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威尼斯这个名字,早在学生年代就印在我的脑海中。工作后,海边城市、海岛城市去过不少,觉得应该差不多吧。当我来到了她的身边后,真切地感受到英国诗人布朗宁所说:“再没有与威尼斯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威尼斯。”</h3> <h3>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一个海岛城市。是与比萨大教堂广场同时期,最早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她建于公元452年,10世纪就是意大利“四大海上共和国”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中世纪成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商港。1866年并入意大利。她的建筑、绘画、雕塑、歌剧等在世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h3> <h3>她建于亚得里亚海边的泻湖,离陆地4公里(到了近代才建了长堤),平均水深1.5米,由100多个沙洲与岛屿组成。正是这种处心积虑耗费心血,在中世纪避免了陆地和海船的侵袭,使得她傲然屹立,历经1500多年而不衰。她只有7.8平方公里,却拥有120多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成为亚得里亚海的一颗明珠。<br></h3> <h3>半岛上的梅斯特雷区是威尼斯市自治区,是陆路方式进入威尼斯的必经之路,当年拿破仑就在这里向威尼斯进发。威尼斯人一度准备炸掉和威尼斯主岛连接的长堤,考虑到岛上精美的建筑不被摧毁而作罢。是拿破仑和威尼斯人共同保住了这颗明珠。这是在大巴车上拍的新区建筑和海边的镜头。</h3> <h3>威尼斯有两个火车站:一个位于主岛,Venezia S. Lucia ;另一个位于内陆梅斯特雷区,Venezia Mestre。没来过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不要搞错。公交车和火车都通过4公里的长堤运送乘客,时间大约5~10分钟。</h3> <h3>威尼斯可供游览的景点主要在(1)主岛,(2)玻璃岛、(3)彩虹岛、(4)托尔切诺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主要游览线路都在主岛。</h3> <h3>主岛的主要景点在圣马可区(上图中的小椭圆),还有沿大运河的景点,如(1)宪法桥、(2)赤足桥、(3)里亚托桥以及近百座教堂宫殿等(上图中的大椭圆)。可步行可乘船。乘船有两条航线到圣马可区:一是反S线(中图),一是大C线(下图)。我们团队游的航程只能是大C线来回(返回是免费的),没有走大运河一线太遗憾,少看了许多景点。建议自由行的朋友来回走完两条航线。</h3> <h3>海鸥飞过威尼斯轮渡公司的徽标。</h3> <h3>在等水上巴士的时候,大家都在抢拍海鸥的身影。</h3> <h3>有只海鸥在航标灯上休息。</h3> <h3>港口的水路交通,以及远处的陆路交通。像恐龙骨架的建筑是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h3> <h3>大家都在等待水上巴士。</h3> <h3>游客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水上巴士。</h3> <h3>水上巴士在宽阔的水道上航行,两岸景观优美。这是主岛上的几个教堂和钟楼。看到这些,你一定要感佩威尼斯人在建城历史上的所有付出和卓越成就!</h3> <h3>在码头靠泊的巨型游轮。从陆路和水路来威尼斯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早年有的资料统计每年有300多万人次,近来有说因为风传威尼斯快沉没而蜂涌前来观赏的游客,每年近2000万人次。这是什么概念?每天来旅游的人等于当地的居民数!</h3> <h3>这是主岛上的一个教堂,叫不上名字。如果你在大运河上行船,那叫不出名的教堂、修道院、宫殿,真是多了去了。这就叫眼睛不够用,知识储备不足。</h3> <h3>安康圣母教堂,威尼斯第二大教堂。据说,1630年瘟疫爆发,夺去了当时威尼斯1/3的人口。元老院立誓:如圣母能解救威尼斯,就专门为她建造一座教堂。瘟疫后的1631年,元老院兑现诺言,在给新教堂命名时加上了“安康”一词,以感谢圣母的庇佑。教堂由33岁的著名设计师巴尔达萨雷·隆格纳设计,建造了56年,于1687年正式落成。这个举措应该推动了威尼斯那时人口的增长吧!</h3> <h3>安康圣母教堂的最佳拍摄视角是在运河入口处,也就是说,我们拍的是它的背面。