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无心插柳之旅 吾心久仰之地</b></h1><h5>八月底就开始与老友策划秋游之旅。原本是计划国庆期间先来个福州霞浦天姥山四天休闲游,再到十月中去稻城亚丁来个金秋四天之旅……教授一向公务繁忙,九月初定下二十九日开始四天甘南学术会议的行程。于是,建议我们三人去兰州与他汇合自费来个甘南之行!但一是时间不合,二是秋季的甘南百花凋敝,让我提不起兴趣!我随口而出:到了兰州,就去敦煌了!不想老友一拍即合,毅然决定舍夫与我们俩结伴出游敦煌!国庆游人鼎盛,九月初己一日一价,赶紧下手预定了国庆六日三人的行程安排.....</h5><h5>敦煌,久仰大名!第一次认真全面了解河西走廊、敦煌,是因为1981年看过央视与日本NHK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丝绸之路》电视系列纪录片,史无前例的中外大制作,据说动用了军队协助,场面宏大!并因此在国内外引起“丝绸之路”热!虽然当时我家电视只是九寸的日立黑白电视,但至今我还对武威的马踏飞燕、敦煌的飞天壁画、荒漠戈壁的波斯骆队仍有依稀的记忆……后来看过动画片《九色鹿》,就是根据莫高窟壁画的故事改编的;大学时,程焕文老师的《中国图书馆史》,让我第一次全面了解了当年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故事、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美国人华莱士、俄国人、日本人的接踵掠夺,更扼腕于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之后就一直十分留意有关敦煌的各种信息,更是在心中向往之.....</h5><h5>甘肃人文历史厚重、山川地貌雄浑,值得一看的景点太多!这次以敦煌为主线,来回走兰州,时间控制在六天,于是就选择了河西走廊这条线!行程原因就只能从张掖开始,河西四郡只走三郡,不到武威了!相信已经基本能对河西走廊有个大致的了解.....</h5> <h1><b>一条河西走廊 半部中华史</b></h1><h5>河西走廊是指甘肃中间介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的长长峡谷。它东起乌峭岭,西至星星峡,因其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它长达一千多公里,是通往新疆的长廊,更是丝绸之路的长廊。</h5><h5>河西走廊实际上是汉武大帝爱将霍去病从匈奴人手里硬抢过来的!秦汉时期,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进犯中原。秦始皇以修长城做为抵御手段,之后的历任王朝基本都是采用消极抵御、忍让和亲的策略。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则想从根本上消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一是军事上启用卫青、霍去病等青年将领,主动出击,穷兵黩武二十余年,最终将匈奴打得七零八碎。战神霍去病更是两次长途西征,武力占据河西走廊;二是派特务头子、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卧底收集情报,第二次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三是将汉长城从令居延伸到阳关、玉门关,熢燧甚至深入轮台,用以抵御匈奴;四是在这条长城南面,迅速设置河西四郡,即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沙州),将7万户,28万的汉人迁移至此,将河西地区逐步由游牧地区改造成农业区,打通与新疆天山以南农业区的联系,彻底“隔绝羌芮”、断了匈奴的右臂,让匈奴再也无法与西羌联合作战……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筑长城”!</h5><h5><font color="#333333">二千多年来,从张骞凿空西域开始,霍去病扫平匈奴、法显、玄奘西去天竺、隋炀帝举办“万国博览会“宴请西域诸国,再到盛唐的丝绸之路,后有大元帝国在凉州与吐蕃会盟、左宗棠抬棺西征……河西走廊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的传奇故事,许多耳熟能详的诗句亦出自其间!</font></h5><h5>一条河西走廊,半部中华史!行走其间,恍若时空穿越.....</h5> <h3><b>祁连山北麓 多姿多彩的地理地貌</b></h3><h5>大学时,最自觉选修的一门课程就是《旅游地理》。由现在中大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老师上课,当时他还是个讲师。记得他对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特别情有独钟。通过这门课,我知道了地形与地貌的关系。