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从青岛出发,小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一路走来,雨下个不停。看完王家大院,我们又来到这个久负盛名的古城。游览平遥古城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愿望,由于工作在身一直尚未实现。在我印象中,平遥古城是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值得观赏的古城之一,它有着中原人的淳朴和历史厚重的一面,给人的感觉,平遥古城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h1> <h1>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安徽徽州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的丽江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2017年11月19日,获得年度旅游目的地声誉奖。</h1> <h1> 走进平遥,如同走进了一座大型历史博物馆,这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为了让自己玩得即开心又尽兴,我们在古城选择了一家客栈,先住下来,慢慢地游览观赏。</h1> <h1> 我们下榻的宝裕源客栈,环境优美,风格独特,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建筑风貌。这是一座典型的平遥古城民居建筑,砖墙瓦顶木结构的四合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h1> <h1> 那种古朴典雅、温馨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流连忘返。</h1> <h1> 入住宝裕源客栈。客栈主人特意把床垒成了大炕。房间均配有电视、空调、独立的卫生间和取暖设备等。舒适卫生,整洁温馨。</h1> <h1> 从繁华喧闹的海滨城市来到古城,入住这座典型民俗风格的民居,会让人有一种放松心情、舒缓压力、悠闲自在的感觉,从而可以深入了解几千年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感受过去的辉煌,享受当下的安静。</h1> <h1> 体验山西人盘腿坐炕的习俗</h1> <h1> 平遥古城全景图。一座古城,其实就是一本古书。平遥古城有着凝重的封面,尽管在未打开之前,我就有所耳闻了这座古城的许多章节:古城墙、县衙、老街、票号、古城庙、古建筑等等,对一个地方的向往,俨然如爱恋上一个人似的,爱上了,就放不下,平遥亦是如此。怀着这样的心绪,我走进了平遥,平遥亦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我也从现实中走进平遥的历史。</h1> <h1> 初到古城。依稀间,千百年前的前世今生在眼前流淌,2700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流传下来的是晋中水土养育出的民族古韵。</h1> <h1> 进入这座历经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脚踏平遥古城的街道,犹如置身于历史中,聆听着千年时光的悠然诉说。那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和明清时代遗留的建筑,还有曾经显赫的全国金融中心的地位等等,平遥的每一寸土地都让我敬畏神往。</h1> <h1> 平遥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每个门都有城楼,城墙将四个城楼链接,形成典型的中国城堡样式。</h1> <h1> 平遥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墙高10米,顶宽3—5米,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内砌女儿墙,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环城每隔50 —100米便有一个突出的敌台(也称马面),台上筑有敌楼一座,共有72座,垛口3000个,重门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城墙四隅角楼四座,城墙外四周有深宽各3米的护城壕,六门外原设有吊桥,沿河植槐柳。</h1> <h1> 走进古城,感觉与南方精致柔和的水乡完全不同,不同于江南古镇的秀气,平遥古城多了几分英朗,更多的是几分硬气,触摸着古老的城墙和脚踏着古老的城砖,仿佛我们正在穿越2700年的历史时空,让人走在其中不觉融入了这座古城,喜欢上了这座古城。在了解之后更是会沉浸在这座古城的历史气息中,让我们为古人的智慧而折服,从而使我们大开眼界,频频驻足,流连忘返。</h1> <h1> 虽然平遥古城已不复往昔,但历史的斑驳会让你更加正视脚下这片土地。这高耸,伟岸,墩厚,坚实的黑灰色中带有沧桑的城墙,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平遥古城。</h1> <h1> 古城保护的很好,基本上能够保持原貌,非常值得一看。</h1> <h1> 当走进古城门,踏上青石路,手抚古城墙时,你就会有一种穿越时代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和房屋基本上是古时候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并没有太多的翻新,至今仍然保存完整。