就算背面也有很多游人前来观赏,从照片上看到一个队伍在路上。</h3> <h3>从泻湖水道上看叹息桥,左边是总督府,右边是监狱。古代的威尼斯人聪明,审判、入牢就隔一座密闭的桥,不怕逃跑和劫持,还省了很多警务人员。</h3> <h3>总督府和圣马可广场上的钟楼及图书馆。中间露出的大圆顶教堂是圣马可教堂。这就是主岛的核心景区,也是各旅游团队的主要活动内容。其他旅游收获,就看各人功课做的程度了。</h3> <h3>水上巴士在泻湖中要转弯靠岸了。这样看广场周边更清𥇦了。</h3> <h3>主岛对面朱代卡岛上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始建于16世纪中期,于1610年建成。钟楼于18世纪重建,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内有多幅丁多列托的作品,如《马纳的宝藏》、《最后的晚餐》等。</h3> <h3>在泻湖中间拍到了朱代卡岛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左),以及主岛上的安康 圣母教堂(右)。两两相望的教堂同框,实属不易。它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威尼斯城建的均衡性,哪怕岛再小,只要有居民生活,精神层面的东西不能少!</h3> <h3>水上巴士准备停靠在斯拉夫人堤岸码头。这是堤岸上的建筑,样式、风格、颜色都各有特色。他们没有统一的装修、整齐划一的格局,反而显得格外活跃、热烈,有创意。</h3> <h3>在斯拉夫人堤岸码头下了船。沿堤也有运河支流出口流入泻湖,房屋之间有廊桥相连。威尼斯那“运河就是街道、桥就是交通要道、船就是交通工具”的特征显现无疑。</h3> <h3>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座骑着高头大马的雕像。这是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纪念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个国王(在位期间1861~1878),意大利人尊称他为“祖国之父”。城市的雕塑是人民的骄傲,也是对人民的教育,这就是浅移默化。</h3> <h3>纪念碑底座的青铜雕塑,飞狮的形象在这里随处可见,它是威尼斯城徽。</h3> <h3>叹息桥是威尼斯多座建于16世纪的桥梁之一,完工于1600年,造型属于早期巴洛克风格。封闭式的拱桥呈房屋状。它连接总督府和监狱,是古代由法院向监狱押送死囚的必经之路。因死囚过桥时可再看一眼外面的世界,不禁发出一声叹息,桥因此而得名。</h3> <h3>这里是威尼斯著名景点,也是游人十分关注的焦点。也许有人会讲:将官府与监狱连在一起,可以产生警示官员、预防腐败的效果。但在这里却是由于地方小,就近入牢不得已而为之,没有这么多事。</h3> <h3>威尼斯当地传说,日落时如果恋人们在叹息桥下的贡多拉上亲吻对方,就将会得到天长地久的永恒爱情。这个传说在1979年的电影《情定日落桥》中得到了演绎。2005年的电影《卡萨诺瓦》也有叹息桥的场景。两部电影都在这取的景。</h3> <h3>从网络图片中叹息桥小小窗孔向外看,真的是能体会到当年囚犯将要失去生命的感受了。跨过叹息桥有如隔绝生死两世,怎能不长叹一声!</h3> <h3>快到圣马可广场了,总督府廊柱下排满了参观的游客。我们因为时间关系,不能排队入内参观,很是遗憾。这个参观是免费的,有时间应进去看看,据说各厅都有大量雕塑、大幅壁画、历任总督介绍等,金碧辉煌,气势恢宏。</h3> <h3>广场边的鸽子和海鸥特别多,引来不少游人在拍照。据说有时会有一帮黑人把鸽子食料塞给你,然后帮你照像,再向你要钱的事儿,要价还挺高:20欧!导游提醒我们注意,不要掉坑里。</h3> <h3>往前走就是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顶端雕像是拜占庭时期的城市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顶雕像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之间是古代威尼斯执行死刑的地方,后来变成威尼斯官方城门,是进入威尼斯的贵宾的正式入口。历史沧桑变幻莫测,与时俱进必不可少。</h3><h3> </h3><h3> </h3> <h3>拜占庭时期的守护神圣狄奧多,他站在鳄鱼背上,两手各拿着长枪和盾。</h3> <h3>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铜狮,它就是威尼斯的城徽一一飞狮。</h3> <h3>从两根石柱进入的是小广场。