地形一般指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五个基本地形。而地貌是指小范围的地质特征,地貌附属于地形。中国主要的地貌有重力地貌(山区的)、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后面三种地貌的景观比较独特……</h5><h5>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滋润了被一片荒原包围的河西走廊!其实,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两省的界山,北面是甘肃的河西走廊,南面是青海的草原。祁连山东西长约1000公里,宽300公里。它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山岭,而是由一群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山与宽谷盆地平行排列组成的。在祁连山北麓,既有海拔4000-5000的冰川地貌、低处也有谷地、河流、草原、戈壁、沙漠。一路向西,都有祁连山相伴,风景优美,从七彩的丹霞到荒凉的雅丹,从水草肥美到沙漠戈壁,一一展现,活脱上了一堂中国地理大课……</h5> <h1><b>六日行程</b></h1><h5>第一天 10月2日</h5><h5>早上入住皇冠假日酒店</h5><h5>午餐 忠华手抓大王总店(小西湖)</h5><h5>甘肃博物馆、兰州中山铁桥、张掖路步行街</h5><h5>晚餐 马老六清真餐馆(通 渭路店)</h5><h5>第二天 10月3日</h5><h5>兰州西站动车去张掖西站,途经西宁、山丹军马场;</h5><h5>午餐后七彩丹霞、冰沟丹霞;</h5><h5>三个小时大巴到酒泉酒店入住;</h5><h5>逛酒泉夜巿,看钟鼓楼夜景;</h5><h5>第三天 10月4日</h5><h5>登嘉峪关、爬悬臂长城、看长城第一墩</h5><h5>午餐后五个小时大巴到敦煌沙州阳光大酒店入住;</h5><h5>快吃驴肉黄面,观看“敦煌盛典”</h5><h5>第四天 10月5日</h5><h5>参观莫高窟;</h5><h5>午餐后,鸣沙山月牙泉骑骆驼、坐沙地越野、观落日</h5><h5>逛敦煌沙州夜市、品敦煌菜</h5><h5>第五天 10月6日</h5><h5>大巴行驶三个小时到敦煌雅丹魔鬼城,</h5><h5>地质公园午餐胡焖羊肉饼,大巴一个半小时到玉门关小方营遗址,</h5><h5>敦煌火车站晩餐后,乘“敦煌号”旅游火车十二个小时返回兰州</h5><h5>第六天 10月7日</h5><h5>早上八点抵兰州火车站,</h5><h5>快速游览白云观、黄河滨河风情线、黄河母亲雕塑</h5><h5>乘机返穗</h5> <h1><b>兰州 甘肃省会的变迁</b></h1><h5><font color="#333333">这次穿越河西走廊的起点与终点都是兰州。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是唯一黄河穿越城区的省会城市,中国的黄河之都。西汉设立县治时称“金城”,取“金城汤池”之意。隋文帝时,因城南有皋兰山,改称“兰州”。</font></h5><h5>很多人因为拉面而知道兰州。我则是因为小时候看仲星火主演的喜剧片巜今天我休息》。记得戏里有个角色,是个上海支边工程师“罗爱兰”,因为支边“兰州”而爱上“兰州”,并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爱兰”。由此知道,兰州是个工业城市.......</h5><h5>甘肃的省名,取自甘州(张掖)、肃州(酒泉)的首字合成。因此,简称“甘”,又因地处陇山以西,又简称“陇”。甘肃是个深受大汉雄风影响的地方,很多的地名都源自汉朝,源于战神霍去病,像“武威”就是战神大败匈奴,占领河西后,因汉军武功军威到达河西得名。水草丰美的武威则成为当时凉州(甘肃)的省会。到了唐代,因军事需要,省会迁至张掖。到了清代又因为军事经济的变化,省会又东迁至兰州!</h5><h3><br></h3> <h1><b>甘肃博物馆 一个并非被大众低估的博物馆</b></h1><h5>提起博物馆,国博、南博、卾博、陕博、豫博感觉是大馆。甘肃博物馆,作为一个非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以为会是一个被大众低估的博物馆。但国庆第二天下午二点半去到,依然要排队入内,国人的素质正在不断提升.....</h5><h5>“丝绸之路三千里 黄河文明八千年”。甘肃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处丝绸之路东段的甘肃,更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博物馆内的“甘肃丝绸之路文明”馆是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展览,其中的丝路文物是其它馆难以项背的!在此,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前奏、开拓、繁荣到绵延的发展历程,让人进入千年丝路的文明深处......