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十日记(三)

小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行十日记(三)</p><p class="ql-block">西藏拉萨(9月2 日下午)</p><p class="ql-block"> 车厢是个小世界,仅我们4号车厢就有陕西、河北、湖南、新疆、江苏等地的男女老少。不过我是年纪最大的了。</p><p class="ql-block"> 陕西一男子今年该是58岁,提前退休。他在西藏当过兵,对西藏的地理、景点等颇为熟悉,人也健谈。车行至哪儿,前方是啥他都很清楚。他告诉我们到西藏最怕的是感冒,所以千万不能洗澡;他还告诉我们夜里列车就会提供氧气;他还介绍到了拉萨玩哪几条线路为好……</p><p class="ql-block"> 其他的乘客,也都自然地搭话、唠嗑,不消多久,都成了朋友。</p><p class="ql-block"> 我对西藏了解甚少,加之我的眼睛被一路迷人的景色勾着,不想多说。</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在山间穿行。大约行驶了10多个小时,还没有离开青海的地界。心中无限地感慨,中国太大。要是在欧洲,早已越过了几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远山走得慢,偶尔见到的牛羊却是一闪而过。不等我打开手机,不等我对好单反的焦距,他们早已后退得远远的。</p><p class="ql-block"> 即便拍得下来,不是模糊,就是拍下了没有腿的牛羊;即便山水、牛群完整,也会因为玻璃窗的反光难叫人满意。</p><p class="ql-block"> 天亮之后,火车前进的右侧有大面积的水域,再往后就有人喊道“雪线!”向右前方看去,大喜。远方的山尖有洁白的雪!</p><p class="ql-block"> 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抢拍。手机哪里够得着?我赶快换上400的长焦,真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山尖上的雪清清楚楚,山上沟沟里的雪清清楚楚,山坡上不算厚的雪也清清楚楚。被云遮盖的,不易看清的雪也尽收眼前。我暗自高兴——幸亏带了长焦,否则我就白来西藏,兴许会懊恼终生。</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大面积的白雪,它白的纯净;我也喜欢被云雾缭绕的雪,它影影绰绰,更显神秘。我还喜欢山坳里不算太多的积雪,它令人费解——地势并不很高,周边无雪,它怎么不化?大约在二十多分钟内,都有雪线相伴。</p><p class="ql-block"> 雪线过了,远处依旧是没完没了的山峦。近处偶尔有几匹马几头牛在草地上专心吃草。列车驶过,它们无动于衷,因为司空见惯。偶尔有几个农民在收割庄家,偶尔有蜂农在割蜜,还有卖蜜的简易棚子。我拍下了,效果却总是不好。我怪车速快了,我怪车窗不干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萨 大昭寺(9月3日中午)</p><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多列车终于到达拉萨。同车厢内相互道别。出了车站,想拍拉萨火车站几个大字,却遇武警战士阻止。凭啥?这既不是军事警戒区又不是科研保密区,也不是党政机关所在地。草木皆兵!过了武警的视线,走到马路边,还是拍了几张,为了完整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携程网派车来接,很快就进了城。拉萨市不大,她东西长南北短。</p><p class="ql-block"> 我们预订的酒店在北京东路上,是密集的繁华地带。</p><p class="ql-block"> 放下行李,仔细打量酒店。这是臧式特色的酒店。房间的各种用具、设施齐全,连电吹风都有。我住酒店机会不多,所以更感满意。桌、椅、凳的材料都是厚重的实木所制,上面雕刻着密密的好看的花纹。酒店是四层楼建筑,四合院似的。底层的空地上摆放八张长条桌子,配椅子。很多盆栽的花、树颇为养眼。三个牛头骨紧贴北墙,用哈达围着。天棚是透亮的,它弥补了光照,又阻挡了雨水和脏物坠下。</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酒店一定很贵,问儿子,一夜500.,咋舌,心疼。</p><p class="ql-block"> 稍稍休息,到外面吃饭,顺便去大昭寺。</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就在北京东路的南边,因为开始气喘,再有寻找吃放的地儿,所以走得慢。