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月末六月初的成都,树木嫩绿,鲜花盛开,燕子回飞,荷花骨朵儿待放,气温平和。每年来成都几趟,可以说,这个时候,是这个城市最舒适的季节了。</h3><h3><br></h3><h3>继参观了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后,我们又来到了成都中医药大学。一览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风采。</h3> <h3><br></h3><h3>成都中医药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国家"973计划"承担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是四川省"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系)、专业(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和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兼有理、工、管、文、农、教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大学。 </h3><h3><br></h3><h3>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名成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为现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成都中医药大学。</h3><h3><br></h3><h3>截至2017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共有温江校区、十二桥校区、人南校区、汪家拐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达到3.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0余万册;下设19个学院、36个本科专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者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万人,其中研究生2000余人。 </h3> <h3><br></h3><h3>下了车,看到了学校的大门。隔离栏分开了车流人流的路。</h3> <h3><br></h3><h3>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被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h3><h3><br></h3><h3>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大门非常的古香古色。</h3><h3>今天天气薄雾。</h3> <h3><br></h3><h3>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医药的发展脉络及其特点,充分介绍了中国发展中医药的国家政策和主要措施,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文化特点。
</h3><h3><br></h3><h3>大门前面的花坛,黄色的小花一片一片的。</h3> <h3><br></h3><h3>中医药也叫汉医药,它起源于汉族,有古代汉族学者创立,其本身也是汉族文化组成部分。中国除了有中医药外,还有藏族医药、苗族医药、傣族医药、维吾尔族医药、蒙古族医药、朝鲜族医药。
</h3><h3><br></h3><h3>边走边拍。一直走到了门口。</h3> <h3><br></h3><h3>这个学校很有特色,我们赶紧留个纪念。</h3> <h3>谢谢一位女同学帮我们拍照!</h3> <h3><br></h3><h3>进了校门回头看,校门是中轴对称的设计,十分气派。</h3> <h3><br></h3><h3>对面是很醒目的花墙,"新征程,新作为"几个红色的大字,十分夺目。</h3> <h3><br></h3><h3>三三两两的同学们</h3> <h3><br></h3><h3>温江校区地图。这里是温江分校。</h3> <h3><br></h3><h3>树木挺拔,花草茂盛,像一座公园。</h3> <h3><br></h3><h3>成都中医药大学南大门处纪念雕像</h3><h3>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针灸学家吴棹先教授向毛主席捐献《子午流注环周图》。</h3><h3><br></h3><h3>吴棹仙,名显宗,四川巴县人,生于1892年。自幼随父吴俊生学习中医,因勤奋好学,博览医书,至18岁时,对本经、内、难、仲景之书,不仅能全文背诵,且能领其要旨,触类旁通,临证应用,随即开业行医于巴县虎溪乡。</h3><h3>1905年考入“重庆巴县医学堂”,名列第一。1908年结业后,又转入“师范”班深造。毕业后仍回虎溪乡业医,虽年为三十而名闻乡里。</h3><h3>吴棹仙得针灸大师许直祁秘传,于针灸学中“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之针法奥旨,深有研究,用于治病救人,疗效卓著,人以为奇,赞其有“起死回生”之术。</h3> <h3><br></h3><h3>这是一个学生的母亲专程来学校看望女儿,她们一起合影留念。问了才知,是专门请这位摄影师帮她们在学校拍照的。</h3><h3>在学校各处,留下美好的纪念。</h3> <h3>我给他们拍了一组照片。</h3> <h3><br></h3><h3>摄影师为我们也按下了快门。谢谢!</h3> <h3>雕塑背后</h3> <h3><br></h3><h3>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h3> <h3><br></h3><h3>路旁是不同的雕塑</h3><h3>黄帝内经,打开疾病的一把钥匙🔑</h3> <h3><br></h3><h3>扁鹊 ( 公元前407—公元前310年)</h3> <h3><br></h3><h3>扁鹊,名秦越人,又号卢医。战国时期名医。他医术高超,历游各国,精通各科,擅用针灸、药物抗病,创造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相传中医典籍(难经)为其所著。</h3> <h3><br></h3><h3>张仲景 (约150年—219年)</h3> <h3><br></h3><h3>张仲景,名机,南阳郡人。东汉杰出医学家。建安中官长沙太守时,疾病流行。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建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该书经整理分为《伤寒论》和《jin匮要略》两书,人称“众法之宗,群方之祖”。</h3> <h3><br></h3><h3>华佗 (约公元前2世纪至3世纪)</h3> <h3><br></h3><h3>华佗 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杰出医学家。为人手术前先以酒服麻沸散,再胯破抽割或湔洗,既而缝合。故被后世尊为“外科鼻祖”,开创“ 五禽戏 ”,用以强身健体。</h3> <h3><br></h3><h3>难经卷</h3> <h3><br></h3><h3>这一位不知是谁?</h3><h3>没有拍下下面的说明。</h3> <h3><br></h3><h3>在这条路上走一下,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而且继续在这所大学里传承。</h3> <h3><br></h3><h3>教学主楼,造型别致。</h3> <h3><br></h3><h3>青春四溢的学生们</h3> <h3><br></h3><h3>围绕着湖的各种植物</h3> <h3><br></h3><h3>植物茂盛,绿树红叶,似小花园般幽静美丽。</h3> <h3><br></h3><h3>小桥流水倒影</h3> <h3><br></h3><h3>木板小桥</h3> <h3><br></h3><h3>浑水里也有鱼</h3> <h3><br></h3><h3>教室</h3><h3>真想坐在里面,当一回学生。</h3> <h3><br></h3><h3>几缕竹叶,轻抚教室的玻璃窗。</h3><h3>环境优美,莘莘学子的很好的学习环境。</h3> <h3>隐隐约约的看到学生们在互动。</h3> <h3><br></h3><h3>后朴楼</h3> <h3><br></h3><h3>学校有好几条这样的路</h3> <h3><br></h3><h3>嬉笑玩闹的女学生们</h3> <h3><br></h3><h3>风华正茂的青年人</h3> <h3><br></h3><h3>杏缘食府</h3><h3>学生食堂</h3> <h3><br></h3><h3>招生信息</h3> <h3>学校游泳池</h3> <h3>百会堂</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这个雕塑是“大医精诚”。</h3><p style="text-align: left;">成都中医药大学规模很大,还有续集,请继续收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span style="caret-color: rgb(57, 181, 74);"><b>摄影 撰文 / 张秀宏</b></span></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编辑于20180531</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配乐 Spring 春</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定稿于20180910 教师节</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谢谢到访阅读!</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