</h5> <h3><b>铜奔马(马踏飞燕) 镇馆之宝的故事</b></h3><h5>铜奔马(马踏飞燕)是东汉青铜器,是甘肃博物馆最珍贵的文物,被誉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1983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h5><h5>马踏飞燕,是武威雷台出土的青铜车马仪仗队中的一个。这批文物是被当地农民挖防空洞时发现的,并当废品出卖的!后被武威文化馆追回,并上转甘博。但一开始不受重视,被随意弃置于库房!1971年,郭沫若到甘博参观大云寺出土的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在库房无意发现马踏飞燕,大为赞赏,才让它名扬天下.....</h5><h5>车马阵中,只有这一匹马,三足飞扬,一足踏燕,意味着它是真正的“天马”。据说,铜奔马刚刚出土时,马面上还有彩.....同时,由于是盗墓之物,到底车马阵应该怎么摆、马踏的到底是飞燕还是龙雀.....还有诸多迷题有待求证!</h5><h5><br></h5><h3><br></h3> <h3><b>驿使图 千年前的快递小哥</b></h3><h5>一骑绝尘,从历史深处飞驰而来的身影!《驿使图》是出土于嘉峪关新城的魏晋墓壁画中的精品。一个邮驿使骑稳坐于四蹄腾空的红鬃马上,左手举木牍文书(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上的ETC,见者马上通关),右手持马缰,急驰而过,马尾飘起.....传说驿使面上五官独缺嘴巴表明其必须严守秘密的职责!</h5><h5>1982年,邮政部以《驿使图》为原型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1994年发行的邮政储蓄绿卡也是以此为原型!由此,《驿使图》悄然成为了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h5><h5><br></h5> <h3><b>元代玻璃莲花托盏 元代上流社会的茶具</b></h3><h5>这套托盏出土于元代陇西蒙古望族汪氏家族墓群。流光溢彩、玲珑明艳、格调非凡.....据文博界研究,这套玻璃茶具极有可能产自中亚!元代,我国饮茶方式有了较大变革,开始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或冲泡!看来当时的上流人士对茶具还是十分考究的!</h5> <h3><b>人头型器口彩陶瓶 五千年前的套娃</b></h3><h5>甘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彩陶最发达的地区。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彩陶”陈列展示了近400件彩陶精品。这些史前彩陶在我看来极似当代抽象派艺术,有的甚至超越当代.....</h5><h5>这件人头型器口彩陶瓶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精品,更是我国史前艺术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体的杰出作品!在我看来,它就像五千年前的俄罗斯套娃.....</h5><h5>这次遗憾的是黄河古象馆不开,没能一睹黄河古象的风采……</h5> <h3><b>兰州中山铁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b></h3><h5>“桥虹卫金城”。兰州中山铁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称镇远桥,处于兰州市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1907年,由清政府出资,德国人设计,美国人营造的,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桥”。</h5><h5>现在,在兰州的黄河上已建有十多座桥梁沟通城区东西!但百年前的中山桥依然是兰州市标志性建筑。站在桥上可远眺白塔入云,母亲河黄河奔腾流过.....今年雨水充沛,上流刘家峡水库开闸泄洪,据的士师傅说是史上第三次。因此,河水上涨,淹没了黄河风情线上不少设施......</h5> <h3><b>兰州,一个缺乏当代标志性建筑的省会城市</b></h3><h5>兰州,做为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是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兰州人口约360万。做为国家未来向西开放重要经济增长极,兰州的“大西北大兰州”的规划己形成,但从中心城区现有和在建的项目外观看,几乎青一色的“豆腐块”、方格子……很难有“得山独厚 得水独秀”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感觉……</h5> <h3><b>兰州到张掖西的动车,途经山丹军马场</b></h3><h5>从兰州西站乘动车开始了向西的旅行!