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路上——荥经砂器

路人甲

<h3>  四川雅安市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有一片烧制砂陶器的作坊,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些作坊大多以家族为单位,沿用两千多年不变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至今,享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故产品可能件件不雷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h3> <h3>砂器的生产要经过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出库等工序。<br></h3> <h3>制胚采用托转盘,模具(或不用模具)手工制作,脚蹬踩转盘。</h3><h3><br></h3> <h3>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尤以制胚造型是砂器工艺的重要环节。手工的轻重、图案的精致、打磨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成品的质量。<br></h3> <h3>晾晒采用自然阴干,不宜曝晒。 </h3><h3><br></h3> <h3>在摄氏1200度的高温中焙烧一个多小时。打开窑盖后,窑工师付要冒着高温马上将砂器用铁钩取出,放入地坑中淬火上釉。<br></h3> <h3>最后出炉,降温后入库,检测成品质量分类存放<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