站在小广场上,前方看到的是泻湖,隐约可见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左边是总督府,右边是图书馆和钟楼,后面是时钟大楼和圣马可大教堂南立面。</h3> <h3>总督府始建于公元9世纪,曾遭遇多次火灾,不同时代的改建, 仍保持如此统一而完整的风貌,实在是上天的恩赐。方形外表,立面为三层,首层为敞廊,二层为游廊,三层是实墙。整个建筑看起来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但是由于敞廊和游廊以及实墙上的拱形窗的阴影衬托,反而显得轻盈通透。</h3> <h3>总督府修建时,正是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这个宏伟的建筑,曾是强盛而富庶的威尼斯共和国的政府办公楼,现在则成了世界上一个最有趣的艺术博物馆。</h3> <h3>总督府只有一个廊式的正门入口一一这是两扇巨大的青铜门,被称为“纸门”,据说这里有人帮助市民写文书、诉状和请愿书。大门门楣上有威尼斯总督福斯卡里对圣马可之狮叩首的雕刻,描绘他就任时向圣马可宣誓,要服从共和国的利益。</h3> <h3>总督府二层游廊石柱顶端四叶草花形的柱头,这是建筑中最美妙最独特的设计,难怪她让拿破仑感到“美得令人窒息”。一、二层白云石的尖卷列柱敞廊、游廊,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拜伦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是威尼斯市内最典型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h3> <h3>圣马可图书馆为16世纪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珊索维诺在威尼斯留下的一个杰作,所以这座图书馆又以他的名字命名(又有一说是图书馆后来倒塌,要处罚建筑师,他将功补过,倾其所有重新建造)。一层为商店,图书馆在二层,通过中央开间的楼梯到达。立面上装饰有各种浮雕。屋顶的石栏杆上有人物立像,四角为方尖碑。</h3> <h3>威尼斯钟楼耸立于圣马可广场,这座由红砖砌就、高98.6米的钟楼建于15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重心。</h3> <h3>钟楼最早建于1173年,当时是作为灯塔,为泻湖里的船只导航。中世纪时曾用来吊酷刑笼,把犯人关在笼里,有时任由他们死在笼中。16世纪初修成今貌。1902年7月的一天,钟楼由于地基崩垮而突然倒塌,第二年“在原地、依原样”建造的钟楼铺石奠基,1912年4月25日(圣马可日)启用。</h3> <h3>今日所见的钟楼,下半部是由砖块构成的巨大柱状建筑,每边长12米,高50米;上方则为拱形钟楼,共放置了5座钟。其上方是方形建筑,外墙分别由狮子和正义女神所装饰。最上方是金字塔状的尖塔,尖端上放置了一个金色的天使加百利形状的风向标。</h3> <h3>圣马可广场初建于9世纪,相传828年两个威尼斯商人从亚历山大将耶稣圣徒马可的遗骨偷运到威尼斯,同年兴建教堂,教堂内有其陵墓,大教堂和广场均以其名字命名。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赞叹圣马可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客厅”和“世界上最美的广场”,并下令把官邸大楼改成自己的行宫。广场长约170米,东边宽约80米,西侧宽约55米。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h3> <h3>圣马可广场在雨季涨潮时,海水会漫过整个广场形成美丽的镜面。网络图片显示的是潮水涌上广场的情景。广场南北两侧是新、旧行政官邸大楼,楼下现在是咖啡馆餐厅奢侈品店和博物馆。连接两个官邸大楼的是“拿破仑翼楼”。</h3> <h3>圣马可大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威尼斯的荣耀,威尼斯的富足,还有威尼斯的历史和信仰,尽在于此。</h3> <h3>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半圆形的石雕门楣下,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收藏于教堂内。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h3> <h3>大教堂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圣马可雕像下。飞狮抓着一本圣书,上面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你在那里安息吧!”