车离开兰州不久,就钻进了一个接一个的隧道,我想那是在穿越祁连山脉!一个小时左右,抵达西宁,那应该是祁连山南麓!接着又是一个接一个的隧道,又回到了山的北麓!没过多久,视野大开,每个人都从睡梦中惊醒,太美了,远处蓝天下的雪山,近处辽阔的草原....</h5><h5>突然,见到成群的羊,接着是成群的马....不久一个大路牌,赫然写着“山丹军马场“!曾经在中央十频道的节目里看过相关介绍,只是这次行程紧凑,没有安排去。没想到会在动车上看到.....</h5><h5>山丹军马场处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大马营草原上,地跨甘青两省,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自从苏联顿河军马场解散后,目前它是第一大军马场!山丹军马场是历史最悠久的军马场,公元前121年由霍去病始创!它面积约2195平方米,是两个香港那么大!一望无垠的祁连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星罗棋布的牛羊马,美得无法形容....</h5><h3><br></h3> <h1><b>一眼七彩丹霞 天下群山无色</b></h1><h5>张掖市,古名甘州,己有5000年历史。“张国臂掖,以通西域”,“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下”,故名张掖。这是汉武大帝取名之寓意!在当地自古就有“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的说法。所谓“金张掖”指的是张掖物产丰富,是粮食种植基地。历史悠久的张掖本来还有马蹄寺等不少景点,因为行程紧,下了动车就直接驱车40公里到临泽的七彩丹霞,一顿简单午餐后就开始进山!</h5><h5>张掖丹霞的色彩诞生于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丹霞是指红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奇石怪岩。丹霞的名称来自于广东丹霞山,我国是丹霞地貌相对丰富的国家,包括有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武夷山、甘肃张掖丹霞山....</h5><h5>张掖七彩丹霞犹如天上洒向人间的七彩,造型独特、色彩斑斓、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红、黄、白、绿、黑各种颜色,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一般....绝对的视觉盛宴!真的遇见就是美好.....</h5> <h3><b>冰沟丹霞 360度的连绵雄奇</b></h3><h5>一般人只知道七彩丹霞的绚丽,其实冰沟丹霞的连绵雄伟神奇有着另一种味道!到七彩丹霞看的是颜色,到冰沟丹霞赏的是造型!</h5><h5>冰沟丹霞位于张掖市肃南县,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命名地。景区内广泛分布着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h5><h5>时间紧凑,放弃了大西天景区,坐电瓶车直奔小西天景区。爬上峰顶,祁连火炬、金蟾观霞、卢浮魅影尽在眼前!拔地而起的山峰层外有层,连绵不断,360度都是层层山峦,苍劲雄浑,气势磅礴……好一幅气呑山河的中国山水画!前年去过广东丹霞山,韶音亭上一眼望去也是无尽的红色群峰,但是也仅是270度....此时此刻真的令人壮怀激烈!</h5> <h1><b>肃州酒泉的前世今生</b></h1><h5>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晚上九点,终于抵达酒泉!张掖到酒泉一路上没有什么密集的建筑群,只有到达酒泉才感觉到城市的灯火。</h5><h5>酒泉,是河西四郡中最浪漫洒脱的一个地名!李白曾有诗云,“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据说,当年霍去病大败匈奴,武帝赐酒劳军。酒少人多,将军便倾酒入泉,与众将士共饮之。酒泉由此得名!岁月如梭,泉早己不知所踪……但这个地名依然让人联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意境!</h5><h5>酒泉,古称“肃州”,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敦煌市、玉门市、瓜州县都是它的下辖。酒泉的夜市虽不能与敦煌夜市相比,但也还是开到半夜一两点。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拍下了酒泉钟鼓楼的夜景!</h5><h5>甘肃地域就是大。本以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离市区不远。