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上最为著名的桥梁,位于伦敦东部。1886年修建。1894年建成开放。塔桥两端由4座石塔连接, 两座主塔高35米。河中的两座桥基高7.6米,相距76米。因桥身为四座塔楼连接而成,故而被人称为塔桥。由于以桥为界,桥西为伦敦市区,伦敦塔桥便有了伦敦正门之称。泰晤士河航运发达,伦敦自古以来就是重要港口,伦敦塔桥下面的桥可以打开。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 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 电影(魂断蓝桥 )那段战争年代的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座桥上。</h3> <h3>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也称泰姆河,发源于英格兰西南部的科茨沃尔德希尔斯,全长346公里,横贯英国首都伦敦与沿河的10多座城市,流域面积13000平方公里,在伦敦下游河面变宽,形成一个宽度为29公里的河口,注入北海。在伦敦上游,泰晤士河沿岸有许多名胜之地,诸如伊顿、牛津、亨利和温莎等。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充满了英国的繁忙商船,在英国历史上泰晤士河流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br></h3> <h3>停泊在伦敦塔桥前边的这艘老式战舰,是当时英国作为二战主战国之一,在海陆空都有不可小觑的战绩,而当时英国的航母更是立下赫赫战功。在泰晤士河上的这一艘退役的军舰就是HMS Belfast(贝尔法斯特号战舰)。该战舰是3艘参与诺曼底登陆后仅存的战舰,属于英国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虽然现在HMS Belfast已经退役多年,内部早已变成战舰博物馆,但这艘老牌军舰却真实记录下了当时战争期间水兵的生活。1939年二战爆发后不久作为首批对抗德国的战舰,此后先后为向苏联运送物资船队护航,参与北角战争(North Cape)并对德军船舰造成重创,1944年6月6日(D-Day)辅助盟军登陆诺曼底,1950-1952年间还参与了朝鲜战争,1963年光荣退役,1971年正式对公众开放。
</h3><h3><br></h3> <h3>温暖的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美丽的海鸥在泰晤士河上空自由飞翔,我们来到令人神往的魂断蓝桥,怎能不依偎在它身旁?</h3> <h3>伦敦桥(London Bridge)是一座横跨英国泰晤士河的箱形梁桥(英语:Box girder bridge),主要连结伦敦都会区内的伦敦市和南华克两个行政区。加侬大街铁路桥位于它的西侧;著名的伦敦塔桥位于它的东面。桥南岸是伦敦地铁伦敦桥站和南华克座堂。这座举世知名的桥在1750年威斯敏斯特桥通车前,是越过泰晤士河的唯一桥梁,亦是伦敦所建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桥。<br></h3> <h3>电影 魂断蓝桥 讲诉了陆军上尉克罗宁在伦敦塔桥 也叫滑铁卢桥上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玛拉,两人坠入爱河并互订终身,然而罗宁征召令提前到来,使得这对恋人的爱情面临考验。1940年5月17日该片在美国上映。在中国,这部影片却成为影迷心目中至尊无上的爱情经典,久映不衰。而片中根据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改编的主题音乐也被堪称为典范流传至今。,<br></h3> 伦敦街头的法拉利,兰博基尼随处可见,这两辆跑车是在红灯时抓拍的,绿灯后它那浪声秀咆哮而过,引来无数游客竟折腰,简直闪瞎了眼球。<h3><br></h3> <h3>豪车上的摩登女郎貌似在自拍。</h3> <h3>伦敦(London),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为“纽伦港”。漫步在泰晤士河的伦敦桥上,领略到我魂牵梦绕的蓝桥,内心也像泰晤士河水般激扬澎湃!
