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序言
2018年8月28日到9月12日,我和老伴又回到阔别数年的故乡,祭拜先人,探亲访友。看到故乡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不胜言表。回到广州后,梦里有故乡,微信见老友。
我情不自禁写下《故乡行》一文,以资纪念,以与亲朋好友们沟通互聊。
</b></h3><h1><b>
</b></h1><b>
</b><br> <h3><b>
故乡行 (一)
一遍遍微信促启程,
几回回梦里回故乡,
回来呀!
数年未见面的老友在呼唤,
时刻挂心间的亲友在惦念,
启程吧!
故乡在等着你。
亲朋想拥抱你。
第一站当然是沈阳,
这里是祖国大东北的中枢城市,
这里有百年来最快捷的交通网络,
最要紧的是这里住着我的老姐姐,
还有我的亲密战友和朋友。
到了桃仙机场并没有什么感觉,
走在浑南大街上才吃了一惊,
一座座高楼大厦像巍巍昆仑,矗立在鲜花绿草中,
一条条带人行绿道的宽阔道路似彩带仍绕其间。
在沈几天,我们抽时间转了转大街小巷,
看了看博物馆和大超市。
这就是沈阳呀,
一点不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差!
谁说这里已经落伍了?
谁说孔雀都已东南飞了?
在沈几天,我们跟老姐姐相依相伴促膝谈心,
年近八旬的老姐姐本来正在患病发烧,
我们来了,她也退烧了,又恢复元气了!
我们走了,她说每次分别她都心酸不已。
愿上天眷顾老姐姐一家!
在沈的老朋友热情约我们去家里聊天去聚餐,
久别情更浓,
聊也聊不够。
愿我们的友谊像清澈的浑河水长流不息,
祝我们不老的精神像大东北秋天的风一样清爽宜人。
再见了,沈阳!
</b><br></h3> <h1><b>图书馆新馆面积4万平方米左右,藏书500万册日接待读者数量可达3000人次以上。是沈阳人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好去处。</b></h1> <h1><b>辽宁博物馆新馆面积约8万3千平方米,落成后无论在硬件软件配置方面都创建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博物馆的标准。</b></h1> <h3><b>
故乡行 (二)
车进鞍山了,
我的眼睛睁大了,
我的心跳加快了!
鞍山,祖国的钢都,
鞍山,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
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这就是我们出生和长大的地方,
这就是乡愁不忘的地方!
这里不仅生活着我们的兄弟姐妹,
更是我们父母入土为安的地方。
不孝儿女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呢,
唯有不忘他们的嘱托和恩德。
他们兢兢业业为共和国建设贡献了一生,
他们一针一线为子孙成长操碎了心,
他们经历了那个时代的艰辛,痛苦,磨难,及少有的喜悦,
他们寄希望于我们能长成大树,出息成才。
现在我们也到了耄耋之年,
更能理解我们的父母。
献上鲜花,祭品,墓前默念,
敬礼叩拜,墓前泪水不断。
儿女祝老爸老妈天国一切都好!
孙辈重孙辈请祖辈放心!
举目环顾,青山处处,
天涯海角,亲情永在!
回到故乡,亲朋见面贴心的话儿说不完。
回到故乡,寻根的念头涌动在心里面。
我是满族,文革动乱,父母担心,把我的户籍改成了汉族。
我已夕阳,不能仅知道父辈老家在金州一处。
抓紧时间吧,老同学开车八个小时往返新宾县,
拜谒一下吧,满清开山先祖努尔哈赤的故居。
这里的草房,这里的水井,这里的宫殿,
一切是那么清爽,那么安详,那么远又那么近。
处处都非常绿色,非常深厚,非常和又非常贵。
我在这里买了两本书,《满族通史》和《渤海国史话》,
好好研究一下吧,
忘不了,我们的根!
</b><br></h3> <h1><b>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故乡,位于抚顺新宾。</b></h1> <h1><b>传说赫图阿拉城,这是努尔哈赤的诞生地。</b></h1> <h3><b>
故乡行 (三)
五十年前的这个季节,
五十年前的动乱年代,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五十年后的纪念活动,
五十年间的感情积淀,
一股激流在地下涌动喷薄欲出,
回第二故乡探亲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九月四日,
我们,鞍山三中高二,1班老同学们和在
营口县旗口公社二道边大队,新开河大队,红东大队,红西大队,
(现大石桥市旗口镇二道村,新开河村,红东村,红西村)
一起插队的学弟学妹们,
五十多人一台大客,
又出发了!
这次活动已经有很多老友做过动人的表述。
但令我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念念不忘。
想不到
农村变化这么大!
大田耕种已经规模化机械化了,
再也不用家家户户围着那一亩三分地挥锄忙乎了。
走在村里的水泥路上,
家家铝合金门窗,不锈钢大门,
院里院外绿色一片,生机勃勃。
屋里水,电,暖,一应俱全,
水冲厕所,煤气炉灶,
哪像我们那时候!