于是,问的士师傅去卫星发射基地有多远?师傅答:不远,三百多公里吧!.....师傅介绍,卫星发射必须要离人居有一定距离才行。以前每发射一次,附近的沙漠就要起三天的沙尘暴!</h5><h5>酒泉与嘉峪关的关系也是十分耐人寻味!两个市区仅相距半个小时的车程。嘉峪关是酒泉钢铁厂的厂区所在地,原来隶属于酒泉。现在是甘肃省的工业重镇,远远富裕过酒泉其他地区。于是,嘉峪关就成为了甘肃直辖市。酒钢的不少职工,工作在嘉峪关,居住在酒泉.....</h5> <h1><b>嘉峪关 大烟囱环绕的“天下第一雄关”</b></h1><h5>嘉峪关,小时候读长城相关文章时经常提到的地方!大漠雄关是它在我心中的形象。大学班上两个甘肃同学都是嘉峪关中学毕业的。其中的女生还给我看过,她们中学同学一起在嘉峪关前的合影……那时就十分向往!</h5><h5>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这里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河西走廊在此南北距离只有25公里,朱元璋派的征西大将冯胜就审时度势,据此建关设城,并将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接黑山悬臂长城,南连天下第一墩。实际上就是主动将嘉峪关以西的区域废弃.....到了这里,才真正明白明代以后敦煌逐渐没落的原因。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明代已经能造出“郑和下西洋”的大船,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兴起,走水路已经比走陆路便捷了。因此,从战略角度看陆上关隘已不如汉唐时期重要。二是随着气候的变化,恶劣的自然环境,令到嘉峪关以西的区域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人居...嘉峪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整个关隘分内城、瓮城、外城三重。一旦遇强敌入侵,明政权就将外城关闭,将嘉峪关以西大片的河山丢弃不顾....所以,在我看来,雄关不雄!</h5><h5>如今的嘉峪关城楼还算壮观,但因为黄金周的原因,游人如织,很难让人畅想起边塞诗人描绘的大漠守边的意境……反倒是登关远望,随处可见一个个冒着烟的工业大烟囱哦……好讽刺!</h5> <h3><b>悬臂长城 关外荒漠尽收眼底</b></h3><h5>悬臂长城,离嘉峪关关城仅七公里。因筑于四十五度角的山脊上,形似凌空倒排而得名!它是嘉峪关关城北向延伸部分,是整个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建于明代,以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成,由漫道、垛墙、墩台构成。</h5><h5>与八达岭长城比,这段长城是个袖珍版!沿漫道而上,还是要花些力气才能登上山顶。站在山顶,放眼望去,顿感关外的荒芜......</h5> <h3><b>长城第一墩 长城开始之处</b></h3><h5>嘉峪关,因其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完备防御体系而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h5><h5>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最南端的墩台,也是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墩台。“万里长城从此开始”!</h5><h5>来到面前,好不悲凉,只剩一堆黄土堆....</h5> <h3><b>途经高台忆起“西路军”的悲歌,玉门、瓜州曾经的“玉门关”</b></h3><h5>嘉峪关到敦煌要向西驱车五个小时。中间停靠高台、瓜州两个服务区。离开嘉峪关向西,远处一路仍有祁连山相伴,但近处两边就是黑戈壁,比张掖那段要荒凉很多.....</h5><h5>车一停靠高台,心里就涌岀一股难言的悲情!记得看过凤凰卫视关于“西路军“的系列纪录片,知道就在高台,当年马家军全歼了西路军的红五军,并把军长董振堂的头砍下来,挂在城门示众……路上见有个路牌标着“西路军纪念馆”。真的为三万多西路军将士的悲惨命运痛心,为曾经的“军神”陈昌浩的悲剧结局捥腕!孰是孰非,天知道.....</h5><h5>历史上的“玉门关”有三个。现在玉门市的“玉门关”,才是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唐时玉门关。而现在的瓜州也曾有过一个唐时的“玉门关”。据称,唐玄奘就是从此门偷渡去印度的....汉代的“玉门关“则在敦煌西北。玉门关是在隋唐时期被迁至敦煌以东的瓜州地区。明代更弃置玉门关、阳关,在更东面的嘉峪关建关。关隘的兴衰永远与统治者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h5> <h3><b>观看《敦煌盛典》</b></h3><h5>到敦煌,除了游景点、逛夜市,就是看演出了。