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自幼生长在农村,家乡的一草一木、那人那事都是非常熟悉的,但对那些家家房顶上的缕缕炊烟,却是情有独钟,难以忘怀。<br></h3> <h3>
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我们伫立在故乡空旷的原野,和煦的微风袭来,把那家家户户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铺得平平缓缓,慢慢飘荡在村野上空,像一张巨大的薄薄的轻纱,缓缓随风舒展着。
<br></h3> <h3>“山上层林尽染,云间烟火是人家”。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对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副非常优美有吸引力的山水画。<br></h3> <h3>
早春和初冬时早晨的炊烟很难辨清屋顶上空飘着的到底是炊烟还是薄雾,升腾在空中缭绕,偶尔看到起得早的影影绰绰的人影,远处的山坡渐渐被一层薄雾笼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偶尔传来一两声公鸡的打鸣声和犬吠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
<br></h3> <h3>
夏日中午的炊烟,则显得直来直去,来的急去的也快。一般比较风轻云淡,显得清淡疏朗,袅袅娜娜“似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些炊烟,无风时扶摇直上,像一根根直挺挺的黑柱,冲向天际,直上云端;有风时则那淡淡蓝蓝的炊烟随风向飘荡,慢慢淡了散了。
<br></h3> <h3>
傍晚夕阳从山的那头落下去,山村屋顶渐次飘出的炊烟升起来了,一缕缕的被风吹散,慢慢地在空中弥散开来,远远近近的村庄,炊烟袅袅,群山如黛,夕阳如火,晚霞如血。“炊烟袅袅牧人归”。是否有想亨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衣裳”的激情?
<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炊烟,对于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又有很多的含义。当辛勤耕耘农民们,忙忙碌碌地在田间干活时,抬头看见家家屋顶上飘出的缕缕炊烟。于是加快了劳动的节奏,勤老的大人们干完手上最后一点活后,拖着疲惫的身躯,收起手中的农具,赶着牛,牵着羊,沿着田间小路回家了,劳累一天的的村民们,终于可以在餐桌上放松心情,尽情亨受家庭聚餐时的温馨和快乐…………。当暮色笼罩了大地时,喧嚣的田野终于又复归宁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炊烟,对于孩童们,就是家长的无声召唤。孩子们在外疯野,玩得兴趣浓厚之时,往往就会忘掉回家吃饭,这时抬头看看家家户户屋顶升起的炊烟,知道该是妈妈呼唤回家的时候了,于是匆忙背起书包,收起草筐,或牵着牛,三三俩俩回家了。此时,绝对听不到家长的召唤,袅袅炊烟就是回家的号角。如果再不放弃活动,被大人一顿呵斥和责骂是免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炊烟,对于世世代代居住于农村的百姓来说,又是一个兴旺衰败的标志。如果一个村庄看不到炊烟,听不到鸡鸣,哪一定会让人感觉很慌凉,肯定会让人瘆得心发慌,炊烟升起,心里就会升起无限的希望,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又是多么的诗情画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如果一个地方,人们安居乐业,民风淳朴,人丁兴旺,那么家家屋顶的炊烟,必然会按时袅袅升起,“山村炊烟映朝阳 ,远陌青山绿意长”。假如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农业荒芜,生产凋敝,路断人稀,犬不吠,鸡少鸣,则一定是炊烟稀少,灯稀人静,人们困苦,生活维艰。村庄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br></h3> <h3>
又见炊烟,才发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心灵透彻而纯净。看那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有一种诗意的闲散。远望青山如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眼前,袅袅炊烟飘飘荡荡,如一股乡思自心底升腾。那饱和了炊烟的相思啊,纵然我万水千山走遍,抬头望一眼月缺月圆,故乡,你仍是我心中唯一的牵念!”又见炊烟生起,暮色照大地,想问炊烟你要去那里?
<br></h3> <h3>
夕阳有深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夕阳,晚霞,炊烟多么令人向往,问故乡,问故乡是否无恙?我何时回到你身旁,我那美丽的村庄!
<br></h3> <h3>后记:在大家儿时的记忆中,家家户户燃烧着的秸秆或木材化作或浓或淡的烟,从烟囱里冒出。无风的时候,一缕缕环绕在老屋四周,慢慢的弥漫开来。随着一户户村民的生火做饭,炊烟逐渐的联成一片,飘荡在庄稼地的上空;飘荡在杨柳树梢;飘荡在我们捉迷藏的角落;飘荡在捕捉萤火虫的视线里;更是飘荡在浓郁的饭香中。作者有个设想,文中炊烟描绘的优美图片拍的唯美真实而又生动,仿佛把大家又带回到了孩提时代,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美好的回忆。随着时代的进步,炊烟将慢慢远离我们的生活,而炊烟却又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啊,通过炊烟外出的游子总能唤起对家乡的无限向往和无限的眷恋,所以保护好炊烟,开发成旅游资源,也是保护好一种文化的传承,既解决了农村秸杆的去路,又保护了环境,增加了农民収入,又能给住在城市钢筋水泥建筑里,缺少亲近自然,整日忙碌的人舒缓单调紧张的生活节奏,一举两得,何乐不为!</h3> <h3>作者简介:梦回警营,木棉树下又名半月茶居。真名邓土成,浙江衢州人,现居湖州市区,退伍武警,银行客户经理,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经理,业余爱好家谱研究,散文写作,人生座右铭: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