</h3> <h3>大教堂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它的5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非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个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实为融拜占庭式、哥特式、伊斯兰式、文艺复兴式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杰作。</h3> <h3>大教堂正面长51.8米,上面两侧各有两个半圆的门楣上,金色的画面是关于耶稣的故事。下面5个罗马拱门上方,是5幅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丁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神话礼赞、圣马可进入圣马可教堂等主题,金碧辉煌,非常耀眼。</h3> <h3>圣马可时钟塔修造于15世纪一座早期文艺复兴建筑上。大门上可以看到有罗马数字的时钟圆盘、24小时、12星座,中间还有地球、太阳与月亮的时间指示。塔楼最上面的门墙,装饰着一个飞狮,圣书上面刻着一行拉丁文:“我只计算快乐的时光”。</h3><h3><br></h3> <h3>在塔楼的平台屋顶上,装置有两个非洲摩尔人青铜雕塑,每一个都有2.7米高,每个小时会轮流的敲击位于他们两人之间的大钟。</h3> <h3>在塔楼正面狮子像下面,有圣母玛丽亚环抱幼时耶稣的雕像,左右两旁的两个门东方三博士人偶雕像,会向圣母玛丽亚与耶稣敬礼致意,右边以罗马数字显示时,左边的则以阿拉伯数字显示分钟。</h3> <h3>人们在贡多拉码头等待上船。</h3> <h3>贡多拉是独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了。小舟长10.75米,宽1.75米。两头尖尖的,底部呈不对称型,便于一侧单桨划船的平衡。舟的外观添成黑色,船夫们的衣服主要是红色和蓝色条衫,据说都与历史传统和信仰有关。</h3> <h3>我们坐上了船。一般一舟6人,而我们只剩了4人,因此一舟4人,坐得较宽敞。小船离开码头,过了斯拉夫人堤岸的桥后,就进入威尼斯主岛的运河水系了。</h3> <h3>船夫熟练地把控着船。我们在镜头前摆拍。</h3> <h3>海水涨潮时留下的白斑痕迹都刻在墙壁上,二楼窗台都是湿漉漉的印痕。威尼斯秋冬及春季,海水涨潮加雨季,给当地生活带来巨大不便,游客也是叫苦不迭。我们夏天来是一种享受,没有受到外来影响……仔细看,我们的船夫是个大帅哥!</h3> <h3>和大帅哥船夫来一个合影!</h3> <h3>水巷里的水不是那么清澈。水里插着木桩是各家栓船用的。几位居民还是游客在水边大石板上进餐。这些大石板就是造城时,铺设在打入泻湖的木桩上,具有很好防水性的伊斯特拉石,上面再用红砖建屋,砖比石轻,所以房子不会下沉。</h3> <h3>在水巷内发现,不少房屋老旧,二层以下的墙面被浸泡剥落光了。据说水城以每百年超过一厘米的速度下沉;受所处地壳板块影响,亚得里亚海的海平面在逐年上升,使得岛上建筑物被不断侵蚀而束手无策。一楼是不能住人的了,这在现场已经看得出来。</h3> <h3>据说威尼斯人口原有17.4万,而现在只有6万不到。这两边的房屋倒是精美,但却空当当的,谁受得了这种水漫街屋、危机重重的居住环境呢?!旅游城市一方面增加了客流、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影响原住民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成本。索性腾笼换鸟,让外来游客承受这个压力吧。所以,本地人走的走,留下的做生意狠赚点,威尼斯的住宿和物价不年年上涨才怪。</h3> <h3>话是这么说,威尼斯人还是很会生活的。你看:小巷连着小桥、水巷和小广场,每幢建筑紧密相连,外墙彩色绚丽,桥上、墙上还有不少浮雕装饰。许多住家的窗台上鲜花朵朵,绿植盆栽,生机盎然,美不胜收。我们欣赏着美景,桥上的人同样在看 风景,一群喜欢穿越小巷的姑娘。</h3> <h3>狭窄的水巷里,作为私家交通工具的小船,静静地泊在房后的水门边。前方两只船停泊,只有中间空档才能行船,只见三个贡多拉船夫不争不抢,相互配合,每艘小舟顺利通过。</h3> <h3>又回到贡多拉码头了,一圈水上游就结束了。看到岸上那个蓝色小桶了吗,那是专门给上岸的游客丢小费用的。所以,乘坐贡多拉的游客要事先准备好零钱,以免尴尬。</h3> <h3>上岸了,还是要多拍点贡多拉,因为只有威尼斯才有缘相识它,离开这里,其它地方找也找不到的。</h3> <h3>看见贡多拉就要拍一下,这是在威尼斯上了瘾的习惯动作。</h3> <h3>接下来就是团队游的一项活动,去威尼斯DFS购物。