团费包了《敦煌盛典》的票。晚上七点才从嘉峪关赶到敦煌沙州阳光酒店。放下行李,匆匆在街边吃了碗驴肉黄面,就赶往剧场!</h5><h5>敦煌有《丝路花雨》、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三个特色演出。前二个,一个是经典舞剧,另一个是室内情景剧,应该艺术性比《敦煌盛典》强!</h5><h5>《敦煌盛典》的特色是首台大型沙漠实景室外演出,观众席是360度旋转和前后移动的!整个演出的硬件设施有一定的创新性,另外第二章有现场打火花表演比较有特色!至于编剧与舞蹈的艺术性就不敢恭维了....更搞笑的是第三章不知为什么要表现敦煌的沐足历史,让一群群众演员表演洗脚......真的不知所云!</h5> <h3><b>敦煌 千年丝路的明珠</b></h3><h5>“敦,大也。煌,盛也。”故名,敦煌!公元前111,汉朝设置敦煌郡。唐代曾名沙州。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在汉唐时期到元末明初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据说曾经一度为中国第三大城市(长安、扬州之后),鼎盛一时!千年前成片的沙漠也不能阻挡它的辉煌!这里曾有中西经贸的交流、有各种宗教的沟通、有飞天、有石刻....但明代之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敦煌几近荒废....百年前王道士的无意发现、国外探险家的疯狂才让我们看到敦煌千年前的光芒!</h5><h5>现在的敦煌市,是酒泉市下辖的县级市。反弹琵琶是敦煌市的标志,也是莫高窟唐代飞天的写照。飞天雕像就在市中心,晚上灯光下的飞天,别有一番味道!</h5> <h1><b>人头攒动的莫高窟 没看够的莫高窟</b></h1><h5>幸亏报团早!旅行社提早预定了普通票。同团一个湖北佬九月二十号才报团,就只能买应急票了。表面上看应急票就是不能去数字中心看二个电影,普通票看八个窟,应急票看四个。但国庆人太多,应急票排队的人比普通票多的多。</h5><h5>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依山而建,是中国三大佛教艺术石窟之首(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从前秦高僧乐樽开始,达官贵人、高僧信众陆续在此开窟造像,持续了过千年的营造,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石窟735个。莫高窟艺术是由建筑、彩塑、壁画组成的。干燥的气候让彩塑成为莫高窟最大的特色和艺术主体。莫高窟的壁画里,飞天是最让人睱想的!王道士在17号窟即藏经洞里发现的文献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明清档案、居延汉简)。</h5><h5>国庆人多,早上十点半才入到窟。在专职导游引领下,快速地看了八个窟,风格各异,大致对北魏雕塑的古朴、唐代彩塑的精美、清代彩塑的粗陋、壁画的各种图案有个粗浅的了解.....参观过程中,老友的暖水杯不小心掉在地上,让导游虚惊一场,幸好水没流出来。彩画最怕水分....</h5><h5>行程太紧,最后快速参观了藏经洞、九层楼里的大佛就离开了,大卧佛都没时间排队参观了。至于敦煌研究院之类的更没时间入内了!</h5><h3><br></h3> <h3><b>让莫高窟惊艳世界的人物</b></h3><h5>王圆篆,王道士其实并不愚昧,只是见识少!历史很讽刺,让个道士看管佛教的莫高窟,并让他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一介草民,他会多次找县令汇报此事,甚至风餐露宿地跑到800里外的肃州(酒泉)找道台,最后还打过奏折给慈禧,这可不是普通农民做得到的.....同时,他也不是随便将经卷卖出去的。当时,斯坦因和道士促膝畅谈,从宗教信仰方面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达成了共识。王道士是打心底佩服这个探险家的精神,才出卖经书给斯坦因,换来银子去完成他建造“太清宫”的宏愿……王道士还热心地把唐代破损的彩塑佛像换下,自己找人重塑。虽然专家们把这批清代彩塑说得一无是处,但在我看来,它们比最近四川安岳石窟里的佛像修复要好很多……</h5><h5>至于斯坦因、伯希和这两个探险家,如果把敦煌文明放到世界文明的高度上看,我觉得应该肯定他们让敦煌惊艳世界的功劳……</h5><h5>对于“敦煌的保护神”常书鸿、樊锦诗等,更是打心底佩服!即使现在我们从兰州过来都感觉舟车劳累。何况几十年前,他们竟然留下来。据说敦煌研究所1981年才通电!无法想像他们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洞窟、壁画.....</h5> <h3><b>鸣沙山泛舟 塞外风光一绝</b></h3><h5>终于,下午三点赶到鸣沙山。鸣沙山、月牙泉,“山泉共处、沙水共生”,众人向往!