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阿坝州理县。这里的石屋和碉楼,色调单一,不是金灿灿的黄,是黄土的黄,不起眼的土黄,集结在一起,却有皇的气势:古朴、凝重、粗犷和静穆……</p><p class="ql-block"> 羌寨建筑就地取材,用料简单:黄土和石片。小小的石片,嵌入各种有序中,历经多次战火和地震的洗礼,不瓦解。从公元前111年起,一路马拉松,从古代跑入现代。寨子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去接纳现代的外来建材,羌寨的建筑,就这样,不含杂质,昂然于山腰,耸立起清峙、轮朗、挺阔和致远的范式。为一片瓦树碑,为一抔土作传。</p><p class="ql-block"> 这处古今如一的通道,能把我们植入2千年前,先人的防御堡垒,祭祀场景和生活场景,与他们同在一个现场。也能把先人们拉回来,和我们同处于一个当下。这里有股子稳定厚实的力量,执念于自我特质。走进去,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 羌寨的巷道,青石板铺路,道路两旁,种着桃树李树和枣树。玉米、羊皮、红辣椒,挂在房前屋后或起居室里,示意寨里日子的富足感。</p><p class="ql-block"> 院落里,半拉子土墙上,搁着瓶瓶罐罐,种着花花草草,野花配粗器,特别衬。</p><p class="ql-block"> 山间小道,长满了金边龙舌兰。身体如果扭伤了,取其叶片,去除边刺,洗净,切成薄片,和着白酒炒软,贴在患处,立马能消淤止痛。</p><p class="ql-block"> 山巅,野草离离,柔软而飘摇地插在光秃秃的山岩上,展示荒凉中的寂与艳!</p><p class="ql-block"> 人们称羌族为“云朵上的民族”,我想,除了因为他们生活在大山上的缘故外,也与他们缤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羌族人,就像他们的建筑一样,活成了框架。让美在雅俗转换,在起承契合中,呈现出一种岁月清峙人松弛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羌寨的建筑,有多么地纯粹单一,羌寨的服饰,就有多么地极尽缤纷。组合成“在朴素中张扬,在张扬中朴素”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羌装,从头到脚,无不花开其身,年轻女性的头饰是“一片瓦”,绣着各色艳丽图案,用蓝色或黑色丝线做成的假发辫绑住,在发髻下环固定。老年女性则以朴素的黑布缠头。</p><p class="ql-block"> 衣服是麻布或锦缎长衫,呈两侧开叉的H 型,立领,偏襟右衽。腰间系腰带,再以飘带固定围裙,下着宽松长裤,脚着云云鞋。凡遇边缘处,无不绣花草。</p><p class="ql-block"> 穿上这样的服饰,无论是在传统保守的建筑间穿梭,还是跑去山巅采草药,捡瓦片,皆有“乱云飞渡任从容”的飘然和气脉。</p> <p class="ql-block"> 羌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莎朗舞是这里的土风舞,舞起来要起风,要把人气和热闹,轰轰烈烈掀起来。</p><p class="ql-block"> “莎朗”在羌语里就是“唱歌跳舞”的意思。人们围着火塘,点燃火堆,手拉手地围着火堆跳,一起踢腿,一起扭胯,集体进退。</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在喜庆的婚礼上,还是在悲伤的葬礼上,羌人都跳莎朗舞,区别只是节奏不同,配乐不同。</p><p class="ql-block"> 另一流行的是羊皮鼓舞,常见于巫师做法事时的仪态。巫师头戴金丝猴帽,一手握住单面羊皮鼓把手,一手挥舞起鼓槌,战鼓隆隆,战争开始。妖魔鬼怪很多,一拨一拨来,一仗一仗打。在狂躁鼓点的激励下,巫师最终必定是能完成捉鬼降魔任务的,人们焦虑的心,也随之被安抚平稳下来。</p> <p class="ql-block"> 羌寨还有一件独一味的东西,那便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羌笛,问过客栈老板娘,羌笛长啥样?她说,只有羌寨的碉楼里,才收集有,于是领了我们去寻。</p><p class="ql-block"> 羌笛最初的身份,据说并非是乐器。古时,羌人遇到敌人来袭时,不会用烽火报信,就用羌笛来报信。后来它才成了乐器。这种竹制双排管,每排有6个孔,两排并列共12个孔,竖着吹,可发出6个呜呜咽咽的音阶。</p><p class="ql-block"> 羌笛的吹奏法,住在碉楼里的阿婆,也不会。听说以前会有专门的师父传授这门技艺,但因为羌笛的声音太凄凉,许多人不愿意学。如今会制作,会演奏羌笛的行家已越来越少。2006 年,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列入到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p> <p class="ql-block"> 桃坪羌寨虽然不大,但是进入老寨,就宛如入了迷宫。在山顶上,我们明明看到前方50米处的碉楼,有人进去参观,打算尾随过去。但是进入寨子后,碉楼入口,总也找不到北。寨子只有98户人家,清晨,路上行人稀少,逢人就问,但绕个弯,方向又失感。</p><p class="ql-block"> 羌寨房屋大都为三层,下层堆放杂物,第二层居住,第三层是储藏室和晒台。户与户紧密相连,没有隔离带,可从晒台越墙串门。转弯抹角的巷道特别多,墙上有不少对外射击孔。一处开放与警惕并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其防御系统,还体现在地下有完整水网,泉水从山上引来,上面盖上青石板,暗流涌入住家。遇到打仗,不用出门,便可获得生活用水。遇到火灾,揭开石板,便于取水灭火。</p> <p class="ql-block"> 寨里人,擅长熏制腊肉。堂屋横梁上,挂着被万年火青烟去除了水份的陈年猪膘。谁家挂的猪肉多,存放的时间长,就表示谁家富。因此,寨里冒着油光的故肉很多。</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在八月到桃坪,“脆红李”这种果子,千万别错过。别看它个头小,皮上长白霜,但绝对属于“小时候的滋味”。客栈老板娘告诉我们,李子不用洗,用纸擦下放心吃,洗过的李子,反而会在10分钟后变了味。无论是紫红,还是青皮的李子,口感皆酸甜平衡够入味,里面的果核,熟到仿佛要蹦离果肉,所以它又叫“脱骨李”,在当地,这样的李子,10元能买上4斤。</p> <p class="ql-block"> 桃坪羌寨,一处让你放慢脚步,融入古今和品匝滋味的地方。一处可以用山歌来唱红日出,用莎朗来接替落日的地方。一处读不懂流行,改不了习惯,忘不掉牵挂,却擅长自我掌控,却能简单纯粹恒久远的地方。</p> <h3>文字,风光拍摄和部分人像后期: 我 </h3><h3>人像拍摄: 追日mx</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