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锋—文明的传递

张忠锋

<h3></h3><h1>  退休后,在该退的退,该交的交的物件中,最能体现职务特权的是车子。</h1><h1> 从最初的只能听从使唤、内外跑腿的初级人员,到手握实权、分管一方的职位,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奋斗。伴随职务升迁而带来的一些特殊待遇比如专用的车辆,既保障了职务所需,又给本人甚至家庭带来了很多方便(八项规定前)。如今从职务上退下,享用多年的专有待遇悉数上交,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不怎么习惯。而我在这些问题上则想得比较通达,不在其位,不谋其利是应有之义。于是在交出车子后,痛快地去办了一张公交卡。</h1><h1> 乘坐公交,绿色出行,既方便又环保。更有意义的是,置身于公交车上,使其从社会管理结构的上层回到了民间社会,从形形色色不同乘客的着装、表情、语言、行为上了解了当下社会普通大众的心理和境界,使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在乘坐公交中所见的一张张面孔、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使人感动和思考,不吐不快。</h1><h1> 一是,排队上车。</h1><h1> 重庆因地势的原因,公交的拥挤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尤其是上车的过程,没有足够的力气,是挤不上车的。当年飞奔夺门、翻越车窗的情景,相信年龄大一点的重庆人还记忆犹新。如今,情况已大为改观,排队上车已成为大多数人自觉遵守的规则。有一次我经过南山邮电大学校门口,看到一支队伍依次排列近二、三十米长,疑虑中定睛细看,原来是公交车站排队上车的队伍,顿时感觉社会风气的良性开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线路和站点都能排队上车,拥挤的情况也还是存在。但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最先到达的三五个人自觉开始排队,后面来的人也都自觉排队,说明文明的理念和秩序是可以传递并为多数人接受的。前几天一个傍晚的高峰期时,坐公交从解放碑到新桥,路过人最多的石桥铺站时,只见一支排队上车的队伍,足足有三十多米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1><h1> 二是,传递打卡。</h1><h1> 重庆现在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前门上,后门下。上车后或是打卡,或是投币。打卡机上连续发出的滴滴声说明现在乘坐公交的重庆人绝大多数都是用公交卡。正常情况下,前门上车的人依次打卡,秩序井然。例外情况是,高峰期时,前门已上不了人,总有几个或十几个人从后门上车。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从后门上车的人中,总有一人首先拿出公交卡,并招呼其他从后门上车的人,收集一摞公交卡,然后交给前面的人依次传递到前门,打完卡后又依次传递回来。拿卡的人很自觉,传卡的人很默契,整个过程非常自然和熟练。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想到自己年轻时曾经逃票的经历。这些从后门上车的人拥挤在人群中,没人问没人查,如果有意要逃票,站着不动不哼就是了。然而这种传递打卡方式的出现,并在特定时间段里成为日常习惯,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可见诚信在当下的一斑。有一次我站在车厢走道中间充当了一次传卡的角色,拿着一摞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公交卡,似乎感到一股暖心的灼热。打完卡再传回来,拿卡的人中,有明显的上班族,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农民工、打工仔……</h1><h1> 三是,真诚让座。</h1><h1> 重庆的公交车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坡陡弯急,坐着肯定比在站着要舒适很多。在我原来的印象中,让坐的很少。但近年来据我的观察,已今非昔比,让座已成为普遍的公交现象。在我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让座中,可分为这么几类。一是最本能的让座。就是给老人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只要他(她)们一上车,无论有多挤,总是有人主动站起来把座位让出。每次出现这样的场景,总能迎来四周赞许的目光。二是最浪漫的让座。在一次乘客不是很多的车上,两位高大魁梧、留着新潮发型的男青年,身后空出一个座位,其中一位正准备移步落座时,突然看见离他一步之遥站着一青年女子。男青年莞尔一笑,顺手一指,让女青年坐。女青年没有推辞,谢过后大方坐下,一切都很自然。三是最暖心的让座。在一次较拥挤的车上,我成了一次被让座的对象。一男青年看出我是乎年事已高(头发花白),要让座予我。我大概是不甘心自己已到被让座的</h1><h1>年龄段,急忙摆手制止。哪知男青年说,我下一站就下了,说完挤到前面。既然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坐下了。过了几站,我蓦地看见那男青年还在车上,于是一股暖流涌上心窝。四是最感人的让座。一次下午五点多,坐公交871路到儿童医院站时,上来四、五位青春俊俏,但眼光疲惫的女孩,应该是医院护理之类的工作人员。其中几位先后找到座位,只剩一位站立着。这时,只见一位大叔腾的一下站起来,嘴里喊道:“妹儿,这儿来坐,你们站了一天了,很辛苦。”妹子先是一怔,犹豫了一下,见大叔态度诚恳,也就坐了。两三站后,大叔下车了,从他背后的衣服上印着的“天地合家装”几个字,我知道了他大概的身份。</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重庆公交有8800余量营运车辆,营运线路600余条,线网总长达2500余公里,日均运客量有720余万人。这样大一个体量,每天有数百万人参与其中,他网状的线路覆盖了城市的角角落落。可以说,社会面的每一个变化在这个群体中都有直接的反应,而这个群体的新风景象,也会直接传递到千家万户。以上所述的公交见闻,其本质所反映的,是人们在参与公交运行中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秩序的运行中属于伦理道德调整的范围。作此短文有两个愿景,一是想告诉一些对国家治理的现实还深怀不满、牢骚满腹的人,社会面的总体是在向好,普通民众的素质和道德水准在提高,秩序、诚信、谦让的价值观念正在深入人心,我们对于改变社会上还存在着的不少不如人意的丑恶现象要充满信心,二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的理解是。不应仅仅是修了多少高铁,盖了多少大厦,而是应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美好生活”,一定应该是建立在道德高尚、文明有序,公民素质极大提高,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h1><h3>作者:张忠锋</h3><h3>手机:15902355577</h3><h3>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医院北苑B栋1-6-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