</h5><h5>鸣沙山处于腾格尔沙漠边缘,沙峰起伏、金光灿灿,与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并称中国四大鸣沙山。去过内蒙的响沙湾,相比之下,这里的砂砾更细腻、颜色更绚丽、山形更立体……</h5><h5>黄沙漫漫、驼铃悠扬!“沙漠泛舟”是不可缺少的节目!在这,有成千的骆驼不知疲倦地行走着。国庆人多,我担心会堵“骆驼”....好在鸣沙山真的够大!骆驼五个一组,由一个牵驼小哥牵着。每人给小哥二十元钱,小哥就立马变身最佳摄影师,指导每人摆出不同的姿势拍出“靓相”.....</h5><h5>骆驼真的很温顺,乖乖地行走着……我骑的是个白骆驼,很漂亮!这里的骆驼比响沙湾的漂亮。</h5> <h3><b>绝顶的大漠落日 夕阳下的沙山和月牙泉</b></h3><h5>舍弃了吃烤全羊的团餐,留下观日落的决策绝对是正确的!</h5><h5>人群𤋮熙攘攘,但每个人都在第一眼见到沙水相依的月牙泉时,禁不住自己的惊叹,激发出十二万分的摄影热情......月牙泉的明清建筑群在文革时期被红卫兵基本破坏。目前的建筑都是1991-1999年间,建成的仿汉唐建筑。当时幸亏周总理派部队镇守莫高窟,否则损失更大!据说,现在的水面也比之前缩小了不少。</h5><h5>爬沙山不是一件易事!鸣沙山的坡度不小,中间没有歇脚的地方。实在累得不行,只能席沙而坐……终于上到山顶,离落日还有段时间。三人决定乘沙地越野车,疯狂一把,太剌激了!</h5><h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为了这两句诗,也要找个山顶最佳位置,静静地等待!只是一个女孩子不小心把手机掉进了沙里。一段时间后才过来寻找,打电话能听到手机还接收到信号,但她和男朋友两个不停地用手挖呀挖.....手机依然不见踪迹……估计某一天会自己岀来的!</h5><h5>先是足够低的阳光,让沙漠呈现出阴阳两面!接着落日如期而至。古老的沙漠、远处的落日、眼底的月牙泉,一幅绝美的画面,让每个坚持等待落日的人收获了河西走廊最美的瞬间……</h5><h5>下沙山就轻松得多!拿出电影上看到的滑雪的姿势,尽情地往下滑……我们玩疯了!</h5><h3><br></h3> <h3><b>雅丹魔鬼城 一本不可言喻的神奇天书</b></h3><h5>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又称雅丹魔鬼城,距离市区180公里,离新疆若羌只有六公里,实际上就在罗布泊边上。车行两个多小时才到。一下车,凌厉的风吹得每个人都东倒西歪!这里没有手机信号,因为地上有磁石,指南针失灵!</h5><h5>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指“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二十世纪初,斯坦因探险罗布泊后,撰文采用了这个词。于是,它就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种隆起的土堆。“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h5><h5>到处是黑色的砾石沙海,大漠狂风像锋利的刻刀,雕刻出各种错落有致、造型各异的岩沙造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整个景区非常大,一般游客只走北区。其实,南区的景色更美、离造型更近、在最高处还可以看到全景,太壮观了!但南区必须400元租越野车由司机小哥带路才能去。真的很值得!司机小哥很憨,一路帮我们拿角度,是个最佳摄影师!他来这有四年了。晚上因为电视没信号,只能几个人聚在一起喝点小酒....</h5><h5>景区并非寸草不生!有一小片绿州,在那盐碱荒地里竟然能顽强地生长出骆驼刺、沙棘……据说甚至还有三头野生黄羊!更令人惊讶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成群的苍蝇.....此外,景区门口居然还有一个全国唯一的独具特色的“大漠窑洞”派出所,据说主要是帮助寻找迷失的游客。</h5> <h3><b>汉代玉门关 班超归玉门的典故</b></h3><h5>“班超归玉门”是关帝灵签里第八十九签。说的是,东汉投笔从戎的班超纵横西域逾三十年,凭一己之力,硬是将夷狄和社会小混混改造成自己的力量,平定了西域五十多国。完成一统西域大业之后,己是年近七旬老人的班超开始十分思念故乡,上书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加上妹妹班昭求情,汉帝最终批准其回朝。回来一年后,班超就病逝洛阳。可惜的是“班超之后再无班超”!不久西域祸乱再起,东汉王朝最终放弃西域、关闭玉门关.....相信当年在塞外异域耗尽年华的班超迈入玉门关时,应该会十分感慨的!</h5><h5>小方盘城,汉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西北90公里处。玉门关、阳关都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即“据两关”。相传西域美玉皆经此关入中原,故名“玉门关”!