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8月19日下午我们到达旅游的第三站镇江,在这里我们不仅游玩,还将与40多年未曾见面的老战友相聚。</h3> <h3>当晚,老排长设宴热情招待了我们,宴中大家共叙40多年未见思念的情感,及在部队中共同战斗与生活情节的美好回忆。</h3> <h3>在老战友的陪同下,我们先后游览了以金山、北固山、焦山组成的景色各异的“三山”风景区和道教名山茅山。</h3> <h3>镇江的三山位于长江南岸,呈一字形排划,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山势、风景相比更胜一筹。</h3> <h3>金山海拔43.7米,周长520米。古代金山为屹立在江中的岛屿,由于长江在流向变动中至清朝同治初年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h3> <h3>金山美景</h3> <h3>江天禅寺。匾额上的字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到金山祈祷时亲笔題写。江天寺即金山寺。</h3> <h3>大雄宝殿</h3> <h3>藏经楼。据说匾额上的字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提,为了表达怪,特意把藏字少了些笔画。</h3> <h3>妙高台又名晒经台。</h3> <h3>金山最高处有一石柱凉亭,名为留云亭,又名江山一览亭和吞海亭。这里是领略金山风姿,俯瞰镇江全城美景的最佳观赏点之一。亭中石碑是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陪同母亲到大江中的金山寺游览时留下的古迹。</h3> <h3>慈寿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矗立于金山之巅。</h3> <h3>远望慈寿塔。</h3> <h3>法海洞又名裴公洞。坐落在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相传是金山寺开山祖师法海和尚来到金山时住的地方。</h3> <h3>金山湖</h3> <h3>高处俯瞰金山湖。<br></h3> <h3>金泉桥,桥下荷花池中荷花盛开。</h3> <h3>北固山居金山与焦山之间,高约53米,长2公里。其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式险峻,因此得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br></h3> <h3>北固山北峰之巅的甘露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古刹之一。其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265年-266年),故名甘露寺。</h3> <h3>祭江亭古称北固亭,是在北固山的最高点、面江石壁而建的一座石柱方亭。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尽收眼底。</h3> <h3>在甘露寺的背后是画梁飞檐楼阁——多景楼,古名“北固楼”。是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岳阳楼和黄鹤楼齐名。该楼创建于唐代,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br></h3> <h3>天下江山第一楼</h3> <h3>远望多景楼</h3> <h3>多景楼上四周观景</h3> <h3>清晖亭</h3> <h3>狠石又名“石羊”。其是一块形似伏羊,无角,大小与真羊相仿的石头。相传孙权曾骑在狠石上与刘备共商破曹而定下赤壁之战的妙计。</h3> <h3>风景秀丽的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塔基和塔身均有精美图案,造型精美、生动逼真。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境内唯一的铁塔。</h3> <h3>《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文名晁衡)所作。此碑1990年底建成,碑额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中文碑文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日文碑文由日本书道院院长田中冻云所书。</h3> <h3>北固楼因辛弃疾两首词而名噪天下,素以登楼远眺而闻名(游时不能登楼)。始为东晋蔡谟所建,2010年复建。复建楼体仿宋十字脊,明二暗三重檐。以柚、楠木为主材,榫卯结构不用一钉。楼顶琉璃瓦,巍峨壮丽,典雅庄重,为江南地区屈指可数的天下明楼。</h3> <h3>孙权刘备斩石试剑。<br></h3> <h3>北固山美景</h3> <h3>长廊</h3> <h3>中午吃饭时,在饭馆里看到的镇江三怪图。</h3> <h3>镇江三怪之一 —— 香醋搁不坏</h3> <h3>镇江三怪之二 —— 肴肉不当菜<br></h3> <h3>镇江三怪之三 —— 面锅里面煮锅盖<br></h3> <h3>品尝了三怪之一的锅盖面,鲜香还不贵。</h3> <h3>焦山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避居此地而得名,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其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整座山碧波环抱,林木葱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如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br></h3> <h3>战友合影</h3> <h3>焦山美景</h3> <h3>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194-195),原名普济寺。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此,改为定慧寺。其定慧二字乃佛家修行之纲领,“定”即去掉一切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h3> <h3>寺中念佛的僧人。</h3> <h3>寺中念佛的信佛人。</h3> <h3>定慧寺前的石桥和亭子。</h3> <h3>样式各异的小桥</h3> <h3>御碑亭为定慧寺天王殿前的一座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有琉璃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正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h3><h3><br></h3> <h3>吸江楼耸立在焦山东峰绝顶,原为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又称四面佛亭。清同治年间,常镇通海道沈秉成将亭重建为楼。</h3> <h3>焦山碑林由摩崖石刻与碑林陈列组成。摩崖石刻环集焦山西侧峭壁,气势磅礴,碑林中存有六朝以来刻石百余方,其中尚品诸多,弥足珍贵,其中《瘗鹤铭》为第一名碑,享有“大字之祖”的盛誉,其和陕西汉中的《石门铭》被称为“碑中之王”。</h3> <h3>在碑林中,碑刻林立的回廊东侧有一幢古典建筑,门额为“瘗鹤铭”。这里保存着从长江中打捞上来的《瘗鹤铭》部分石块。《瘗鹤铭》原来位于焦山西侧的岩壁上,北宋初期遭雷击而破碎入水。</h3> <h3>人造的崖壁上镶嵌着长江中打捞出的《瘗鹤铭》残缺石块。</h3> <h3>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体高42米,海拔70.4米,建筑面积583平方米。其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七层八面,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h3> <h3>三诏洞,又名焦公祠。东汉末年焦光曾弃官隐居在此,汉献帝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不愿和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后人为纪念这位隐士,将此洞称为“三诏洞”。</h3> <h3>定慧寺东侧的四柱三门石坊为三诏坊,坊后为焦公纪念堂。</h3> <h3>傍晚游览了西津渡清代小码头遗址。西津古渡依山临江,风景峻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1]、陆游、马可· 波罗等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 1000 米 ,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 300 多米距离。</h3> <h3>西津渡码头的待渡亭。</h3> <h3>待渡亭旁边有数十级石铺台阶,走下去便是原来的义渡码头,即有名的西津古渡。是通往瓜州和金山的主要渡口。</h3> <h3>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h3><h3><br></h3> <h3>古街的昭关白塔。该塔为元代建筑,塔高5米,形似北京北海白塔,是镇江著名的四塔之一。塔当街而立,置于四根石头立柱上,南北砌筑,东西可通行人,过街白塔全国仅此一座。</h3> <h3>西津古街夜景</h3> <h3>蒜山夜景</h3> <h3>茅山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茅山。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br></h3> <h3>老战友合影</h3> <h3>元符万宁宫。元符宫建于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风光迷人,如说茅山是道教第一福地,元符宫则是福地之中的福地。</h3> <h3>老子为道教学派的鼻祖。为纪念老子功德,茅山道院广泛聚集各方力量,在元符万宁宫内建造一座露天老子铜像,并于1998年建造竣工。铜像坐北朝南,净高33米、重106吨、用226块紫铜板焊接而成,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h3> <h3>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为纪念苏南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于1995年9月1日落成,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高31.3米。“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被誉为世界一绝,并被认定大世界吉尼斯之最。<br></h3> <h3>陈毅元帅和粟裕将军碉像</h3> <h3>茅山归来,与在句荣市的战友们相聚。</h3> <h3>朝阳中的回京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