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p><p class="ql-block">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p><p class="ql-block">我想任何一个人读了这首词,都能够想象得到,纯真且喜欢幻想的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仓皇辞别祖庙之后,那离去的苍凉背影及凄凉心境。</p><p class="ql-block">国破之时,李煜刚好四十岁,所以他沉痛地写下了“四十年来家国”这一句,又以“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述尽了南唐曾经的繁华,可是这一切都断送在自己的手中。临行前,李煜向祖庙作最后的辞别,面对南唐列祖列宗的画像,我们完全可想像出,此刻李煜的心情是悲痛至极,也是懊丧至极,可是悔之晚矣。一句“几曾识干戈”既是李煜的反思,也是李煜的无奈。懦弱的李煜悲痛至极,只能“垂泪对宫娥”了。</p> <p class="ql-block">公元976年的正月初四这一天,宋太祖赵匡胤登上了明德门城楼,举行了接受献俘的仪式。李煜这批俘虏人员都身着素服,在城楼下听候宣判。太祖赵匡胤在当场责备了几句后,如同他以往对待其他降王、降将都给予高官厚禄一样,随即封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只因李煜多次违抗皇命,太祖又封他一个带有调侃意味的头衔“违命侯”,并赐给早已为李煜准备好的仅次于帝宫的豪宅一座,享受王侯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一日,赵匡胤在宫中设宴,席间突然问李煜:“朕闻卿在江南每逢设宴或赴宴,都要呤诗填词,能否举出最为得意的一联供朕欣赏?”李煜沉思片刻,书生气十足地诵出自己《咏扇》中的一联:“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赵匡胤听罢,爽朗大笑:“妙哉,妙哉!”当众评论道:“好一个翰林学士!”</p> <p class="ql-block">然而, 李煜尽管还享受着比较优厚的经济待遇,但面对从皇帝到囚徒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仍让他感到从天上跌至地狱。他无法像与他命运相类似的南汉皇帝刘鋹那样,在投降后能屈能伸,生活照样过得潇洒自如、滋润自在。</p> <p class="ql-block">提起南汉皇帝刘鋹,当年可算是够荒唐的一个皇帝了。他在位时,读书的士子中了进士、状元后,都要先阉割后才能重用。因为在他看来,百官们有家有室,有妻儿老小,肯定不能对皇上尽忠。有些趋炎附势的人,为了做官,居然割了自己的阳具,以求进用。于是南汉国几乎成了阉人之国。十二年前,李煜奉赵匡胤的命令写信去劝降时,他勃然大怒,把劝降书撕得粉碎,并把李煜臭骂了一顿,气焰嚣张。可是,刘鋹投降后,其表现却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宋史》记载,刘鋹被押送至宋京都汴梁(河南开封)时,太祖责问刘鋹荒唐暴虐之罪时,刘鋹向伏地叩头狡辩:“臣僭位之时,年方十六,龚澄枢、李托等,皆先朝旧人,每事悉由他们做主,臣不得自专,所以臣在广州,澄枢等才是国主,臣反似臣子一般,还求陛下垂怜!”他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得一干二净。宋太祖是个英明之君,自然不会相信刘鋹的话;但太祖也是少有的厚道之君,既然刘鋹如此振振有词,也就顺势赦免了刘鋹,还赐锦衣冠带,授予官职。大宝十四年(971年),还被封为“恩赦侯”。刘鋹能言善辩,每次朝见皇帝时总是口若悬河,谈笑风生,因此太祖时常召他入宫并赐御筵,听其谈论,以为笑乐。赵光义继位后,刘鋹又变着法子讨赵光义欢心,当赵光义准备出兵攻打北汉时,他在赵光义面前手舞足蹈:“哎呀,朝廷威德遍及,四方僭窃之主,今日尽在座中,太原不日可平,刘继元马上就来,为臣我率先来朝,到时候,我希望能执棒站在殿上,充当诸降王之班首。”一席话,说得宋太宗哈哈大笑,于是“赏赐甚厚”。</p> <p class="ql-block">而李煜则不同,他深深地沉浸在亡国的痛苦之中。为排解心中的痛苦,他常常杯不离手,不分昼夜地喝酒,以此寄情梦幻,借酒浇愁,麻痹自己。然酒力一过,一觉醒来,哀愁悲苦又涌上心头,于是发自肺腑提笔写下一首又一首哀感动人的词篇——</p><p class="ql-block">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p><p class="ql-block">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望江南》</p><p class="ql-block">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p><p class="ql-block">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史上,亡国君主不少,但在亡国之后仍然不改真情,不顾一切地倾诉亡国之恨和家国之恋的的君主,大概就只有李煜一个人了。</p><p class="ql-block">赵匡胤也够宽洪大量,对此只是一笑置之,不过对李煜每日供应的酒量,由每日三石逐渐减少,至最后停止了供应,因为他担心李煜长期如此下去,会把身体饮坏了。