</h1> <h1> 平遥县衙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我们常见的博物馆有所不同,平遥县衙博物馆是以建筑格局的存在形式来演示历史和文化的特征。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古衙之最。</h1> <h1> 要进衙署,需先通过衙署大门,门是登堂入室的必经之所。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少不了门,城有城门,宫有宫门,家有家门,庙有庙门。县衙作为一级行政机构,在封建社会实际上同时也是司法机构,如此重权在握之地,门是必不可少的。县衙又叫衙门,可见“门”对县衙的重要性,正因为它如此重要,所以衙门难进,俗话说“自古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由此可见,要进衙门,得有经济做保障。</h1> <h1> 游览平遥的最大亮点是在县衙。平遥县衙座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h1> <h1> 县衙遵循封建礼制,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轴线上有六进院落,由外至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花厅、常平仓、赞侯庙、土地祠,常平仓又叫钱粮厅;西侧线由南至北有:牢狱、公廨房(遗址)、十王庙、洪善驿、督捕厅(有些正在复修,尚未对外开放)。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的缩影。</h1> <h3></h3><h1> 县衙大堂对面屋檐下,书写着“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进了大堂,便是仪门。</h1> <h3></h3><h1> 这是县衙的第二道门,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是一座强化封建礼制的建筑物。 </h1><h1><b> 仪门门外有联曰:</b></h1><h1><b></b><b> 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b></h1><h1><b> 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 </b></h1><h1><b></b> 此联通过对比反衬出衙门内外氛围的天壤之别 </h1><h1> 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只有在知县上任,恭迎上宾,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以示隆重。</h1> <h1> 亲民堂也叫大堂。大堂楹联上书: </h1><h1>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h1><h1> 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h1><h1>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h1><h1> 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h1> <h1> 大堂内正中屏风绘有山水朝阳图,山正、水清、日明,象征清正廉明,与上悬匾额“明镜高悬”异曲同工!</h1> <h3></h3><h1> 山西平遥旧县衙,恩补堂挂松鹤画。</h1><h1> 苍松掩映红日出,沐浴朝晖鹤鸣哗。</h1><h1> 明镜高悬行公道,恩德补民民方夸。</h1> <h1> 亲民堂也是县太爷审案的地方</h1> <h1> 堂前场地比较开阔</h1> <h1> 亲民堂后就是宅门。大堂背后之二堂,自成四合院落,且同后面内宅相通,所以二堂院门也称宅门。</h1> <h1> 过了宅门,就是二堂,用现在的话说,二堂就是民事调解的地方。知县升堂在大堂,其余时间都在二堂办公。</h1> <h1> 二堂外两旁,分别是钱谷师爷房和刑名师爷房。图为钱谷师爷房。顾名思义,师爷就是顾问的意思,出谋划策之人。</h1> <h1> 穿过二堂即为内宅,内宅是明清时期知县的生活区,图为客厅中正面悬挂匾额,上书“慎勉堂”。明清两代,知县一律易地为官,不得携带家眷,知县五百里外易地为官,知府以上需到千里之外,异地为官难享天伦之乐的苦衷,至清乾隆年间,皇帝才诏令可破。</h1> <h1> 这座题着“察明”的建筑据说就是相当于当时县衙的检察院</h1> <h1> 彰瘅亭,建于明代。“彰瘅",语出《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意思是表彰善的,憎恨恶的。彰瘅亭是宣讲圣谕、乡规、民约,彰善瘅恶之所。“彰瘅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惩劝!县衙大门东西两侧各有一间小屋,虽不起眼却是大有来头。东为“彰瘅亭”,西为“申明亭”,是我国古代一种民间调解制度的体现。</h1> <h1> 县衙县太爷的饭厅,见廊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人人都离它不得,这是宋代时期的发明,是宋代以来国人标准生活风尚。