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星言(003)

朝兰暮青 4071351

<h1>🌹有朋自远方来!</h1><h1> 七月中旬,老伴邀请他大学时的三位同窗学友来赤游玩,说来这已是几年前的邀请了,当时几位家中均脱不开身,直到今年七月才得已成行。</h1><h1> 老伴和三位学友均毕业於中国农业大学生理生化专业,三人中的王青松老兄,长老伴一岁,家住山东济南,退休前在山东一所农业干部管理学院任领导多年。还有两位是樊志和、周人纲夫妇,退休前在河北省农科院工作。这位樊兄和王兄是老伴大学期间上下舖的铁哥们!而樊兄的夫人周姐姐是当时校里女学霸!不但模样姣美,且聪慧于常人,退休前是院里出类拔萃的女博导。</h1><h1> 至于老伴,五十年前大学毕业时,自愿来到内蒙的偏远农区,在最基层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年,直到邓小平执政,重用知识分子,这才开始了从政的生涯,直至退休。包括老伴在内,几位学友在退休前都是单位的精英,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h1><h1> 在确定几位学友的来访日期后,老伴即和孩子商定路线,雇车找司机,定旅店等,已四个月没爬山的老伴这几天竟忘了腿疼,忙个不亦乐乎!</h1><h1> 不巧的是: 本人在几位来的前一天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未能与老伴一起陪伴他的两位兄弟和聪明智慧的周姐姐,很是遗憾!好在孩子们安排得井然有序,让这几位七十多岁的同窗学友放松了心情,个个仿佛回到风华正茂的青春时代,每日不辞辛苦地奔波,不仅看了草原,去了沙谟,登了石林、还去了塞罕坝……</h1><h1> 看着老伴发来的那些照片,在医院的我真为他们高兴!这样的相聚让人振奋!更让人难忘……</h1> <h1> 🌹 02 "事不过三"的理解</h1><h1> 从小到老,一直大大冽洌的自己,最近不知何故,竟有些矫情起来!以前,对有些看不惯的事,心里想想也就罢了,一般情况下并不放在心里,可是现在不行,总想一吐为快!</h1><h1> 就拿朋友圈来说吧,时常出现一些各行业的广告,本人一般情况下不喜欢这些广告宣传的存在,尤其当打开朋友圈时,满眼全是这些广告宣传的时侯,本人就毫不客气的删掉:哪有空看这些呀!</h1><h1> 可是,有的时候让本人很无奈,有些亲朋好友竟也喜欢连发好多信息,这让本人很为难,用手滑了半天都是些替商家做的广告,不但毫无益处,还让视力疲劳!唉,只能无奈地赶紧滑过去!</h1><h1> 本人告诫自己,可千万別发三个以上的东西!无论多让人感动的文章,无论多好听的歌儿,无论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也别超过三个!多了会让人烦,让人厌的!切记!!!</h1><h3><br></h3><h3>感悟: "事不过三"这句俗语确有道理!</h3> <h1>🌹03 令人期待的五分钟!</h1><h1> 两个多月前,本人无意中发现了胡晓松老师主办的[艺库]39零基础国画365天集训营,很觉欣喜: 在黄昏暮年之际,可以让自己每天的生活多一点乐趣,每天多一点期盼!因此,准备跟着老师学一学国画。胡晓松老师,文质彬彬的书生模样,讲课声音很好听。</h1><h1> 其实,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因那时正看孙子二宝,三岁的二宝很淘气,他在的时候是绝对学不成的!多数时间是等他睡着后再看!或是他不在时看回看!所以很担心会坚持不下去。</h1><h1>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看竟上了瘾!胡老师一口京腔儿,字正腔圆不说,让我钦佩的是他满腹的国画学问,幽默智慧的口才!当然这些都从胡老师的《小二画唠》直播课和视频课中有幸见识到的!</h1><h1> 更让人高兴的是,胡老师为方便越来越多零基础的爱好者学习,又开办了一个《六十天免费国画训练营》!每天可只用五分钟时间,跟着胡老师学画画! </h1><h1> 这些日子,感觉生活充满期盼: 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先瞧一眼这五分钟的课,然后等空闲时,跟着老师画上七八遍!</h1><h1> 到了晚上八点,再准时打开手机,听小胡老师评画讲画; 倘若二宝在,看不上也不打紧,可以找时间回看!但是每天必看不可!胡老师的课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妙趣横生!对听课的人来说,不但受益匪淺,还真是一种享受呀!</h1><h1> 自此,生活中又多了一分期盼!一分来自《小二画唠》带给我的欣喜!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时侯自己才能画成一幅能看中的画,但是我很珍惜这个学习的过程:这过程让自己觉得生活中多了一分期待,生活也更有情趣……</h1>