想不到
老乡们还记得我们!
村里开欢迎会时就来了不少人握手拥抱。
五队老房东阿叔已经走了,
大婶听说我们来了,跑出屋外迎接我们,能叫出我们每个人的名字,还能说出小学妹属相什么的,与我们每个人流泪握手拥抱!
六队老房东阿叔也已经走了,
大婶听到消息,特地叫女儿把她从几十里地外的新居用车拉过来,一见面,泪流满面,与我们握手拥抱!
一位八十多岁的候叔还能认出我这个大个子是到油田去的。
一位当过生产队会计的同龄人还能记得和我苞米地里摔过跤。
啊,难怪我们探亲来时一步一探头,往回走时一步一回头!
想不到
老同学们对活动的热情如此之高!
能来不能来的都来了,认识不认识的都认识了。
一群老头老太,
有走路快捷的,有坐轮椅的,都来了,
有精力旺盛的,有老态龙钟的,都来了,
有住在鞍山的,有住在沈阳的,北京的,广州的,还有刚从国外回来的,都来了。
有家庭困难的,有老板富裕的,有退休高级别的,有平头百姓的,都来了!
村间田头上一起忆当年,
举杯祝酒时共同话友谊!
谁都难忘那一段青春岁月,这五十年沧桑巨变!
想不到
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如此富有远见而且尽心尽力。
没有工资,主动上岗,无须表扬,任劳任怨!
把一群老头老太组织到活动中来,要多么费劲呀!
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还有想不到现代科技微信在一群老人的手里能这么有力量,
千呼万唤,一呼百应,八方信息,源源不绝。
不怕我们老了,就怕我们跟不上时代潮流!
祝愿十月份的纪念活动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回味和喜悦!
</b><br></h3> <h3><b>
故乡行 (四)
</b></h3><h3><b>你见过大辽河的入海口吗?</b></h3><b>你见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吗?
</b><h3><b>还有那一座座高耸的井架,</b></h3><b>还有那星罗棋布的采油井站。
这里有一个大油田,它的名字叫
辽河油田!
我们老两口1970年4月1日来到这里,
这里成为我们的第三故乡。
那时的油田,
芦苇荒滩把井打,
人拉肩扛平常事。
住的是寒风一穿就透的帐篷,
吃的是窝头高粱米,现在人的健康食品,
上井乘的是解放牌敞篷大卡车。
以苦为荣是挂在嘴边的老传统。
十五年后我们调到了南方,
又过了三十多年,我们来到了老地方。
我们披星戴月试出高产油流的油井还在吗?
采油机关的四合院还在吗?
我们的老师傅老领导还健在吗?
共同奋斗的老朋友还好吗?
我们和老油友一起踏上了油田探亲路。
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惊诧不已!
原来的土路变成了直通的高速公路,
高标准的道路绵延看不到头。
路两边的高楼大厦和别墅群已把原来的油区和城镇连成一片。
我们穿行其间分不清东西南北,辨不清特区或油区。
老朋友是那么热情好客,
多年结下的友谊让我们热泪盈眶。
不仅有举杯祝酒,更有一起故地重游。
见到的和没有见到的朋友都让我们心动不已。
看到了海滩上的油井,
看到了红海滩的美景,
看到了和谐的绿色,
更看到了油田飞速发展的巨变!
美丽的第三故乡!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看望你变得更美丽!
祝福老油友!
让我们夕阳时光再相聚!
</b><br> <h1><b>这是油田七十年代的俱乐部,当时是我们引以为荣的标准性建筑 。</b></h1> <h1><b>今天已经建成了初具规模的石油城了。</b></h1> <h3></h3><h1><b>
</b></h1><b>
</b><h1><b>故乡行 (五)</b></h1><b>
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说家乡会更好!
钢城鞍山有钢铁的脊梁,
一代一代有弄潮儿的天性。
回到家乡,呼吸的空气没有了粉尘气味,清爽了,
大街小巷,密集的车流显示普通人家的新爱好,
</b><h3><b>马鞍山脚下再也没有红水河流淌,</b></h3><b>鞍钢的庞大体积正在重新领军创新基础工业。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醉了。
老同学友谊如家乡高粱酒一样越久越甘甜!
我这半个广州人,平时不喝酒,真的架不住老同学的劝酒攻势,
短短几天,和老同学们一起游千山,一起聚餐散步,
一起参观老同学新买的房子,一起去外地,
电话中问寒问暖,微信里安排活动时间,
说过去,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
谈现在,你那里怎样我这里如何,
话将来,国外健康状况国内营养偏方,
哇,时间有限,请各位到广州我们再见!
多保重!再见!
</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