兴旺以及绣川书院的声名远播,历史上,王勃、李商隐、苏东坡、陆游、杨慎、李调元、于右任、张大千等一大批文人墨客曾慕名来此或游览或采风或生活,不仅为古镇增色生辉,也为古镇文化的蓬勃发展与不断创新注入了强劲的活力。</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宗祠文化】</b>历史上,城厢是一个移民较多、客家人聚居、包容性很强的地方,宗祠文化十分发达,至民国时期各类祠堂高达38个,如同散落的珍珠随处可见,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有陈家祠堂、盖宗祠堂、曾家祠堂、沈家祠堂等。</p> <p>座落于西街的陈氏宗祠,是城厢古镇现有祠堂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个。历史上陈姓是城厢第一大姓,素有“陈半县”之称。陈氏祠堂的遗存对于研究祠堂文化、客家文化和古镇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院落文化】</b>院落在城厢古镇中星罗棋布、比比皆是,逾百年历史的大小院落有73处。斗转星移,一代又一代的城厢人相继走出了这些传统院落,但是,无论他们身处何方,都始终难以忘怀在院落曾经生活过的那些经年累月,这些院落承载了生命的起点、儿时的欢乐、青春的梦想、家庭的温暖、邻里的友情……而所有这些都是镌刻在城厢人骨子里的血脉之情、思乡之愁。</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美食文化】</b>城厢古镇犹如雅俗共赏的时光老人,不仅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市井味浓的民间美食。不管时间过去多远,也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说到家乡的美食,城厢人都会情难自禁、味觉顿开、滋味绵长。</p> <p>城厢人忘不了那些已随时光走远的古镇美食,常常津津乐道于曾经的女儿食堂、清真食堂、供销社食堂、小东食堂、西街小食店、三得利腌卤等知名老店。而之所以缅怀这些过往的美食,不仅仅是因为味觉之美,还有珍藏在城厢人心中那个时代的美好记忆。</p> <p>城厢人忘不了那些走街串巷的美味小吃,以及那些亲切而又熟悉的吆喝声。每当一想起街头巷尾那些诱惑难挡的豆花、凉面、凉粉、甜水面、酸辣粉、麻辣烫、锅盔包凉粉等美味小吃,心中的愉悦与思念就溢于言表。而在这些美食一路陪伴下长大的城厢人,即使远在他乡,也难以忘记那些早已刻骨铭心的家乡味道。</p> <p>城厢人忘不了那些众口称赞、垂涎欲滴的陈孃甜水面、李孃冒菜、扫把街麻辣烫、彭老大肥肠粉、素华小笼包、轴承厂宿舍麻辣烫、城厢中学门前王锅盔等。有些美食已成往事,但这些经典的、绝美的家乡味道却永远地、深深地刻在了城厢人的味蕾与记忆之中。</p> <p>城厢人也忘不了现在的北街伊斯兰风味、陈家祠堂的老板川菜、老南街羊肉汤、西街郑记酸辣粉、八仙桥叶记腌卤、古镇麻辣烫、秋玉巷甜水面、南街刀削面、下北街田喔味、东街庆森名小吃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些不仅是当今城厢人情有独钟、魅力难挡的诱人美食,更是千年古镇美食文化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p> <p>时光在变,古镇在变,人也在变。唯有不变的是城厢人对家乡美食的执着情怀,以及蕴藏在这些美食背后一连串的动人故事,它们既是城厢古镇在漫长岁月中沉淀下来的优秀美食文化,更是远在他乡的城厢人最美的家乡记忆与最浓的家乡情怀。</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茶馆文化】</b>自古以来,茶馆遍布于古镇的大街小巷,成为了百姓日常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代又一代的茶客们,他们在这里谈天论地、休闲娱乐、优哉乐哉,闲情逸致地享受着四川人独具的那种悠闲自在、滋润安逸的慢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文化就是解读古镇文化的一把钥匙。</p> <p>位于西街的义全茶馆是城厢古镇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百年老茶馆,昔日风采虽然不再,但它仍然是当今城厢人茶馆文化记忆深处中最有历史感的见证。</p> <p>如果说一壶水是一段人生,那么一碗茶就是一个故事。在悠悠岁月中,城厢古镇的茶客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日复一日的在茶水中细品着自己的百味人生,坦然而又从容地走过了生命的经年累月。</p> <p>【民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厢古镇的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并得到了充分的继承与发展,尤其是民间传承下来的板登龙、连萧、川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更是颇具特色、经久不衰,既丰富了市民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彰显了古镇独具魅力的优秀传统文化。</p> <p>延续至今的古镇民俗文化之春活动,精彩纷呈、热闹非凡、长盛不衰。在漫长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城厢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性地演绎着古镇薪火相传、魅力独具、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p> <p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助推下,城厢古镇迎来了历史性的蝶变并积极地迈向国际化,在第29届城厢之春民俗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外国友人首次组队参加,天府文化与欧陆文化得以友好交流与融合发展,千年古镇由此而揭开了崭新的篇章。</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宗教文化】</b>城厢曾经是一个宗教文化十分兴旺与通融的地方,其中尤以千年古刹净土寺和川西第一丛林明教寺最为著名。由于历史原因,净土寺、明教寺、东岳庙、城隍庙、川祖庙等已不复存在,现仅存寿福寺、三清观两座宗教场所,文庙、武庙、明教寺遗存有部分珍贵的建筑。</p> <p>城厢文庙始建于宋代,距今近千年,庙址位于城厢老粮站内,现仅存部分建筑,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存单位。</p> <p>城厢武庙始建于明代,近邻老城厢中学,其建筑高度超过文庙,为全国所罕见,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明教寺始建于明代,曾被誉为川西第一丛林,现仅存明教寺的正殿觉皇殿,殿内供奉有一尊金碧辉煌的大佛,现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位于西街的三清道观始建于1612年,观内有一座现川西平原难得一见、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清古戏台建筑。