化妆品、手表、各式欧洲名品、精品等一应俱全,就等着游客前来购买。</h3> <h3>玻璃岛的产品也在柜台摆着,挺精致的。据说只要能想到,没有什么是用玻璃做不出来的。</h3> <h3>全团游客各奔东西。这是旅友在免税店顶楼平台拍的,威尼斯红色屋顶的照片。这么多房屋的建造,砖瓦都是外面运进来的吧,想想也很可怕。</h3> <h3>这是圣马可大教堂的五座洋葱头大圆顶,以及圣马可钟楼的风采。如果说当时威尼斯商贸发达,经济富足,为了提升居民精神层次,盖了圣马可大教堂、图书馆等,真的是功德圆满,展现出那个时代的远见,也给后人留下了历史记忆。</h3> <h3>教堂、钟楼,隔三差五的分布着。一个不大的威尼斯,果真需要这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也许就是……</h3> <h3>威尼斯大运河把城市分为两个部分,它就是一条主干道,接纳117条水道的船只,进进出出,来来往往。</h3> <h3>免税店门口,人潮涌动。</h3> <h3>出了免税店,来到里亚托桥边。里亚托桥是威尼斯401座桥中最为有名的桥,建于1180年,它又名商业桥。原为木桥,1580~1592年改建为石桥,是威尼斯的象征。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上建有亭廊,两边设有店铺,销售各种纪念品和特产。</h3> <h3>桥上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既可以从桥上眺望运河风光,又可以在两侧商店购物,完全沉浸在威尼斯气氛中。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h3> <h3>各国游客都会在这里摄影留念。</h3> <h3>街头橱窗里的面具是威尼斯主要产品,设计成不同风格和造型,吸引众多购买者。讲到面具,古代威尼斯因面具还杀了一个80岁的总督。因一男子参加活动时,与总督年轻妻子带着面具亲吻,受到总督惩罚,十人团反对,总督起心要暗杀十人团,后失败被十人团决议处死。故事而已……</h3> <h3>返回码头时,不经意看到一尊稀奇古怪却又雕刻图案的筒状铜盖石墩。经查资料得知,这是蓄水井。这些筒井分布城中,汲取各处水道中纯净的雨水,储存到总督府的中庭。要知道,在威尼斯这样一座建立在成千上万根木桩上的海上孤城里,淡水就是生命。从这可见威尼斯先人的生存智慧。</h3> <h3>威尼斯,来过一次就印象深刻,因为这里永远是我们最美好的期待、最浪漫的梦想、最伤感的不舍。传说她多少年后就会沉入海里,我们不理会它!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她、欣赏她,因为全世界只有她一个!</h3> <h3>坐上返回的水上巴士,再细细品味威尼斯主要景观一一圣马可广场的风情。我觉得,对于威尼斯,只要你肯思索,她的建筑,她的故事,她的细节,都会不知不觉地打动你,使你和她心灵相通。</h3> <h3>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威尼斯已经在我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理念贯穿她1560多年,今后也是一样。圣马可钟楼顶上和古海关小塔顶上的风向标,提示人们:威尼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我从内心对威尼斯说:你的的历史和明天我都敬重!昨天一一知你如云,识你如雾;今后一一念你如诗,爱你如画……</h3> <h3>末了,我想用德国诗人尼采的诗《威尼斯》,来表达对威尼斯的那份敬畏:</h3><h3>褐色的夜,</h3><h3>我伫立街头。<br></h3><h3>远处飘来歌声,</h3><h3>金色的雨滴,</h3><h3>在颤动的水面上溅涌。</h3><h3>游艇,灯火,音乐,</h3><h3>醉醺醺地游荡在朦胧中……</h3><h3>我的心弦,</h3><h3>被无形地拨动了,</h3><h3>悄悄弹奏一支船歌,</h3><h3>颤栗在绚丽的欢乐前。</h3><h3>——你们可有谁听见?……</h3><h3>写这首诗时,喜爱并居住在威尼斯的尼采已被诊断为精神病,而他却在疯狂中找到了瞬间宁静的幸福,这就是威尼斯的魅力!</h3> <h3>有了威尼斯之行,再欣赏法国画家克劳徳·莫奈在威尼斯画的油画,倍感亲切。莫奈1908年来到威尼斯,二三个月创作了36幅作品,每幅都充分表达着威尼斯建筑、运河上的光影效果。下面选择几幅眼熟的画面作为此行的总结……</h3> <h3>威尼斯大运河,2015年苏富比拍卖2366.9万英镑</h3> <h1><b><font color="#ff8a00">谢谢您的观赏!</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