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日,与老林一同探访了这条湮没在风尘中的古道。我们乘68路公交车在浮村上车,省人才公寓旁下车。<br></h3> <h3> 状元岭古道是福温古道的遗存,起于新店镇象峰村,止于宦溪镇,全长3.6公里。古道是宋嘉祐三年(1058年)怀安知县樊纪募资牵头,由工人在峻岭间依山势开凿而成,路面铺溪卵石与石块。古道盘行陡峻,曾有“北岭石阶三千三,阿爹挑担忙下山。出门月色照山路,回家日头早落山”的民谣描述古道行路之难。<br></h3> <h3>据介绍,状元岭古道最初叫大北岭古道,因为它翻越了大北岭及宦溪,过板桥,越汤岭,穿降虎寨,进入连江县境,再经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温州,是福温古道的北驿道。后因古代闽都子弟进京赶考都从这走,几乎当年所有福州状元都走过,改名为“状元岭”。顾名思义,是希望走过古道的学子高中状元。<br></h3> <h3>在古代,这条古道是北上进京赶考的要道,在福州古驿道中是最宽的。<br></h3> <h3>“三山觉路”,旧时驿站所在。<br></h3><h3><br></h3> <h3>一直以来,“三山觉路”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个谜。由于关于“状元古道”的史料并不多,坊间流传说法不一。古道修复方案设计者、古建筑设计总监陈剑灵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三山”乃福州别称,“觉路”可能为“觉悟”的含义,很可能是某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路过此地,题写的很有文学韵味的名字。<br></h3> <h3>穿过原始古道,可看到古道上的第二座休息亭——“阶亭”。这座亭子是石木结构,厅内有一座小古庙,里面供奉着竖刻有“光绪三年春,无量寿佛,郑尚文立”字样的石碑。看来,当年这是一条充满佛教色彩的古路。
不远处还有一座依山新建的仿古建筑——“文昌阁”,供登山者休憩、娱乐。<br></h3> <h3>走在石板路上,体会着前人负重跋涉的艰辛。回望山下,四周群山环峙,五四北高楼林立、美不胜收。<br></h3> <h3>即将抵达山顶时,看到了现代题刻上去的“状元岭”三个大红字,附近还有一处已经有些风化的“南无阿弥陀佛”石刻题字,落款是“鼓山比丘无明留念,康熙九年闽县弟子张仕祯立”,不难看出已有些年头。<br></h3> <h3>登上山顶,豁然开朗,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让人神清气爽。2009年建成的状元岭健身公园便位于此处,园内配建有亭台楼阁,供游客休憩。<br></h3> <h3>从此处沿古道下山,远远便能看见宦溪镇,通往宦溪外街的地方有一座宋代石桥。
“这座古石桥横跨宦溪,桥墩特别高,桥栏造型古朴。2005年‘龙王’台风时,水漫古桥1.5米深,山洪将古桥碑文冲走,但桥身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牢固。”这座古石桥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路边随处可见的小花,象是苦菜花吧</h3> <h3>回程菜地里的小花</h3> <h5>下山途中遇见的驴友,嘿嘿,速度超越!脚快没办法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