</p> <p>寿福寺始建于清代乾隆时期,位于家珍公园内,寺内善男信女众多,香火旺盛。我的母亲从小信佛,早年在此皈依并在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印记。</p> 杰出的人物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厢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北宋理学家谢湜;明代工部与刑部尚书杜铭;明代御史敖选、李佶;清代文史学家张晋生;清代二品按察使何元普;清代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大师魏长生。近代史上著名的有: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抗战将领余锦源;当代土壤学家彭家元;当代植物学家彭传直;当代哲学家贺麟;当代植物学家何铸;当代著名学者何寿;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等。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更是城厢人永远的骄傲。</span></h1><p><br></p> <p>彭家珍(1888-19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在刺杀清廷重臣良弼时壮烈牺牲。孙中山大总统亲自参加了彭家珍的追悼仪式,批准在其家乡修建专祠,并为烈士题词。蒋介石、孔祥熙、李宗仁、孙科、宋子文等民国政要均为烈士题词。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向烈士家属签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p> <p>余锦源(1904-1951)黄埔军校二期,抗战将领,曾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第14军、第72军中将军长,中央警官学校中将副教育长。</p> <p>彭家元(1897-1966)当代著名土壤肥料学家,早年赴美深造,获农学硕士学位,1924年学成归国,先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农学院系主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p> <p>贺麟(1902-1992)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1919年考入清华,后赴美国留学并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是“新心学”思想体系的创建者,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东方黑格尔。</p> <p>流沙河(1931-)原名余勋坦,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家。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因所著《草木篇》被点名批判而回到城厢镇接受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调回四川省文联,著书丰富,其诗歌《理想》被收录到中学课本之中。</p> 淳朴的民风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沧海桑田、岁月绵绵。这座写满人文历史的古镇,即便走过百年千年,至今依然体现着川西坝子闲适恬静、知足常乐、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百姓生活或许谈不上富足,市井生活却波澜不惊,始终保留着淳朴的民风,原真的生活气息随处可见,如同百年的老酒越陈越香。</span></h1><p><br></p> 永远的乡愁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家乡是一首老歌,越唱越欢;家乡是一坛老酒,越陈越香。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但住过的旧宅、走过的老街、穿过的古巷、淌过的河流、上过的学校、吃过的美食……所有这些记忆都已深深地镌刻在骨子里,成为了城厢人生命中最美最浓的乡愁。</span></h1><p><br></p> <p>走过的古街</p> <p>住过的老宅</p> <p>穿过的旧巷</p> <h3>踏过的小桥</h3> <h3>淌过的小溪</h3> <h3>赶过的集市</h3> <h3>上过的学校</h3> <p>品过的味道</p> <p>坐过的茶园</p> <p>沧桑的古巷</p> <h3>斑驳的院墙</h3> <h3>熟悉的巷口</h3> <p>家珍公园一角</p> <p>槐树街一角</p> <p>八仙桥一角</p> <h3>余家湾一角</h3> <p>桑园巷一角</p> <h3>奎阁巷一角</h3> <h3>平仓巷一角</h3> <h3>九思巷一角</h3> <p>上寿巷一角</p> <p>糠市巷一角</p> <p>半边街一角</p><p><br></p> <p>每一间旧宅都蕴藏着时光的故事,每一条老巷都印满了历史的足迹,每一个牌号都烙下了时代的印记,而我的每一个回忆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你可曾记起这些年代久远、凋零破败、已然回不去的老屋,那是历史的痕迹,那是岁月的沧桑,那是游子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念想与剪不断的乡愁……</p> <p>袅袅炊烟最能让人想起的是妈妈的味道,而今炊烟已了无踪影,剩下的只有那愁肠百转、思念绵长的不尽回忆……</p> <p>这些从老墙角里顽强生长出来的小草,仍然一年又一年、一日复一日依依不舍地伴随着这些老宅静静地度过它们最后的时光……</p> <p>曾经的护城河早已面目全非,但依旧会在不经意间勾起城厢人对往事的深情回忆……</p> <p>阳光深情地眷恋着正在消逝的千年古巷,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温柔铺洒在青青的石板路上、铺洒在片片的小青瓦上、铺洒在那饱经沧桑、斑驳陆离的老墙上……</p> <p>繁华落尽,如梦无痕。多少街头巷尾的房屋、院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渐渐的消失……</p> <p>这些历经沧桑而又孕育了无数生命与希望的民居院落,给我们留下了的不仅仅是美好和隽永的记忆,还有这最后的凄美与酸楚的告别……</p> <p>凝视着这些曾经辉煌而又饱经沧桑的老街老巷老宅,而今已是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去楼空。纵使坚信明天的城厢一定会更加美好,但心中依然会留下些许的无奈与不舍,而这一切也终将与那些美好的记忆成为心中的永恒——这便是那一生都魂牵梦绕、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