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魏家村属桂阳县龙潭街道昭金村,位于县城西10余里,全村规模较大,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近百栋,村民大多姓魏,又称溪里魏家。魏氏为桂阳旺族,晚清时期,魏家村因参加湘军,仕至六品以上军功者达几十之多。其古建筑精美、人文内涵在桂阳应是数一数二。</h3> <h3> 当年湘军横扫太平军,魏家人功勋卓著</h3><h3> 清代咸丰初年,魏喻义组织桂阳州南乡团,结营自保,始创营勇,因其号“质斋”,名曰“质字营”。其家乡溪里魏家男丁追随者甚众。其时,桂阳广武军创始人陈士杰与魏交好,推荐喻义率水师百人,从曾国藩学习军事。</h3><h3> 咸丰四年五月喻义随曾国藩攻打寨田,六月攻汉阳,再转战浔阳,深得曾国藩的赏识。咸丰九年三月,石达开西窜,魏喻义领一营自郴州回到桂阳,战于何家渡。四月战祁阳熊罢岭,七月战道州桐车尾,九月战广东星子铺。咸丰十年正月三日,战蓝山毛俊堡。咸丰十年冬,率师战于上汾村。十一月进屯道州,苦战七日夜。千总魏名超、把总魏光敏、魏先任战死。</h3><h3> 魏家祠堂,门口的两只石狮威武雄壮,默默的诉说着魏家村人当年的金戈铁马岁月</h3><h3><br></h3> <h3> 南方战事将定,湖南巡抚首先与魏喻义商议修筑寨堡,并在南乡修筑了芙蓉寨等寨堡。当时清廷与太平天国战事依旧胶着。朝廷命曾国藩节制浙江,曾国藩举荐左宗棠全面负责浙江战事。左宗棠部数军单薄,不足资战守,于是奏调魏喻义等部增援。</h3><h3> 同治元年,在左宗棠麾下的魏喻义率五营,稳扎稳打攻取彤关。九月稍出游击,十一月血战并克取严州,取得清军与太平天国作战的重大胜利。当时质字营序列中,中营管带为花翎游击衔都司魏光谟,右营管带为花翎都司魏发沅,马队管带有蓝翎守备魏光翰。魏喻义在浙十余战,战死180多人,皆号桂勇。</h3><h3> 同治五年(1866),太平天国覆灭,清廷裁撤湘军,魏喻义赴任温处兵备道,奉旨挑留亲军500人随带前往,其余质字营遭裁撤归湘。</h3><h3><br></h3> <h3>魏家村民居整齐划一,石板光滑笔直,木雕精美,彰显着曾经的富庶。</h3> <h3> 溪里魏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队伍中,战功累累,功勋卓著。军功文武职正二品有魏发沅(提督衔,奉旨以游击留浙江补用,并赏加参将衔,后仕至提督衔记名总兵)。从二品有副将魏光漠(赏戴花翎。奉旨以参将留浙江补用,后升副将并加总兵衔,留浙江补用)。从三品有游击魏光翰(奉旨以都司留浙江补用,并赏换花翎,后仕至参将衔补用游击)、魏名璋、魏光日、魏光义,正四品有都司魏光祖、魏光文、魏光宣,正五品守备有魏荣邦、魏光升、魏光宗、魏光蒸、魏光鳌、魏名扬、魏志文、魏光魁、魏光城,正六品千总有魏名行、魏名超、魏光月。</h3><h3> 人才济济,将星璀璨。历史上一个村子出这么多的军功人员,确实少见。</h3><h3> 古屋大多保存完好,富有生活气息,这在湘南乡村是不多见的,与其它地方因为城市进程,古屋大量倒塌相比,魏家村是幸运的!</h3><h3><br></h3> <h3> 溪里魏家修族谱,曾国藩亲自作序</h3><h3> 我们所看到的溪里魏氏家谱续修于民国十三年,距今有90多年,共计十余册。家谱纸张泛黄,除了个别封面残损外,总体保存完好。家谱最为珍贵的是有曾国藩亲笔序言。</h3><h3> 一个家族如何能得到“天下第一完人”曾国藩为家谱作序呢?得从魏喻义与曾国藩的关系说起。