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在附近发现了很多汉简,由此判断此处为汉玉门关所在地。现在还能看到的是一个黄土夯筑的空城,唯余四面高墙而己,在戈壁的烈日与风沙中默默地守着己经干涸的疏勒河道....登上古关,举目四望,沼泽遍布、沟壑纵横....百感交集,这就是无数边塞诗人诗中的玉门关!</h5> <h3><b>引得春风渡玉关 为甘肃的荒漠治理点赞</b></h3><h5>“盐碱地里引种红柳”,导游指给我们看现在玉门关附近的荒漠治理工程。旁边工作人员随口呤道,“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其实,这句诗是歌颂左宗棠在西北的道边引种道柳的事迹。</h5><h5>近年来,甘肃荒漠治理确实收效不少!敦煌被沙漠三面包围,沙化侵袭严重,在雅丹魔鬼城我们就已经领教了风沙的威力!甘肃政府牵头的“沙漠都江堰”工程,为保护阳关、守住敦煌建起了三道生态屏障……这五天西行的路上,随处可见荒漠治理的业绩。最明显的是,兰州中宁机场到市区两边的荒山上,原来寸草不生,现在全部披上了草皮!</h5><h5>河西走廊西行一路都能十分真切地感受到气候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三千年前如此,今天更甚!刚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二名经济学之一,就是因为他提出了“将气候变化纳入长期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现在“中东火药桶”叙利亚内战的根源也是因为气候极端干旱.....大自然一直在用它无形的手影响着人类!</h5><h3><br></h3> <h3><b>兰州白云观 百里黄河风情线上的古观</b></h3><h5>一个晩上的软卧火车,终于又从敦煌回到兰州。因为国庆长假最后一天,交通一定拥堵。下午三点的飞机必须上午十二点就要从市区赶往机场。只能随意吃了一碗牛肉面,打车赶往白云观……</h5><h5>兰州白云观,位于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与黄河对岸的金城关遗址遥相对望,中间黄河水流波浪汹涌!白云观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兰州地区规模较大的全真教十方丛林之一,甘肃省和兰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门楣悬甘肃名人邓宝珊(北平起义的功臣之一)所书“白云观”木匾,门额“升云得路”砖磨大字苍劲有力、两侧砖雕龙鹤古朴生动,入内环境清幽。建筑上最特别的是有一个古戏楼,这是其它道观内不多见的!据说是清代建筑,也是兰州仅存的古戏楼!还有就是遇见两个道士正在古树下、前殿前练习麒麟鞭,一个舞得掷地有声,一个笨手笨脚....后殿则有一处专门供人求“药签”的地方!这也是其它道观没有的,门口还贴有许多关于太极八卦拳之类的照片,引起了某人摆拍的兴致!</h5><h5>清人有诗云“灵霄宝殿奉玉皇,观天观地观四方。云争千帆翔飞鹤,白马浪前有慈航”。此为藏头诗,谓“白云观灵”.....</h5><h3><br></h3> <h3><b>黄河母亲像 最好地表现母亲河-黄河的雕塑</b></h3><h5>从白云观出发,沿黄河风情线漫步。一路都是悠闲的兰州市民和外地游客,还有一样悠闲的麻雀们,人与自然于此地和谐共处!为依山傍水、山静水动的兰州平添了一份灵气....</h5><h5>没走多久就看见了黄河母亲像!黄河母亲像是甘肃女雕塑家何鄂的巅峰之作,是兰州市的标志!也是全国表现母亲河--黄河的雕塑作品中最好的一个!它的材料是采用最能代表黄河颜色的花岗岩。母亲(代表黄河)秀发飘拂、神态慈祥、曲线优美地仰卧于波涛之上,抬头微曲右臂,右侧依偎着一个裸身男童(代表中华民族)....构图冼练、寓意深刻!基座上刻有源自甘肃古陶原始图案的水波纹和鱼纹.....</h5><h3><b><br></b></h3> <h3><b>甘肃的面食 兰州的清真餐厅 敦煌的李广杏</b></h3><h5>这次是一个纯玩旅游,行程满满,不是在景点游玩,就是在赶往下一站的路上!起早摸黑,六天来回二千公里……除了第一天下午和最后一天上午在兰州自由活动,基本都被行程排满,品尝本地特色餐饮和购物的时间很短。</h5><h5>第一天,在兰州吃的忠华手抓羊和马老六清真餐厅都很有地方特色!我是最怕“羊膻味”,但这里的羊真的不骚!味道一级棒!在敦煌魔鬼城吃的胡羊焖饼、敦煌火车站小食店出品的面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就是敦煌特产李广杏,据说毎年八月上市很好吃,我们这次只能买新鲜的杏干,味道很好.....</h5> <h3><b>千年丝路 多彩河西</b></h3><h5>六天来,从兰州出发一路向西,犹如打开了一个多彩的画卷,绚烂雄奇的丹霞地貌、雄伟的嘉峪关、沧桑的长城、瑰丽的莫高窟、阵阵的驼玲、茫茫的戈壁、神秘的雅丹魔鬼城、苍凉的玉门关......上足了一堂中华人文、历史、地理的大课!</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