</h1> <h1> 到了平遥不可不看日升昌票号,它是中国第一家票号,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家银行,它的通存通兑制就是现代银行全国联网的源头。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中国银行的前身就是日升昌票号,它位于号称大清金融第一街的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这是中国票号博物馆日昇昌票号旧址,1995年10月18日建馆开放。日昇昌票号前身为“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和掌柜雷履泰于清道光四年出资30万两银改营,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票号博物馆占地面积1963 平方米,建筑面积2414平方米,三进院落,100余间房屋。</h1> <h1> 日升昌首任大掌柜雷履泰故居,位于平遥城内上西门街11号 。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整座院子坐北向南,是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的传统住宅群体。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时,也同北方商人一样,大兴土木,修建宅院。旧居主院为前后二进院,结构布局为轿杆式院落。并建于高高的台基上,山墙顶部有砖雕鱼图案,中厅为双坡硬山瓦顶房。整个院子的地形,里院比外院高,"前低后高,世出英豪",科学地讲,是排水好,采光好。整座院子里面种花、种草、不种树。</h1> <h1> 蔚泰厚票号,是继日升昌票号之后国内的第二大票号,总号地址与日升昌仅有一墙之隔。蔚泰厚,原是介休侯氏开办的绸缎店,侯氏眼见日升昌由颜料庄改为票号后生意兴隆,十分眼红,但苦于无人能经营票号。恰巧这时日升昌副经理毛鸿翙与经理雷履泰意见不合,毛鸿翙受到排挤,侯氏就趁机把他拉了过来。蔚泰厚又请超山书院山长徐继畲帮助制订了严格的号规,对财东、经理、伙计职责、结帐、伙友探亲、帐簿、函信等管理均有明确规定。蔚泰厚有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基础愈加雄厚,声势愈加显赫。一纸汇票传千里,几十万两银子立可取,资金雄厚,业务繁荣,利润倍增。从此,中国票号业由平遥到祁县、太谷,再由山西到全国很快发展起来。道光十四年(1834年)蔚泰厚正式改成票号,并将蔚丰厚、蔚盛长、天成亨、新泰厚四家商号改组经营为票号,打破了日升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出现了两大票号派系激烈竞争的态势。</h1> <h1> 蔚盛长票号开办于1826年(道光六年)是执中国金融之牛耳的中国第二家“蔚”字五联号旧址,到1916年歇业历时90年,长达一个世纪的老字号,从康熙时创票号前为绸缎庄,蔚盛长字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比日升昌字号还要早90年。原设于平遥城内的绸缎庄改组而成,总号设在平遥城内。曾为慈禧太后西行的下榻处。票号首任掌柜是中国十大名掌之一毛鸿翙,票号东家则是介休人称候百万的中国十大财东之一的候荫昌。他们之所以经商近一个世纪,成功之道最关键的是晋商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创业精神。票号最初资本12万两,中期发展为16万两,歇业时数额达24万两,分红最多时每股达13两,上海、天津、苏州、南京、长沙、湘潭、常州等都有其分号,蔚盛长票号主要经营对象是县工商铺户,也承汇政府官款,其主要方式是汇兑存放款,也有少量发放银票等,蔚字五联号为中国票号发展相关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它的历史价值,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晋商文化的精髓和巨大宝藏。</h1> <h1> 平遥古民居博物馆,位于古城西大街18号,是“蔚丰厚”票号旧址。该院面阔五间,为南北两套院串连在一起的大宅院。北院坐南朝北,大门临街,属典型的商号经营性四合院;南院坐北朝南,大门隐于深巷中,是由“一主两跨”带一个后院组成,属标准的民居性四合院,南北院由一条狭窄的过道相连,墙高宅深,布局特殊,建造精良,以“元宝院”而著称。</h1> <h1> 百川通晋商家俬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9号。原为平遥十大票号之一的百川通票号,后辟为百川通晋商家俬博物馆,已成为平遥古城一处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景点,也是反映晋商艰苦奋斗、智慧经营、起居生活的一部活的字典,具有极高的考察价值。百川通原是祁县渠家在平遥开设的第一座票号。百川通就是希望“百川通大海,财源滚滚来,水到渠成,川流不息”的意思,当时百川通与官员富商连环结保,汇兑银两以官银为主,设分号23处,南大街这座民居建筑是保存最完好的店面,旧址现已辟为"三晋大财东家私博物馆"。</h1> <h1> 协同庆是中国钱庄博物馆,是一家独具特色的票号。初设时资本仅有3.6万两,不足日升昌银本的十分之一,只有天成亨票号的二分之一。然而后期以其资金周转快,业务吞吐量大,获利甚多,令其他票号惊讶。 协同庆数任经理,各具特色,各扬其长,优势互补,为平遥票号中最有力的领导集体。协同庆之成立系两位青年才干推动之结果。