<br></h3> <h3>伦敦巴士是伦敦的主要标志之一,典型的车门位于车辆后部的红色Routemaster双层巴士举世闻名。伦敦大部分公共汽车为红色,红色巴士依然是这个城市的象征。<br></h3> <h3>伦敦眼(The London Eye)[1],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首座、同时截至2005年最大的观景摩天轮,为伦敦的地标及出名旅游观光点之一。
伦敦眼于1999年年底开幕,当时赞助商还是英国航空公司因此又称千禧之轮,总高度135米(443英尺)。伦敦眼共有32个乘坐舱(由序号1排列到33。因为宗教忌讳,没有13号),因舱内外用钢化玻璃打造,所以设有空调系统。每个乘坐舱可载客约25名,回转速度约为每秒0.26米,即一圈需时30分钟。“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br></h3> <h3>心如乘上这巨大,豪华的伦摩天轮一般,飞扬在繁忙的泰晤士河上空。</h3> 这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钟,钟面以二十四小时分格。<span style="font-size: 17px;">格林威治(Greenwich,又译格林尼治)是英国伦敦(the Greater London)的一个区。位于伦敦东南、泰晤士河南岸。1675-1948 年设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经过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span><h3>
<br></h3> <h3>这条镶嵌在大理石中间的铜线,就是著名的划分地理经度的本初子午线,即地球经度的起点“0”。铜线两边,分别标有“东经”和“西经”字样,表明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的界线。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计量经度的起始经线。又称零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起 ,分别向东和向西计量地理经度,从 0°到 180°。1884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子午线会议决定,采用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时间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义了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它由这些天文台的经度采用值和测时资料归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过国际习用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br></h3> <h3>1833年,天文台在八角形观测室的屋顶上树起一只巨大的红色“时间球”,红球串在一根金属杆上,每天12点58分前升起,到1点钟准时降落,这样,泰晤士河上过往的船只就通过瞭望这个红球的起降来和天文台精准对时。<br></h3> <h3>屋顶上这个小天窗,原来是个针孔成像的设备,把天文台周围的景色投影到桌面上,所谓的照相暗箱(cameraobscura)。<br></h3> <h3>来格林威治天文台最喜欢做的是双脚跨在零度经线左右,这代表着一脚在东半球,一脚在西半球,双脚跨越东西两半球。
</h3><h3><br></h3> <h3>把这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永远定格在这里。</h3> <h3>本初子午线的西面是划分东西两半球的建筑标示。<br></h3> <h3>大本钟(Big Ben),英国国会会议厅附属的钟楼,伦敦著名的古钟(即威斯敏斯特宫报时钟)。建于1859年。安装在西敏寺桥北议会大厦东侧高97.5米的钟楼上,钟楼四面的圆形钟盘,直径为6.7米,是伦敦的传统地标。2012年6月26日,英国宣布将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维修中的大本钟。</h3> <h3>威斯敏斯特宫(Palace of Westminster),又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是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宫是哥特复兴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建筑包括约1,100个独立房间、100座楼梯和4.8公里长的走廊,威斯敏斯特宫位于英国伦敦的中心威斯敏斯特市。从外表来看,其顶部冠以大量小型的塔楼,而墙体则饰以尖拱窗、优美的浮雕和飞檐以及镶有花边的窗户上的石雕饰品。在夜幕下议会大厦更显美丽,它的众多塔楼和针塔般的尖顶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像王冠一样闪闪发光。<br></h3> <h3>碎片大厦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大厦,高达1017英尺(309.6米),落成于2012年,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
首先得说说大厦的节能环保方面,环保细节可以从大厦的玻璃幕墙看出端倪。覆盖在上面的1.1万片玻璃板,为大厦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光,节约了用于照明的能源,细心的设计师还为每个玻璃窗装上遮光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自动降下,调节室内亮度。
为了号召大伙一起节能减排,碎片大厦只有48个停车位,并且基本是考虑到残疾人员才保留了这些停车场,设计师初衷是想让大伙使用公共交通。
大楼有多种功能: 办公、公寓、旅馆、温泉浴场、零售商业、餐馆,以及15 层高的公共观景廊;
它靠近伦敦桥车站,它是“伦敦桥区”计划的一个部分。<br></h3> <h3>蓝天白云下,矗立在泰晤士河边的伦敦眼,显得更加壮丽,耀眼,夺目。</h3> <h3>
伦敦塔桥完工于1894年,具有维多利亚时期的独特风雅气质。当泰晤士河上有万吨船只通过时,主塔内机器启动,桥身慢慢分开,向上折起,船只过后,桥身慢慢落下,恢复车辆通行。两块活动桥面,各自重达1000吨。从远处观望塔桥,双塔高耸,极为壮丽。桥塔内设楼梯上下,内设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酒吧等。登塔远眺,可尽情欣赏泰晤士河上下游十里风光。<br></h3> <h3>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是英国的皇家宫殿和国王(女王)办公的地方。 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自治区,也是大不列颠人民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 1761年,乔治三世获得该府邸,并作为一处私人寝宫。此后宫殿的扩建工程持续超过了75年,主要由建筑师约翰·纳西和爱德华·布罗尔主持,为中央庭院构筑了三侧建筑。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白金汉宫正式成为王宫,此后白金汉宫一直是英国王室的府邸。现仍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室住地。女王召见首相、大臣,接待,举行国家庆典和宴请外宾及其他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 二战期间,宫殿礼拜堂遭一枚德国炸弹袭击而毁;在其址上建立的女王画廊于1962年向公众开放,展示皇家收藏品。现在的白金汉宫对外开放参观,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br></h3> <h3>
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是英国伦敦的一座大型纪念碑和雕塑组合,建于1911年。纪念碑的基座由2300吨汉白玉构成。纪念碑位于白金汉宫前,林荫路的西南端。纪念碑的中心是主碑,底部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大型汉白玉坐像和正义和真理天使的雕像。顶端是鎏金的胜利女神和两个侍从像。主碑四周的基座由台阶和水池构成。基座四角各有一组人狮铜像,其中一组由新西兰人民赠送。整个纪念碑的装饰注重航海主题,与林荫路另一端的水师提督门遥相呼应。
纪念碑四周有花坛点缀,整个区域叫做“女王花园”。女王花园正面(东北面)是林荫路,右前方是圣詹姆斯公园,右边是澳大利亚门。背后(西南面)是白金汉宫。左边是加拿大门,背后是格林公园。左前方是圣詹姆斯宫。<br></h3> <h3>滑铁卢火车站偶遇泰国同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