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题图:从红山公园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夜景</h3><h3><br></h3><h3> 作者在拍摄乌鲁木齐城市建设风光。</h3><h3> 视频由乌鲁木齐电视台摄制、提供。</h3><h3><br></h3><h3>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40年,我亲历并见证了我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40年,我工作、生活的这座城市一一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同样也发生了沧桑巨变。更值得庆幸的是,40年来,我用手中的相机,通过镜头无意之中将这一沧桑巨变真实的记录了下来。</h3> <h3> 位于乌鲁木齐市卡子湾的原新疆机械化施工公司上世纪70年代建的职工住宅。</h3><h3><br></h3><h3> </h3><h3> 1975年4月,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后,我当时所在的兵团建工师五团整体移交地方,单位名称改成了新疆建筑安装总公司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我和我的知青战友们的身份也转为建筑公司职工。</h3><h3> 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五建参与了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从一片戈壁荒滩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建设。在这之前,1976年4月我离开了曾经接受再教育5年的知青连队。1977年,连队又整建制移交给了新疆建筑安装总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转型成为生产沙石料的生产队,我的那些曾经的知青战友们才第一次从地窝子里搬出来,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自己动手在乌鲁木齐市北郊卡子湾皮革厂马路对面的一片戈壁滩上,用红砖砌筑建成了几栋砖拱式平房,虽然每间房屋只有十来平方米,但第一次搬进有窗户红砖砌筑的平房,我的战友们为此欣喜若狂了好长时间。</h3> <h3> 从外表看是平房,但由于没有大型吊装机械设备和预制板构件,只能用红砖将屋顶砌筑成拱券,进到屋内就像是窑洞。当年几对年龄稍大已成家的职工分到这样的住房,全连职工都为他们高兴庆贺。</h3> <h3> 1982年4月拍摄的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候车楼(1963年建成),二排左一为作者当年与同事们的合影。 </h3><h3><br></h3><h3> 1982年,即将进入而立之年的我,开始拿起相机记录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为单位施工、设计的工程留下影像资料。1986年,我又调到了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继续从事宣传和工会及党建工作。</h3><h3> 那个时候的乌鲁木齐市主城区面积并不大,东至青年路与五星路交叉的兵团医院,西至红山脚下不远的红山市场,南至二道桥一带的延安路,北至医学院,从科技馆再往北的新市区,规摸稍大的楼房便屈指可数了。毫不夸张地说,我骑着自行车半天就能逛完整个城市。</h3><h3>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利用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时间进行拍摄,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了30多年间乌鲁木齐市一个个宏伟建筑由蓝图崛起为一座座高楼的全过程,我怀着一定要把前辈们在这片热土上创作设计的建筑作品完整记录下来最简单的初衷,用手中的相机将这一幕幕难忘的过程真实地记录在了胶片和COMS上,经过近40年的沉淀,无意中它又变成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资料。</h3> <h3> 1987年6月拍摄、1985年改扩建后的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候车楼。<br></h3><h3><br></h3><h3> 2011年内退后,虽然不再有指令性拍摄任务,但我仍时不时背起相机,和影友沿当年我所拍摄过的一些建筑地点,用同样的或接近的角度,继续忠实地记录当下乌鲁木齐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巨大变化。<br></h3> <h3> 2012年9月拍摄、2004年再次改扩建后的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候车楼。</h3><h3><br></h3><h3> 做为身在当地且有过亲身经历和印象并拍摄过的这座城市的摄影人,虽然拥有一份先天的地缘优势,但更重要的是应负有一份神圣的使命感,应该用手中的相机和资料,为我们的市民和后人还原一份精准的视觉文献,将改革开放40年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沧桑巨变呈现分享给大家。我尝试着把这些近40年我在同一地点或相近地点拍摄的图片资料按年代顺序排列,其中的变化和感受就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吧。
40年的变化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40年的成就归功于付出辛勤汗水的各族建设者!<br></h3> <h3> 2018年8月拍摄的乌鲁木齐高铁新站候车楼夜景(横看)。<br></h3><h3><br></h3><h3> 乌鲁木齐高铁新站是兰新客运专线的西端终点站,位于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开始建设,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已成为乌鲁木齐和新疆最大的火车站。不久,新站将与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和轨道交通系统无缝对接,周边片区将成为乌鲁木齐的新兴商业中心。<br></h3> <h3> 1985年5月,从乌鲁木齐市友好路新华印刷厂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 (横看) 。 </h3><h3><br></h3><h3> 1949年和平解放后的乌鲁木齐,是一座面积仅8平方公里、人口10.8万人的小城,全市只有数的过来的大银行、东大楼、西大楼等6座小楼、1.6公里的沥青路面和3座木质小桥,供排水、供电、供热等均为空白。</h3> <h3> 1985年10月,从西大桥桥东头街心花园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办公楼。</h3> <h3> 1985年10月,从西大桥桥东头街心花园拍摄的乌鲁木齐市红山宾馆。《长桥饮马》的雕塑在这个街心花园里一直安放了近20年<br></h3> <h3> 1986年8月,从友好南路新华印刷厂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新落成的17层高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生产业务楼在光明路鹤立鸡群。<br></h3><h3><br></h3><h3> 那段时期,我常常庆幸自己工作在乌鲁木齐市的一个“制高点”上,登上我院17层楼顶,大半个乌鲁木齐便可尽收眼底。