先是刘庆和(字肃斋),因家贫,15岁辍学就商,曾在蔚泰厚票号学汇兑,后因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江南大乱,各票号纷纷撒庄和裁减人员,刘便与同号好友孟子元离开蔚泰厚票号,并决心不再甘居人下,而另立门户。他们先经人介绍找到榆次聂店村富商王家,王家主持家务的王栋正愁办票号无合适人选,一见他俩曾在著名的蔚泰厚票号做过事,熟悉票号业务,是个人才,立即聘用刘、孟二人,由王氏联合平遥县王智村米家,二家共同投资办起了协同庆票号。如今,日升昌原址成了票号博物馆,而协同庆票号则成了钱庄博物馆。</h1> <h1> 平遥古城藏报博物馆,座落在明清街鸡市口的繁华地段,建筑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格,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总投资200余万元。藏报数量6万余种,110余万份,馆藏报刊已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纪录大全,有清代名国珍奇报、五十年代文革时期的系列报刊、山西及全国重大时事报、部分各国报纸、少数民族报刊等。最特别的异型报纸有特大的报、有最小的报;发行时间最短的报;还有手掌报、明信片报、名片报、丝绸报、烟标报、雨伞报、扇子报等等。</h1> <h1> 平遥县當铺博物馆。“汇源当铺博物馆”成为了解当铺起源、发展及衰败的整个过程,是中国典当业的一部活字典,填补了山西省乃至全国保持最完整古当铺的空白。</h1> <h1> 中国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上,镖局从狭义的角度讲是为一些商家和个人提供安全保障的专业机构,从广义上讲,是以押运一些现银或贵重货物收取一定费用的旧式保险业。清朝中叶,平遥的票号兴起,必然带来保险业的繁荣。镖局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颇具特色和有影响力的镖局,中国的镖局有着大气磅礴、吞波涌浪的历史壮景。这些壮观景象的形成,是与当时封建主义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破土、纷呈的市场松动、繁荣以及当时社会治安的纷乱是分不开的。</h1> <h1> 华北第一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路南22号。全馆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分前、中、后、楼院四部分,开设6个展室和两个展区,充分而真实地再现清代乾隆以来我国镖局的独特风貌。镖局,作为我国早期保险业,它随着明清商业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其职能以为工商贸易客户运送现银为大宗。据《武术汇宗》所述,号称神拳无敌的山西人张黑五于乾隆年间,领皆在北京前门外大街首开“兴隆”镖局。华北第一镖局介绍了清代中叶华北地区保镖行业中的三位杰出人物,即神枪王正卿、铁腿左二把、形意拳名家戴二闾三位镖师生平事迹以及三位镖师所在镖局的资料。</h1> <h1> 同兴公镖局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105号,时为平遥名扬京城、威震全国的王正清武林大师创立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创建,其子王树茂尽得其真传且有青出于蓝之势,因而同兴公镖局创立之始就成为当时全国著名镖局之一。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攻战天津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挟裹光绪帝逃往西安,西逃旅途少不了吃喝花销,八月初九,二宫到达平遥,盘点现银93万两,这么大的数目,无人敢当此皇银的保镖,唯有山西平遥的王家敢接,适逢乱世,王家镖队一路上风尘仆仆,经历波折,日夜兼程,只半月余将银两送抵西安,分毫无差。这块至今仍挂在王家旧址上的奉旨议叙的匾额,就是当年办完这趟皇差后,慈禧太后的赏赐了。</h1> <h1> 中国商会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15号。中国商会博物馆是以中国商会历史变迁为主线,以商会管理文化为中心,以联谊工商各界人士为纽带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同时设有联谊会、研究室、购物休闲部等附属机构,全国工商联大力支持,经叙平主席亲笔题写馆名。</h1> <h1> 汇武林,位于平遥古城于内西大街,是一处结构独特,集镖局与教场于一身的传统武术陈列馆。汇武林是平遥唯一一家武馆,与票号日升昌倚门相望。陈列馆曾是清末民国初期平遥著名八卦掌拳师王伦先生的旧居,这里曾是南北各地内家外家拳师以武会友、切磋技艺的场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h1> <h1> 平遥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创建已久,咸丰九年(1859年)庙会期间不慎失火,除寝宫外庙区的殿宇、廊庑以及财神庙都烧成了灰烬。清同治三年( 1864年 )县令王佩钰自捐俸银并召集乡绅、富商设局募化,重修庙宇。主庙城隍庙是保平安的平安庙。东侧是皂君庙,管吃喝的灶王爷。西侧是财神庙,财神爷管财源广进。三庙合一,庙中套庙的格局在全国来讲仅此一处,独一无二,这也是城隍庙最大的特色。</h1> <h1> 城隍庙位于平遥城内城隍庙街中段,整个庙群坐北朝南,总占地7302平方米,前后共四进院落。它是一所规制齐全,宗教、历史文化、内涵丰厚的道教庙观,除正殿和寝宫外,主要由六曹府、土地祠、灶君庙、财神庙四大部分组成。