估计快走不需一刻钟。</p><p class="ql-block"> 烈日炎炎,外面的一切都是白花花地刺眼。进大昭寺入口要安检,包裹要进安检机,身份证要扫描(后来知道在拉萨和林芝每个景点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寺前广场很开阔。很多人在磕长头。磕长头的藏民站在一个垫子上,双手套着木板,俯身下去,双臂伸直,向前一个“呲溜”,五体投地,趴下去静等几秒,再直起身子,不断地重复。那虔诚的神态、举止令人可敬和可怜。</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不客气,我这70以上的老人也得全额买票。要人讲解,还需另外购票。我们不懂佛教,没请讲解。</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装饰以红白黄黑色为主。上了楼顶,一派金碧辉煌。阳光,蓝天,白云,使雕梁画栋更加耀眼夺目。</p><p class="ql-block"> 参拜的人不少。外地的游客们总是喜欢留影(殿内拒绝拍照),而本地的藏民没有一个拍照。</p><p class="ql-block"> 转经筒前总是有内地人用手去转动经筒的中间部分,以致经筒中间不再闪亮。其实正确的转法是用手拨动经筒下方突出的木块儿。</p><p class="ql-block"> 今天没有辩经活动,我们看的比较仔细。虽然不懂佛教,我还是毕恭毕敬地走着看着。这是我几十年来在寺庙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离开大昭寺见到一位年轻的喇嘛。他个高,长得也帅,皮肤不黑,还挂着一个比我的长焦还长的相机。我主动搭讪,他也客气。他从四川来取经学习。我夸他是现代喇嘛,他笑着表示认可。我提出合影,他不拒绝。</p><p class="ql-block"><br></p> <h3>有水,有草,牛马生活的好地方(车上手机拍)</h3> <h3>好喜欢这淡淡的晚霞(飞机上 手机拍)</h3> <h3>又多了一条,再</h3><h3>多些才好</h3> <p class="ql-block">水流蜿蜒,但水面不够宽(车上手机拍)</p> <h3>黄蓝构成的画面,好静。(车上手机拍)</h3> <h3>厚实的草甸,羊群的最爱。</h3> <p class="ql-block">这是牦牛,可惜我我始终都没拍到一张清晰可爱的白牦牛。(车上手机拍)</p> <h3>天边不算太高的山上有雪线了</h3> <h3>仔细看,这座山峰像是刚刚被一阵风把雪吹光了</h3> <h3>四周光秃秃,唯有中间一方白。好怪。</h3> <h3>它渐渐地远去</h3> <h3>以假乱真,厚重的云与雪线重合。倘若真的是雪,那可过瘾了。</h3> <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这里的山峦并不高耸,雪线却依然存在。顺便复制一下雪线的概念: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p> <h3>云在半山腰 情景更妖娆</h3> <p class="ql-block">远方是积雪,近处有人家</p> <h3>正前方的山尖尖,可是堆满了雪花花</h3> <h3>三股云似乎向我们迎来</h3> <h3>这雪让给南迦巴瓦峰该多好。</h3> <h3>雪线区过了,山平和了许多</h3> <p class="ql-block">羊儿遍地,牦牛满山更好看。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叫雪线雪线:某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可能存在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通称雪线。(手机拍)</p> <p class="ql-block">尼洋河上的小型水力发电站(手机拍)</p> <h3>大昭寺</h3> <h3>寺前的信众</h3> <h3>安检口</h3> <h3>大昭寺为朝拜人备好的垫子</h3> <h3>从八廓街走向大昭寺的人</h3> <p class="ql-block">左边年轻的喇嘛,这装备吸引了我。</p> <h3>与他们攀谈,他们是四川的喇嘛,来此学习采访。</h3> <p class="ql-block">我夸他新潮,他认可。与他们合影也同意了。</p> <p class="ql-block">此人的发型像60年前的电影《农奴》里的强巴,于是相机对上了他。</p> <p class="ql-block">他不反感,他懂点儿汉语,同意我拍照。</p> <h3>还同意我与他合影,笑嘻嘻的。</h3> <h3>唐塔作画者</h3> <h3>警车严阵以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