每当节假日来临时,新疆画报、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的摄影、摄像记者和摄影界的朋友就会主动跟我联系,要求登上“制高点”与我一起“鸟瞰”拍摄乌鲁木齐大场景。天气好时我便独自一人提起相机登上“近水楼台”,观察并记录着发生在“制高点”周围年复一年首府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不断变化。</h3> <h3> 1989年9月,从友好南路新疆文联大厦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h3><h3><br></h3><h3> 1988年和1989年,相继落成的19层新疆工会大厦(远处中)和22层的新疆假日酒店(右、建设中),加上1985年建成的新疆人大常委会办公楼、新疆科技馆、新疆昆仑宾馆北配楼等工程,改革开放前10年乌鲁木齐市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屈指可数也未超过10座。</h3><div></div> <h3> 2001年8月,从友好南路新疆日报大厦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br></h3> <h3> 2012年4月,从人民公园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夜景(横看)。<br></h3> <h3> 2012年5月,从乌鲁木齐市友好路相同的位置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h3> <h3> 2012年8月,从乌鲁木齐市公园北街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夜景(横看)。</h3> <h3> 2017年5月,从乌鲁木齐市西大桥桥头拍摄位于光明路和新华北路雨后的红山新世纪及广汇中天广场大厦(横看)。<br></h3> <h3> 2017年5月,从乌鲁木齐市西大桥桥头拍摄位于光明路和新华北路的时代广场、红山新世纪及广汇中天广场大厦夜景(横看)。<br></h3> <h3> 2018年9月,从友好南路上空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br></h3> <h3> 2018年9月,从公园北街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h3> <h3> 1959年在友好北路建成的“八楼”一一新疆昆仑宾馆,直到1983年都是乌鲁木齐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2004年拍摄)。一直到改革开放时的1978年,乌鲁木齐数的过来的楼房也并不多。</h3> <h3> 1983年,位于火车南站附近扬子江路与钱塘江路交叉口9层高的新疆饭店第一次超过了“八楼”(1986年拍摄)。</h3> <h3> 1984年8月,从乌鲁木齐火车南站鸟瞰拍摄的长江路街景,中景体量最大的建筑就是9层高的新疆饭店{横看)。<br></h3> <h3> 2018年7月,从雅玛里克山上鸟瞰拍摄的长江路街景,新疆饭店的四周,已经被栉比鳞次的楼海所包围(横看)。</h3> <h3> 2018年7月,从雅玛里克山上鸟瞰拍摄的长江路夜景(横看)。<br></h3> <h3> 1985年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时,位于新华南路13层高的新疆华侨宾馆(1985年10月拍摄)取代“八楼”成了乌鲁木齐当时最高的建筑。另外,同年建成的新疆科技馆和新疆人大常委会办公楼高也都超过了10层。</h3> <h3> 1986年9月拍摄、1985年建成位于新医路与北京南路交叉路口高12层的新疆科技馆。<br></h3> <h3> 1988年拍摄、1985年建成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上局部高12层的新疆人大常委会办公楼。</h3> <h3> 1990年8月从红山公园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街景(横看)。</h3><h3><br></h3><h3> 左边第一栋高楼便是当年光明路上我工作的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17层高的设计生产业务楼,远处是19层高的工会大厦,右边的高楼是刚建成22层的新疆假日酒店。登上红山公园虎头峰,整个乌鲁木齐市便可一览无余。</h3> <h3> 2001年5月从红山公园同一位置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街景,我院17层的设计生产业务楼周边逐渐开始被其它高楼包围(横看)。<br></h3> <h3> 2017年5月从红山公园同一位置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街景,我院17层的设计生产业务楼早已被“楼海”淹没(横看)。</h3> <h3> 2017年5月,在红山公园鸟瞰拍摄的天山区街景夜色(横看)。</h3> <h3> 2017年8月,从红山上拍摄位于新华北路上的广汇中天广场,58层的高度是乌鲁木齐迄今已建成建筑高度之最。</h3><h3><br></h3><h3> 不知不觉在这里渡过了30多年,“制高点”周围从当初的工会大厦、新疆假日酒店、自治区文联大厦等3座不到20层的建筑,直到视线被超过20层、30层以上数不胜数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纷纷遮挡,“制高点”早已失去了往日“鸟瞰”的功效,不得已,要想再“鸟瞰”乌鲁木齐城市建设的大场面,只能想方设法到别的高楼与保安套近乎才能登上新的“制高点”。城区面积也由当初的8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现在的340平方公里,仅全长22.38 公里的河滩路上就有10多座立交桥,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已接近了300万,已跻身于全国大城市之列。<br></h3> <h3> 2015年8月从红山公园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横看)</h3> <h3> 1990年9月,从光明路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生产业务楼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大桥一带街景(横看)。</h3> <h3> 2012年5月,从光明路红山新世纪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西大桥一带夜景(横看)。</h3> <h3> 2014年2月,从光明路时代广场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大桥一带冬景(横看)。</h3> <h3> 1987年6月,从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与扬子江路交汇的红山脚下拍摄的乌鲁木齐市红山商场。</h3> <h3> 1995年10月,从友好南路兵团大厦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红山商场一带夜景。</h3> <h3> 2012年9月,从友好南路兵团大厦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与扬子江路交汇的红山友好百盛(原红山商场)一带街景(横看)。</h3> <h3> 2012年9月,从友好南路兵团大厦相同位置鸟瞰拍摄的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与扬子江路交汇的红山友好百盛一带夜景(横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