</p><p class="ql-block">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深夜,谁也料想不到一向身体健硕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崩。对于赵匡胤是如何死的,正史没有清晰的记载,后人议论纷纷,有“烛光斧影”之说,以其弟赵光义的嫌疑最大。</p><p class="ql-block">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又恢复了对李煜每日三石酒量的供应,并每月增俸三百万钱。表面上是更加优待李煜了,但实际上是外宽内忌,暗地里安排了许多耳目,监视李煜的一言一行。从此,李煜成了一个住在华丽住宅但没有人身自由的“高级囚徒”。</p><p class="ql-block">赵光义远不如太祖厚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心胸狭窄,卑鄙无耻的小人。野史记载:小周后常常被宋太宗召进宫内,一住就是好多天。</p><p class="ql-block">对此,南宋高宗朝的王铚在其专门其记载北宋时期的朝野遗闻《默记》中,引用北宋文人龙衮的《江南录》说:小周后随后主李煜“归朝”后,被封为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默记》和《江南录》虽然都属于野史笔记,但想必不是空穴来风。如果属实,这对李煜来说是极大的污辱,他那颗已经伤痕累累的心灵将再度受到重创。</p> <p class="ql-block">李煜为人太纯真率直了,面对亡国后痛彻心肺的种种感受,他毫不隐藏地、赤裸裸地写入词中。在词中,他像一个不黯世事的小孩不停地向人哭诉:</p><p class="ql-block">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p><p class="ql-block">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p><p class="ql-block">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p><p class="ql-block">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p><p class="ql-block"> 金琐忆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p><p class="ql-block">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李煜这类怀念家山故国,感叹身败心痛的词作很快就传到了江南,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不胫而走。消息传到京师,赵光义获息后,太为恼火,心中的怨恨和忌恨陡然而生。在赵光义看来,大宋朝对待李煜这个降王,可谓仁至义尽,古今少有了。在汴梁,李煜的府第规格仅次于当朝皇帝的宫殿,不要说一般的皇亲国戚,就连京兆府伊、秦王赵光美的衙署也无法与之相比。可是李煜对此还不知足,整天唉叹什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是可忍,孰不可忍!赵光义对李煜的猜忌之心越来越重,杀机渐起。</p><p class="ql-block">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夕日,是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此时的李煜,越是佳期便越显悲凄。看着眼前凄清的太尉府,回想起江南时节群臣祝贺,赐酒赐宴,歌舞欢饮的热闹场景,好生伤感,几杯酒落肚后,借着酒劲,一阙《虞美人》挥笔而就——</p><p class="ql-block"> 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p><p class="ql-block">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很快就有人将李煜新写的词一字不漏地报告给了赵光义。当赵光义听到“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一句歌词后,顿时大怒,立刻召弟弟赵廷美进宫,叫赵廷美连夜给李煜送去一瓶御酒,庆贺他过生日。</p><p class="ql-block">赵挺美平日嗜好诗词歌赋,他异常欣佩李煜的诗艺才华,两人来往密切,颇具私谊,于是欣然接受了赵光义的差遣。但是他不知道,赵光义已经在这壶酒里下了慢性毒药。</p><p class="ql-block">李煜为人纯真,一看来的是平时关系很好的赵挺美,丝毫没有防备,赵挺美走了以后,喝下了赵光义赐的这壶毒酒。七月初八凌晨,李煜五内剧痛,全身痉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和呻吟后,最后头脚缩在一起,痛苦地死去,死时年仅四十二岁。</p> <p class="ql-block">李煜死后,赵光义虚情假意赠予太师头衔,又追封吴王,谥号:文宪昭怀孝愍皇帝。