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暑假结束了,九月二号,是回学校报道的日子。孩子是不想去的,至于原因,她不想说,我也不想问。自己骨子里多愁善感,不想让孩子抱有遗憾,便强迫说,你今天最好还是去学校吧,老师教了你这么多年,起码去说声谢谢吧!孩子懒懒地答应了。最后,问她要不要准备个通讯录,这次倒是很痛快说要。</h3><h3> 想到孩子即将告别自己四年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有一些故事吧,在我心里翻腾着多种假设:孩子们哭着道别,几个小伙伴儿抱在一起不想分开,抱着老师泪眼婆娑……</h3><h3> 我是深知同学离别痛处的,所以自打暑假一开始打算让孩子转学的那一刻起,在心里就早已帮孩子盘算着今天的经过。离别的伤感,加之还有另外一种情愫——茫然。孩子在这里上了四年,早已是学校的“名人”,各方面优异的她是老师的“宠儿”,各个场合似乎都有她的身影,更关键的是她在这里建立起来的自信,这也是我迟迟不想让她转学的原因。直到四年级期末考试前,有一次我们父子俩谈话的时候,她表示可以转学。</h3><h3> 有时候觉得替别人选择,是一件万分痛苦的决定,尤其是自己深爱的人,这不仅仅是一次选择,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试想一下,你手中握的是一个人的命运,未来的发展,你还会坦然吗?所以,自己一直是惴惴不安!</h3><h3> 临近中午,迫不及待的回了家。孩子一脸从容,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由于今年分了班,曾经的班主任也不再带他们,所以我的假设一概不存在。小伙伴们各自去了自己的新班级,忙忙碌碌的一上午,没有几个人跟她道别,几个平日里要好的在通讯录上留了些祝福,也匆匆去和新同学新老师见面,好在他们待过的老教室没安排班,才不至于无处可去,跟一个三年级就转学的同学在老教室看了一上午报纸。我悻悻地说,那下午就别去了。孩子还是懒懒的说好。</h3><h3></h3><h3> 一直向往孩子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这个世界,有些事情真的就在努力的过程,至于结果是不必勉强的。四年,在人生的长河里应该是浓墨重彩的存在,人生有多少第一次的乐章在这里跳动,童年的欢声笑语又有多少留在了这里!也许是我想多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这根本就不值一提。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区别。我想的是过往的经历值得留念和回味,而孩子们想的是长大的渴望!这不也是曾经那个时期自己的渴望吗?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我把紧紧攥着的手慢慢的松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