咸丰三年,曾国藩奉诏组建湘军讨伐太平军,广招湖湘豪杰。魏喻义经陈士杰举荐因而与曾国藩相识相交,而且感情甚深,乃至同治八年时,曾还书信与魏,赠送匾额一块,对联三幅。藩在序言中说识魏于众人之中:“兴谈天下事,娓娓动听,退而上书数千言,能括兵家之要,益奇之,处之帷幄……”</h3><h3> 在攻打战汉阳、浔阳等战斗中,魏喻义督桂勇奋勇杀敌,曾国藩也多用魏喻义之策,两人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不久曾公败归湖南,魏喻义也因为郴桂之警归保家乡。因为湖南南边军事危机,湖南巡抚骆秉章诏魏随陈士杰防务楚南,因此此后魏没能回到曾国藩身边。</h3><h3> 咸丰八年,溪里魏家隆重续修族谱。这时,恰逢南方战事吃紧,魏喻义一心用于军事,对修谱之事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他的手下私自写信给曾国藩,恳请曾为其魏氏家谱作序。曾国藩想到家谱能传递仁义孝悌之思想,想到乱臣贼子皆为不孝不悌之人,想到魏喻义以持纲常为己任严格要求自己,想到杀敌需要民众支持同仇敌忾,深感民间修谱实在很必要。</h3><h3> 咸丰九年仲春,一代中华人文宗师、钦差大臣兵部侍郎曾国藩欣然亲笔为桂阳一个小村——溪里魏家族谱作序。难得天下能有几个村子有这样的礼遇?</h3><h3><br></h3> <h3> 曾国藩为魏氏家谱所作的序言,结构严谨,法度颇为讲究,态度十分诚恳,内容非常实在,毫无大话套话虚话假话。叙两人交往,谈孝悌仁爱,论人性修养,字里行间隐见其高尚人格与忧国情怀。整个序言,字体雄健有力,没有一字涂改,足见其办事一丝不苟之风格。文末落款后面还有其两枚印鉴,一为“翰林”,一为“国藩”。</h3> <h3> 老屋掩不住辉煌,财富铺在地板上</h3><h3> 走进魏家屋场,无论是石板路、老房子,还是宗祠,甚至是沧桑古树,好像无不炫耀着魏氏先辈曾经拥有过的显赫荣耀。</h3><h3> 看那石板路,从昭忠祠到村西头,康庄大道宽达五尺,中间铺石板两边砌条石,在现在看来也依旧显得十分豪华。小巷里,石板路油亮油亮,给人一种夏日的清凉,亲切而温馨。</h3><h3><br></h3> <h3> 前排的大屋豪华大气,最大当数魏喻义故居,有三个大天井。后排的几个大宅子前面都有小院子,若有一种苏州院落的影子。老宅门头窗棂的雕花大多已经损毁,但也存留了少数堪称精美绝伦之作。最让人震撼的是脚下的地面,不论院内屋里,统统用青砖铺就。因为年代久远,有些已经残破不平,有些依旧平整凸显贵气。在那个年代,普通人家只能用土砖砌房,一般富人用青砖修外墙土砖砌隔墙,可是魏家人却用方砖大面积铺地板,一看就是非同一般的富裕。魏喻义故居大门侧门魏喻义故居为五进式,纵深60多米,横向均以外门连接小天井,井又合围厢房纵横相连,共有大小天井10余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h3> <h3>魏喻义的官厅,倒是成了村民收整烤烟的场所</h3> <h3> 村子东面魏家宗祠很大,前院古朴,一对石狮堪称桂阳第一,感谢红卫兵当年手下留情。宗祠面北有大厅,靠墙有神台。中间是一宽坪,南端有飞檐翘角的戏台。整个宗祠工程好像完工仓促,缺少了一份精美,但场面宏大,占地只怕是桂阳第一。</h3> <h3>这么大的祠堂,必是望族。</h3> <h3>祠堂进门是个天井,再是戏台,这个在湖南,我还是头一次见,足以说明祠堂占地阔绰、规模大。