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气势宏伟、风格别致。 临街庙门之外,是寺庙标志性建筑,高大的木结构牌楼,为四柱三门十一踩斗拱规制的歇山顶建筑。</h1> <h1>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以国内已存文庙中罕见的早期建筑而享誉四海。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从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孔庙以来,唐宋尊孔之风日趋繁盛。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文庙成为在中华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统,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结构布局最严谨、气势最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宫。</h1> <h1> 平遥古城二郎庙位于平遥的北大街79号,是我国目前现存唯一专门供奉二郎神的道教庙宇。它创建于清代。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 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这座气势弘大、结构严谨的庙宇,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h1> <h1> 清虚观是古城内最大的道观。按照道东佛西的传统布局安排,坐落于东大街东段路北。清虚观始建于唐显庆二年(657年),原名太平观,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为清虚观。元初改名为太平兴国观,后又易名 “太平崇圣宫”,清代时复称清虚观。清虚观如今已建为平遥县博物馆,馆内藏有丰富的展品,有隋唐时代的佛头、罗汉头;明清时代的大型石屏;北魏时期的造像碑;有唐代铁铸佛头、宋代坐佛、金元毗卢佛;明清时代的寺庙供器;明代的二十余尊珍贵木雕像。</h1> <h1> 双林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达蒲乡桥头村北。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魁梧刚健、勇猛夺人的四大金刚,双眉紧皱、欲言无语的哑罗汉,挺胸收腹、威武刚毅的韦驮像,无拘无束、悠闲自在的观音,朴实憨厚、生动逼真的供养人……双林寺的彩塑,尊尊精美,件件精致。正是如此,双林寺才有了“古代雕塑博物馆”、“东方彩塑博物馆”、“瑰宝双林”等美誉。</h1> <h1> 镇国寺始建于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位于山西平遥县城北12公里的郝洞村,这里静谧安详,一派古老的乡村景象,宽阔的道路直通寺前广场,广场前立有一座写有“京城宝刹”四字牌匾的木枋。镇国寺原名京城寺,明朝嘉靖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个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是元代天王殿、五代万佛殿、明代三佛楼等建筑。这所不大的千年古寺以建筑征服世人,创造了多个中国古代的奇迹,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师的非凡技能。出古城北门向东北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十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彩塑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h1> <h1> 观风楼,是在这座城楼的西面,而观风楼的另一侧为听雨楼。</h1> <h1> 听雨楼,则是这座城楼的东面。位于平遥古城老县衙外。从县衙里面可以登上去,在楼上可以俯瞰平遥全景。</h1> <h1> 在古城让你看到最多的一定是客栈,这里的客栈别出心裁,中外结合,很有特色。</h1> <h1> 复兴公即是客栈又是饭店</h1> <h1> 平遥古城唯一一家以类似酒店的会馆,历史悠久,别具风格,民族特色突出。</h1> <h1> 平遥古城的街道呈十字形,铺面沿街而建,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香古色,民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这也是客栈。</h1> <h1> 平遥麒麟阁大饭店是以晋商明清文化为主题的五星级传统精品酒店,坐落于古城内最繁荣的街道城隍庙街76号。明清建筑风格的庭院不仅为酒店营造出不可多得的古建筑景观,而且酒店设计独具匠心,艺术元素渗透每个细节,集天时、地利、人和及古城之底蕴于一身,让客人感受到灵气之凝聚,心境之澄明,充分体现了晋商的文化风格。加上一流的设施和一流的服务品质,以及华侨城酒店集团的精心管理,可以说,这里是最具吸引力的晋商古文化旅游度假胜地。</h1> <h1> 平遥古城里的所有建筑,均是古时建筑,那些在电影、视剧中看到的场景,平遥是随处可见,每栋建筑起码都有百年的历史。平遥古城作为百年前经济核心,地位大致等同于现在的上海,古城内至今依然还保存的有钱庄、镖局等,在证明着它们的辉煌的往昔。</h1> <h1> 这是市楼,位于古城中心,贯通南大街南北。