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说|湿云散灵雨——全国十二美展作品山水画欣赏

承先堂书画艺术

<h3>作品名称:国画山水《湿云散灵雨,一洗华阴碧》<h3></h3><h3>入展情况:全国十二美展作品(湖南展区)</h3><h3></h3><h3>艺术家:张勇(湖南湘潭)</h3><h3></h3><h3>创作时间:2014年</h3><h3></h3><h3>作品尺寸:120X240cm</h3><h3></h3><h3><b>有画说|看图说话</b></h3><h3></h3><h3>论画画的哲学</h3><h3></h3><h3>对于绘画,我是个外行。外行论画,本是不恰当的。但是绘画本身又不是专供行家欣赏的,所谓人民艺术,艺术就是给人民大众看的,所以,作为人民大众的一员,我也想说点外行的想法。</h3><h3></h3><h3>明末有个诗论家叫王夫之,他对一首好诗的标准就是一句话:“只咏得现量分明”。他说就是心目相取即景会心目之所见身之所立,看到了什么干了什么你直接说出来就行了,没有人工修饰和后期深加工,保持那真实和自然,你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不加思量而成的诗就是好诗了。</h3><h3></h3><h3>他怕人听不懂,还举了个栗子:池塘生春草。他说你看,池塘生春草,就是好诗,这诗绝了,绝在哪里,就绝在你看见有个池塘生了春草,你就直接说出来了,这诗没法改一个字,还要怎么好呢?</h3><h3></h3><h3>然后他又说了个反面栗子:僧敲月下门。他说你这写的啥,简直就是自己在那妄想,你写这个的时候,你就在推敲,这个是写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你思考了,犹豫了,为了写个完美的诗句你去推敲了,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也不关心他到底是推还是敲,你关心的是自己写的这个东西怎样更牛逼点而已。</h3><h3></h3><h3>那我想,画画也应该是这样的。中国画写意,同一景物是写不出一样的作品的。但是这个意,我认为就可以分两种。一种就是你看到了进而构思出一个意,一种就是你看到的同时便在内心当中对应有一个意同时出现。王阳明说“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所以王阳明说知行合一,他说朱熹将认为是先知后行,但我认为知即是行二者密不可分,打个比方说你看到身边一个小孩要掉到坑里去,你在那一刻自然就会伸手拉住,而不会先思考要不要去拉住他,这就是知行合一,因为你本来就知道,心里根本无需思索就会做出正确的行为。进而到画画,我认为真正的好作品也是一样,见景有意而写的作品,是绝对好过见景生意的作品。就如同你在很放松的情况下随手而就的涂鸦,是好过经过你几个月的构思完善拿去参加比赛的作品,随手而就的是随心而成的未经人工修饰,而拿去参赛的东西,你会考虑怎么样画才能对评委的胃口,怎么样修饰才更有可能得奖,你画的东西是为了得奖而作,而不是你内心真正要表达的。</h3><h3></h3><h3>思想的禁锢是从教育开始的。一旦给出一个规范,就会形成一个标准,有了标准,人们行动就会步调一致,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由此产生。但是艺术不是工业,艺术不追求效率,所以当今画坛,太多推敲,太多关心别人怎么看我和我的作品,这是一种倒退。而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追崇内心的画者,如果要有更高的艺术追求,我想绘画的技艺固然是应该提高的,但是,更多时候,要先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要多提升看待艺术的眼光,更要修炼自己的内心层次。如果你不懂得知行合一,不懂得“咏得现量分明”,穷其一生,我想也只是一个画匠罢了。</h3></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1</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2</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3</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4</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5</h3> <h3>张勇作品 山水 湿云散灵雨 细节6</h3> <h3>有画说|本期艺术家<h3></h3><h3>国画作者:画家张勇(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湘潭市美协理事、湘潭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湘潭市致公画院副院长)</h3><h3></h3><h3>文字创作:有画说 路过 原创(注:文字内容不代表画家个人观点)</h3><h3></h3><h3>作品图文授权:有画说所有推介的作品图片和文字均获艺术家本人授权</h3><h3></h3><h3>有画说致力于推荐优秀艺术家及其作品,每期推送优秀国画书法作品并配原创文字内容,欢迎书画艺术爱好者交流,欢迎来稿。如对“有画说”栏目推介的艺术作品感兴趣的藏家,可关注沟通。</h3><h3></h3><h3>有画说|不止有画,还有艺术想说话......</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