</h3> <h3>忠孝</h3> <h3>廉洁</h3> <h3>戏台高大但并非精雕细刻</h3> <h3> 村子古井后面有一棵古老大树,村民叫作水桐树,胸径约2.2米,树高约30米,上截枯死如铁骨铮铮,下截中空却枝叶繁茂,放眼整个桂阳,也没有几棵树可与它一比峥嵘。村后还有几棵古樟,郁郁苍苍,阴翳半山。我想,这些古树应该见证过魏家历史上的各种的风起云涌吧。古井水质清冽,是不是有村民直接掬水饮用。</h3> <h3> 对于村子以前的富裕原因,村民或讳言不谈,或语焉不详,但若打开史册却也能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h3><h3>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货殖传》在言及桂阳财富时,有这样一段记载:“近些年来,天下富裕的人大都因领兵起家,主要看带兵人数的多与少,带兵时间的长与短,这是评判富裕程度的最直接根据。如果攻克了苏州、江宁,虏获的金银财宝会更加难以计算。桂阳领兵的人主要是陈魏二人,比起其他地方带兵打仗的人,不足论矣”。州志总纂清代大儒王闿运虑于和桂阳陈魏二人的特殊关系,写得自然委婉,但还是透露了玄机。陈魏发财于带兵,而魏氏更胜于陈氏,原因在于魏氏多在外作战,尤其是在富庶之地——江浙一带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也捞到了真金白银,真是名利双收啊。</h3><h3> 魏家村古屋全部青砖铺地,富庶当为桂阳第一,究其原因,湘军待遇丰厚,普通兵勇一年的饷银就达50多两,超过一个七品县令的俸禄。魏家村子弟多年征战,军功无数,最后虽然都没有补到实缺,却积攒了大量财富。</h3><h3> 再后来,得益于祖宗的军功,得益于当初“质字营”自筹军饷的政策,魏氏子孙在桂阳势力很大。据南乡人传说,至解放前夕,南溪一带的土地还归溪里魏家人收租。至此,溪里魏家古村有这么多的豪宅就不足为怪了。</h3><h3> 魏家人对老宅子有感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住在老宅子里,每天升起炊烟,每天亮起灯火,静静地看雨水从檐头跌落,静静地看沉淀在柱子木板上的斑驳岁月,静静地看天井中投落的和煦阳光。是他们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老宅,人不离,房不倒!</h3><h3> 据说原本溪里还有一个标志性建筑——昭忠祠,魏喻义为祭祀其部死难者英灵之所,规格宏大。遗憾的是在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与新兴村级公益中,昭忠祠遭至彻底破坏,现在只留下一个由其名音变而来的“昭金”村名。</h3><h3><br></h3> <h3><br></h3> <h3> 感谢村里魏大叔和萧玉玲阿姨留我中饭,他们的4个孩子都是读书人,全在省城或县城工作,门上的对联书法很见功底。真是积善之家有余庆。</h3> <h3>萧玉玲阿姨得知我是萧氏族人,多了一份娘家人的亲切</h3> <h3>魏大叔祖上留下的“康强逢吉”金匾</h3> <h3>这个10岁小孩跟了我大半天,父母均在外面打工,跟爷爷在家,正是暑假,我给他口香糖,他很开心,临走跟我说叔叔,今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心里一酸,可伶的留守儿童。</h3><h3>想想祖上的宅子是基本保留了,宗祠也在。可是总觉得古村落里少了些什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