古时有朝午夕三市,市楼因此而得名。眼前的市楼是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重新修建的。</h1> <h1> 明清一条街(南大街)位于平遥古城中轴线上,这里集中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店铺遗迹,是古城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鲜明地折射出古城文化的光彩。</h1> <h1> 在这条400余米长的古街上,紧密连缀着78处古店铺,包括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h1> <h1> 客观地说,平遥古城保存得相当不错,古城墙内的街道、店铺等都还保持着鲜明的明清风貌,风土人情依然清晰可见。</h1> <h1> 平遥古城的节奏很慢,厌倦嘈杂的你可以来这里安安静静享受几天。</h1> <h1> 白天的古城很安静,古建、杨柳、老街、三三两两的行人,完全就是一副和谐人家的宁静景致,导致你很难把酒吧一条街这样喧闹的名称和它联系起来。</h1> <h1> 当暮色四起,夜幕降临,却是另外一种风景,灯光迷离,织锦灯笼与烛光相辉映,沸腾的音乐和人潮澎湃,这里的夜生活丝毫不比任何都市逊色。</h1> <h1> 步行街是古城最繁华的地段。古城夜景灯火阑珊,热闹非凡,令人陶醉。</h1> <h1> 夜慕下的古城</h1> <h1> 来到平遥古城感受历史的斑驳,千年前的中国商业模式,穿梭在繁华古城街道,冥想当年晋商“义”字当头的繁华盛况。</h1> <h1> 在当地民俗中,在院里种树也是有讲究的。</h1> <h1> 《梦回平遥》是一部大型全境声3D环幕电影馆,是平遥古城电影院的巅峰之作。一座电影院,半部平遥史。将平遥古城的由来和平遥票号的兴衰进行了精彩演绎;将平遥“4000年文明史、2700年建城史、500年晋商史、100年票号史、20年文化遗产史”进行了集中展现。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段往事,让每一位参与者在回望历史中传承中华文明。整个影片制作精良,场面宏大,内容丰富,运用了多种影视手法:有解说部分、战争场面、对白场景、情感交流、闹市街景等。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史实剧和演义剧相结合佳作,是平遥历史的精华版。</h1><h1> 西门外的《又见平遥》,带你游走在清末的平遥巷,亲身“经历”那些悲壮故事,体会晋中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文化。 </h1><h1>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h1> <h1> 平遥大戏堂位于古城九龙壁处,西临文庙、财神庙,南望魁星楼,东临古城墙。大戏堂原名礼乐堂,始建于清康熙42年(1703年),历史上曾为官绅礼宾、商贾休闲和演戏宴舞名所。院落西处一块山石上赫然有一代宗师启功老先生为平遥“大戏堂”题写了堂名。</h1> <h1> 大戏堂演艺厅坐南朝北,原名“礼乐堂”,一席手工木雕工艺。<span style="text-indent: 36px;"><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 </span></font></span><font face="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pan style="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抬头所见,道光年间“霓裳协奏”的牌匾,让人不禁油然而生穿越之感。“一二人千姿百态,三五步四海九州”,一副门联更加引人入境。</span></font></h1> <h1> 平遥大戏堂门前精美的砖雕。大戏堂园区包括九龙壁、戏廊、古典式封闭式大戏堂演歌厅、酒吧区和东南海宾舍等6部分组成,其中九龙壁和大戏堂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大戏堂是集北派宴舞展示、传统剧目表演、名优小吃品尝、现代化设施助兴、文化艺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平遥大戏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平遥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h1> <h1> 古老的平遥是辉煌的,今天的平遥依然充满了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也是一个地区、城市发展的深层动力。厚重的文化是平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最明显标志和特色名片。 在时下许多文化古城为兴商业而被肢解破坏的时候,平遥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平遥古城保存了其全部特徵,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h1><h1> 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古城即将远去,瞻仰古城,赏玩古城,久久不忍离去,平遥带给我太多的惊喜,让我大饱眼福,晋中给了我太多震撼,像似一次穿越之旅,为平遥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