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时的那点事(之二)(副本)

老杨

<h1> 我的连队 </h1><h3><br></h3><h3> 七六年初穿上了军装,部队驻地在云南省宜良县大荒田,距离县城有十多公里。营房是一排排陈旧的砖瓦房,一排房子隔成几间,一个排住一间。没有床都是睡床板。各连房前都挖得有井,战士的洗溂用水全是从井里打。</h3><h3> 刚到部队新兵还得集中训练。分住在各个连队的食堂,一个食堂住一个新兵排,通通打地铺。</h3><h3> 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趣事。和我们一起当兵的一个家伙,人高马大,居然半夜尿床了。早上起床,大家都在叠被子。这家伙躺在地铺上不起来,说是人不舒服。因为大家很熟,爱开玩笑,一个伙伴一下子扯掉了他紧裹在身上的被子。哇塞,一大片尿渍豁然展现在大家眼前。大家都愣了,接着一片哄笑声。那家伙恼羞成怒,一下跳起来要打掀他被子的人,我们赶紧劝住。从此这家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笑柄。</h3><h3> 新兵的日子整天立正、稍息、齐步、正步、敬礼的训练,很没劲。</h3><h3> 过了几天配发领章帽徽,大家非常激动。虽然我在部队大院长大,也穿军装戴军帽,但少了“一颗红心两面红旗”,活活也就是一个社会青年。而今领章帽徽一戴,一个解放军的形象顿时展示出来。大家还互相问:你看我象不象真的解放军。总之,大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h3><h3> 十来天后,新兵分下各连。我分在122榴弹炮一连。那炮就是在战斗影片中常看到的那种炮一响,炮筒就缩一下,我们小时候都叫它“缩筋炮”。现在总算开始玩真家伙了。</h3><h3> 连里把我分在一排一班。当时一个连队有三个排。三个排长,不设副排长。两个是炮排,有四门大炮四个炮班。一个排各有两个。每个炮班配备八个人,从一炮手到六炮手和瞄准手七人操作火炮,各司其职。班长只管站在炮后抱着夹子接受上级指令、射击诸元(数据)和向全班下达指令。打起仗来炮声太响,震得人耳朵发聋,下达指令必须扯着嗓子喊,才能保证瞄准手、炮手听到。这是亲身经历过的。</h3><h3> 还有一个指挥排,下设侦察班、无线班、有线班,毎个班六、七个人。侦察班主要任务是跟随步兵在第一线,利用仪器测算敌方的方位和距离,为后方炮阵地火炮提供射击诸元(既数据),确保精确打击目标。炮兵术语管他们叫“前观”。</h3><h3> 无线班配备两部电台,一部在“前观”、一部在炮阵地。一般来说作战前是不启用电台的,因为电台频道容易被敌方查获而泄漏机密,只有战斗开始后才能开启。</h3><h3> 有线班也就是电话兵。他们也是人分两拨,一拨跟“前观”、一拨在炮阵地。任务是架通“前观”、炮阵地以及上级指挥部门的电话线。架线是个苦力活,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战前的指挥、联络只能靠他们架设的电话线来完成。战斗一旦打响,电话线极易遭到炮火炸断和敌人破坏。这个时候电台就显威了。</h3><h3> 另外还有驾驶班和炊事班。</h3><h3> 驾驶班有七、八个人,总有六台车。有四台是十轮大卡车(解放30),用于拖炮、运载炮班和弹药。术称“炮车”。</h3><h3> 一台解放牌汽车,主要运载指挥排的侦察班、无线班和有线班。术称“指挥车”。</h3><h3> 一台嘎斯51(苏联车)主要是运载炊事班和炊具、食物。术称“生活车”。</h3><h3> 驾驶班平常比较独立,只有拉练和战时才融入各排和炮班,各自完成自己的运载任务。驾驶兵的活路属于军地两用技术,十分走俏。只有连长、指导员看中的人才能摊上这种好事。我在指导员眼中属于“屌兵”一类,所以就根本没这念想。</h3><h3> 炊事班有五、六个人,另外还有一事务员负责采购食材,都归事务长领导。炊事班负责全连的一日三餐。这些人都是些毛头小子,做饭又没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做出的菜,味道是不敢恭维,仅仅是烧熟而已。一般是两菜一汤,菜是大锅菜,由炊事员用勺子打给你,控制在一小碗。汤和涮锅水差不多,找不到几点油星子。那时候真苦,偶尔吃一回包子、馒头、面条,战士们象过年似的。而且面条是没酱油和猪油的,就是素面加盐。吃馒头炊事班还要控制,只能自己吃,不能带走。因为无论哪个连吃包子馒头都会有其他连的人去找老乡要。</h3><h3> 炊事班虽说做饭不咋地,鬼点子到不少。在做的菜少的时候就猛放盐。让人吃不了多少菜,草草了事。时间长了,也见怪不怪了。</h3><h3> 另外炊事班还有一个比较独立的兵。那就是“喂猪兵”。猪圈在营房后的小山坡上,各连都有。他们不和连队住一起,而是住在猪圈旁的单间宿舍。空间相对私密,常有关系较好的人去那里聊天、开“小灶”。</h3><h3> 猪的数量几头到几十头不等。到了“八一”和春节各连都会杀猪。猪的大小和肥廋与喂猪兵的勤劳、懒惰有关。我们连有十来头猪,个个精瘦,象狗一样灵活。不过猪能活下来也就不错了。喂猪兵一般不参加连队活动,只有吃饭和看电影、看演出才参加。</h3><h3> 最后是连部,它是连队首脑。由连长、指导员、副连长、副指导员、文书、卫生员、通信员等七人组成。</h3><h3> 连长主要负责指挥排,带领“前观”跟随步兵行动。炮兵是战争之神,十分宝贵。歩兵指挥员无一例外地都要求他的部队要全力保护好炮兵兄弟的安全。“前观”一旦哑火,后方的火炮就瞎了、哑了。歩兵失去火炮支援,好多仗是打不下来的。</h3><h3> 副连长主要负责后方炮阵地,按照上级、“前观”下达的射击诸元,指挥全连四门火炮的射击。七九年自卫反击战,副连长声音喊哑了,我来接着喊。当时我是文书兼军械员,也是预备副连长。也就是说副连长一旦“光荣”,马上由我项替。当然,我的职务也有预备人选,这是战前就定的,班长以上都有预备人选。还好,那一战连队有伤无亡,谁也没顶替谁。</h3><h3> 指导员是连队党支部书记,负责政治工作,抓思想教育、党的建设。我连的指导员是一个64年的四川兵,不懂军事技术,抓人小辫子有一套,对城市兵有成见。我在入党问题上颇有周折。以后再叙。</h3><h3> 副指导员主要负责共青团、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工作。</h3><h3> 以上就是我的连队的基本情况。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和事还是那么清晰,就想慢慢地把他写岀来,这也是对青春的一种思念......</h3><h3> </h3> <h1><br></h1> <h3>  122榴弹炮。</h3> <h3>  后记  现在政府部门搞征收工作(反聘),就是人们常说的拆迁。难度很大,问题多,都很棘手。弄得自己老是静不下心来。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不过也不担心,日子还长着呢,写写回忆权当消遣。我会继续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