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打夯歌
过去那个年代,没有机械盖房子、打墙、修河坝、打地基,都用由多人共同抬一石夯或者木打实。木夯是用粗壮结实沉重的木料制成四棱状,一米多高,装有手柄。石夯是一块下面略大于上面的四方体青石头,四角孔中各栓有一根粗壮的麻绳,中心装有一根园的木柄。打地基时,由两个人或者四个人或八个人高抬猛放,为了齐心协力,必须有一人喊号子,大家跟着答伙声。一呼一应,整齐而雄浑有力。
打夯歌没有固定的歌词,一般根据实际随机编唱。开始和结束时,提醒大家统一行动,注意安全,中间就见景生情,或说些大家熟悉的生动有趣的荤素段子,能提起大家伙精神的。夯歌的作用一是指挥协调,统一步调。
比如:开始时,就先喊:“拉起个夯来!”其他人跟着喊:“哟哟嗨!哟嗨呀一个哟嗬嗨,啊嗨哟一个哟嗬嗨哟,嗨嗨呀胡尔嗨!”同时一起用劲,把夯抬高,猛地平稳放下。领:“同志们呐,加把劲呀!”众人回应:“加把劲呀!哟嗬嗨!”领:“角角棱棱要打到呀!”众人:“要打到呀,哟嗬嗨嗨!”领:“旁边的人呀,”众人:“哟嗬嗨嗨!”领:“往上站啊!”众人:“往上站啊,哟嗬嗨嗨!”领:“小心砸了你的脚呀!”众人:“知道了呀,哟嗬嗨嗨!”领:“高高地抬啊,稳稳地放啊!”众人:“稳稳地放啊,哟嗬嗨嗨!,哟嗬嗨嗨!”
二是活跃气氛,在劳动中进行娱乐。这样单调的劳动时间长了,容易疲劳,喊着号子,逗着乐子,轻松愉快中享受劳动的快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利工地上,常常有许多组打夯的人们,相互挑战开展劳动竞赛,喊声震天,气壮山河。表现了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热烈气氛
夯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能把梆子腔历史剧中的大段唱段,甚至一折戏唱完。有的唱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男女爱情,其表现手法诙谐逗趣,可把关中各县编成歇后来唱,随机应变,即兴编词。此外,还可以打夯者的情绪,疲劳程度,不断变换夯速和语调。
调子有好几种叫法,根据劳动的干劲,要灵活掌握快,慢。荤,素。开始,停止。来决定换调。一开始,提醒大家开始打,就用挂红灯调。气势高涨想让大家稍缓一下气,就用刮黄风调。眼快要完工,结束就用铁路硪调喊,不论用什么调,都要边喊,边看劳动效果。要不然还的返工,重打。这就需要喊号子的人眼尖,嘴快,脑子反映快。
如今年代日子越来越好了,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广大农民不再盖土坯房了,家家住上了现浇钢筋水泥房了。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阳光明媚、宽敞舒适环保。动工不用打夯扎地基,谁家动工用上了电动机械打夯机“啪哒啪哒”上几个小时平平整整房基成了。
笨重的打夯石,呼儿嗨哟的号子声与我们渐行渐远……
(王宪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