还特诏辍朝三日哀掉。同年十月,又以王礼葬隆重地将李煜葬于洛阳北邙山。</p><p class="ql-block">李煜下葬后,赵光义还采纳了臣下谏言,召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徐铉念于故旧情谊,欣然接旨。但一经构思,便深感进退两难。因为他是李煜旧臣,不忍违心对李煜大加贬抑;而李煜又被当朝天子鸩杀,又不能如实叙事评说。于是,便惴惴不安地寻机向赵光义面奏:“臣乃吴王李煜故旧,今日奉诏为之撰写碑文,当尽驽钝之力,倘蒙陛下宽宥,容存故主情份,臣方敢秉笔。”赵光义为沽名钓誉,特准徐铉的请求。</p><p class="ql-block">徐铉解除了后顾之忧,便放开胆量,笔走龙蛇,在《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并序》中,全面,公正地评述了李煜一生为人为政为文的成败得失 ——</p><p class="ql-block">李煜为人“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乾之教”,即李煜为人善良且信奉佛教,对他人的不幸与苦难,有着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既宽人又爱物,“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唯恐其闻”,“草木不杀,寓鱼咸遂”。遗憾的是,他囿于经义,不善变通,结果,物极必反,善心恶报,到头来,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自食苦果。</p><p class="ql-block">李煜为政则躬行仁义,以“周孔之道”经国化民,发号施令。然而在五代十国“用武之际”的乱世,这种治国安邦之策已无济于世。因而,始则“贬大号以禀逆”,终则“寰宇将同”之时,为北宋“威德所及”。</p><p class="ql-block">李煜为文独具特色,“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动晓音律,精别雅郑。”他不仅著有雅颂文赋凡三十卷,杂说百篇,堪称“天纵多能”的旷世奇才。</p><p class="ql-block">李煜死了,但他所作的从此在大江南北传唱开来。</p> <p class="ql-block">一千多年过去了,李煜的躯体与灵魂早已化成千年的尘灰、千年的风了,只是当我们在春雨秋风里,读着他的词,每每想到他的那个富贵又悲惨的人生历程时,轻轻地吟唱着他那万古流芳的词句时,又无限同情、无限感伤、无限感叹。同情他一生的短暂,感伤他一生的凄凉,又感叹他那多愁善感的情怀,感叹他那充满魅力的词句。</p><p class="ql-block">李煜的形象仍借助其作的不朽词篇,依然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引《南唐杂咏》来形容南唐末代君主李后主的诗句,真可谓一语中的。清末词人王鹏运还称李煜为“词中之帝”。</p><p class="ql-block">李煜在文坛艺苑中独领风骚的词宗形象,直至今天引人瞩目。他的词精炼、明净,简洁如话,却又含蓄丰富,余味无穷。更重要的是,李煜永葆纯真率直的“赤子之心”,他不黯世事,始终保持着善良率直的纯真个性,无论在春风得意时歌舞宴乐,还是在沦为阶下囚的愁恨哀伤,所作的词都是他当时真实情感的深情流露。</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生命的后期,对于纯真率直,不谙世事的李煜来说,由于从一国之君一下子变为阶下囚的环境突变,让他陷入痛苦的深渊。于是他就像一个感情脆弱,天真善良的孩子,把他被幽囚后的愁苦、绝望以及对南唐故国的深深爱恋和忘国的悔恨,绝望之情一泄而出。无论是《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如一梦;或是《浪淘沙》中“一任珠帘闲不卷”的满怀愁绪,以及“梦里不知身是客”的伤感,都是李煜的真情流露,纯天然而成。</p><p class="ql-block">而《虞美人》更是李煜的上乘之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唱出了人生的悲哀,也唱出了人生的魅力。人生在世,悲愁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因而李煜的词让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以此抒发自己类似情感,并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从而得以传诵千古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不想当皇帝的风流才子却不幸当了皇帝,这真是一种悲哀。当了皇帝亡了国却又给世上留下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这或许又是中国文学的幸事。</p><p class="ql-block">葬送了南唐的江山社稷、政治上一无作为的李煜,凭他真诚赤子之心,用血泪写成的词却是不朽的,为热爱诗词的人们所吟诵,所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